五件事揭秘美国国民警卫队
2020-06-02梁佳媛李司坤
本报特约记者 梁佳媛 本报记者 李司坤
由明尼苏达州黑人男子弗洛伊德遭白人警察暴力执法致死引发的街头抗议活动蔓延全美多个城市之后,美国多地开始动用国民警卫队支援当地执法部门。美国国民警卫局1日宣布,截至当天上午,已有26个州以及华盛顿特区的1.7万名国民警卫队官兵被“激活”,参与了支援行动。国民警卫队听上去像是个松散的民兵组织,实际上实力非常强大,而且组建历史甚至比美军几大军种还悠久。它不仅用于保卫美国本土,也是对外作战的重要力量,同时在美国国内的平息骚乱、灾难救援行动中,也能频繁看到国民警卫队的影子。
第一:是美“辈分”最高的部队
“国民警卫队”名字很具有迷惑性,实际上是美国历史最悠久的武装力量,也是美军现役部队的后备役部队,其中包括陆军国民警卫队和空中国民警卫队(又译为空军国民警卫队)。美国陆军国民警卫队成立于1636年12月13日。这甚至比美国陆军成立时间更早。1824年8月25日改名为国民警卫队。
而空中国民警卫队则成立于1947年9月18日,与美国空军成立于同一天。在此之前,美国的空中力量归属陆军航空队,同理,陆军国民警卫队也装备有战机。美空军独立出去不久,陆军国民警卫队的空中力量就开始移交给空中国民警卫队,成为美国空军的后备力量。
第二:与“海岸警卫队”没关系
除了国民警卫队版的“空军”和“陆军”,由于美国还有一个很有名的军事力量“海岸警卫队”,名称中都有“警卫队”字眼,容易让人把“海岸警卫队”认为是国民警卫队版的“海军”。实际上,这是一个很大的误解。美国海岸警卫队和国民警卫队不是一个系统,而是美国六大军种之一。目前美国的六大军种包括陆军、海军、空军、太空军、海军陆战队和海岸警卫队。
第三:军事实力非常强悍
尽管美国国民警卫队发端自美国民兵组织,如今也只是正规军的预备役部队,但现有实力比很多国家的正规军都强。根据国民警卫队官网发布的最新报告显示,美陆军国民警卫队数量为33.55万人,空中警卫队10.71万人。美国陆军、空军装备的主战武器国民警卫队基本都有,比如说美陆军的M1系列主战坦克,美空军的包括B-2隐形轰炸机和F-22战斗机在内的各型作战飞机,而且其军衔、编制、条例、装备、后勤均与正规部队相同,以便于训练和作战协同。
其中美国空中国民警卫队实力尤其强大,被网友戏称为继美国空军、海军航空兵之后的世界第三大空中力量。在太空军正式成立之前,空中国民警卫队甚至还负责部分航天任务,部分部队归空军航天司令部。在空中国民警卫队的武器库中,战斗机、轰炸机、空中加油机、预警机、侦察机、运输机样样不少,还拥有最先进的F-22A战斗机,国民警卫队第131轰炸机联队甚至还装备了B-2隐形轰炸机。空中国民警卫队的部队分别配属于空中作战司令部、教育与训练司令部、特种作战司令部等。
第四:频繁海外参战的“治安队”
从国民警卫队名称就可以知道,它的重要职能与国家安全密切相关。按照国民警卫队官网发布的多份报告显示,本土安全是它的三大职责之一。负责本土的防卫、灾难救援,其中包括应对自然灾害,例如飓风、森林火灾以及“应对安全危机”。作为北美空天防御司令部的和导弹防御局的主要作战力量,国民警卫队负责保护美国本土空中安全,并担负地基中段反导任务。2005年,“卡特里娜”飓风期间,空中国民警卫队飞行了3000多架次,运送3万多名乘客和超过1.1万吨的急需物资。
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所所长倪峰在接受《环球时报》采访时说,“美国历史上出动国民警卫队的记录很多。”但他同时认为,目前全美多达几十个州宣布启动国民警卫队的情况并不多见,“一般都是单个州宣布动用相关武装力量。”
既然实力如此强大,美国肯定不会仅将国民警卫队当作是“维护治安队”使用。它的首要任务是作战,主要是针对全球对手的海外战争。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到二战后的历次美国参与的战争,几乎都有国民警卫队的身影。每天都有数千名国民警卫队官兵在全球范围内部署,而美国国民警卫队独立部署超过78.7万次。在2005年,有消息称国民警卫队成员和预备役人员构成一线战斗部队的比例比美国历史上任何一次战争都要大(伊拉克约占43%,阿富汗约占55%)。第三大职能是合作共建。也就是与盟友的有关部队发展友好合作关系。
第五:国民警卫队归谁指挥
根据美国宪法,美国各州、华盛顿特区以及海外领地都有自己的国民警卫队。国民警卫队经费开支由联邦政府和州政府共同承担,美国国民警卫队也承担着服从于国家和州政府的双重职责。此外,和调动军队需要总统授权不同,各州拥有根据法律“激活”国民警卫队的权力。美国宪法同样赋予总统调动国民警卫队的权力。
不过,此次出动的华盛顿特区国民警卫队比较特殊。美国《军事时报》网站称,有陆军官员说,动用华盛顿特区国民警卫队的权力已由总统授权给美国防部长,并进一步授权给了陆军部长。“华盛顿特区国民警卫队是唯一一个只向总统报告的国民警卫队,所以需要得到总统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