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保山市陡崖铁矿成矿地质背景及成矿模式探讨
2020-06-02罗坤
罗 坤
(云南省地质矿产勘查院,云南 昆明 650051)
1 区域地质
研究区位于冈底斯-念青唐古拉褶皱系的南段,保山—永德褶皱束北段。区域成矿带属于保山—镇康铅锌多金属成矿带北段的核桃坪矿集区。
区内地层属于保山地层区,区域上出露地层主要为,第四系全新统;奥陶志留系仁和桥组;奥陶系中—上统蒲缥组;寒武系上统保山组;寒武系上统沙河厂组上段一层;寒武系上统沙河厂组下段二层。区域内褶皱较发育。勐波罗河南部为镇康复背斜,北部为保山—施甸复背斜,四周均以断裂为边界;近南北向的区域主干断裂有怒江断裂、柯街—大山断裂。其余南北向区域次级断裂,显先张扭后压扭的特点,形成时间较早,并有多期次活动的特点,木瓜树-朱石箐断裂、木瓜树—阿石寨断裂控制了核桃坪次级背斜核部的分布。断裂两侧纵张裂隙和破碎带发育,与成矿关系密切,为本区主要的导矿及容矿构造。区内岩浆岩主要为华力西期呈岩株状、脉状产出的辉绿岩及辉长岩脉。
2 区域地球物理特征
2.1 重力异常特征
茅竹棚-岔河一带1:10万重力测量表现为起伏变化的重力场,根据重力高、低异常相向分布特点,划分为茅竹棚、陡崖重力两个低异常,魏家大山重力高异常等。北西为近南北向重力梯级带[1]。
茅竹棚重力低异常带总体走向为北东,形态上表现为北东膨大而南西变窄,从木瓜树以北一直延伸至核桃坪以南,其主要分布于核桃坪背斜的轴部和北倾没端,陡崖重力低异常根据其范围分为两个小异常,南西部异常延伸至朱石箐,表现为低缓异常,北东与茅竹棚异常相接,总体分部于背斜轴南部。通过对岩石密度进行测定。中酸性岩岩石密度为2.58×103kg/m3,大理岩岩石密度为2.62×103kg/m3、砂板岩岩石密度为2.63×103kg/m3,矽卡岩型铅锌矿石3.31×103kg/m3,矽卡岩型铜矿石3.26×103kg/m3,矽卡岩型磁铁矿石3.67×103kg/m3,各岩石密度差异比较明显,结合地质岩石特征进行综合分析,推测该重力负异常由隐伏的中酸性岩体引起。
2.2 磁异常特征
核桃坪矿集区通过1:5万地面磁测,在平缓区域磁场中圈定出7处强磁异常,强度为:-1200nT~4900nT,正负伴生;面积0.6km2~3.9km2,其中异常面积以金厂河最大,次为上厂。磁异常分布在核桃坪背斜两翼;黑牛凹磁异常位于核桃坪背斜北倾呈成马蹄形。经后期地质找矿工作,在以上7处磁异常区都找到矽卡岩型铁铜铅锌矿多金属矿体,1:5万地面磁测取得了良好的找矿成果。
3 陡崖铁矿地质特征
陡崖铁矿为矽卡岩型热液金属矿床,其形成过程与燕山期中酸性岩浆有着密切的关系。在研究区周边以往发现的矿种来看,该地区的铅锌矿体主要产于岩浆岩与灰岩接触面的构造裂隙及破碎带中;而铁矿和铜矿均产出于中酸性岩浆与碳酸岩接触界面的矽卡岩中[2]。
1号矿体:规模为中型,有5个工程控制,走向控制长310m,工程间距95m~118m,倾向延深106m。呈似层状产出,单工程矿体厚1.05m~11.19m,平均5.15m,走向、倾向方向均见膨胀及收缩,厚度变化中等;没有较大断层或岩脉切割穿插,局部可能有小断层或小型岩脉,但对矿体的稳定程度无明显影响;单工程平均全铁品位:28.49%~32.51%,矿体平均:30.25%,单工程平均磁性铁品位:15.26%~22.04%,矿体平均:19.85%,北段3个工程为工业矿,南段2个工程为低品位矿,有用组分分布均匀。矿体最小埋深67m,最大埋深170m、赋存标高2400m~2540m。
矿石中磁铁矿资源呈它形粒状,少数自形、半自形粒状,研究区原生铁矿石主要具细脉状、团包状,局部具块状构造。
4 矿床成因
由于构造及岩浆的活动影响,燕山期的中酸性岩浆沿着陡崖—核桃坪—毛竹棚一线发生侵入活动,其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首先形成了北东向的核桃坪背斜,过程中围岩伴随着裂隙的大量发育,而在两翼则形成了配套断裂和层间破碎带,断裂和层间破碎带为矿物质的富集及成矿提供了良好的通道和场所;其次岩浆在上升过程中,伴随着岩浆的冷凝和结晶,此过程含矿热液和挥发分不断析出,引起体系中水压的不断增大。在岩浆热源的驱动下岩浆流体为主的成矿热液发生定向运动,岩浆-流体与碳酸盐岩在岩浆侵入时形成的节理、裂隙、破碎带中相互发生交代、变质等作用形成矽卡岩。成矿金属元素伴随着温度、压力、氧逸度、pH值等的骤然改变从含矿流体中析出。形成矽卡岩型矿体。受喜山期造山运动的影响,木瓜树—朱石箐断裂再次活跃,深部含矿热液沿断裂运移,在断裂旁侧的次级破碎带中形成构造蚀变岩型金矿化体。
研究区铁、铜、铅锌、金矿床的成矿模式主要以现阶段的勘查工作所揭示的矿床地质特征、成矿条件、形成环境及其成因机制的进行总结和概括,为制定合理矿产勘查和找矿提供指示及工程的部署。今后随着矿床勘查与开采工作不断用新发现的地质资料,补充、修改和完善成矿模式,更好地指导矿集区地质找矿工作。
图1 研究区成矿模式图
5 找矿潜力评价
茅竹棚-核桃坪-陡崖一带,从出露的地层及岩石密度特征分析,所出露地层或岩石密度大都在2.65g/cm3以上,理应产生微弱的相对重力高,而1:100000重力实测结果则为重力低,表明其下伏应有低密度体存在。地球化学之综合异常显示了亲酸性元素含量较高并有明显的分带性。因此,推测茅竹棚重力低为隐伏中酸性花岗岩引起,该岩体沿核桃坪背斜之核部分布,在茅竹棚附近形成面积约15km2的隐伏花岗岩,其北部及南西部也应存在花岗岩枝,但两者深部可能相连。近年来的坑、钻工程,在核桃坪矿集区的陡崖、核桃坪、黑岩凹、椅子山、金厂河,控制到大量的矽卡岩及矽卡岩型铁铜铅锌矿体,其中金厂河研究区控制到的矽卡岩厚超过900m,要形成分布广,厚度大的矽卡岩,隐伏岩体的规模也必定要大,结合矿集区广泛分布的上寒武统海相地层,矿集区内寻有良好的找隐伏矽卡岩型矿床的潜力。
1:10万重力测量,茅竹棚重力低异常带总体走向为北东,形态上表现为北东膨大而南西变窄,从木瓜树以北一直延伸至核桃坪以南,其主要分布于核桃坪背斜的轴部和北倾没端,陡崖重力低异常根据其范围分为两个小异常,南西部异常延伸至朱石箐,表现为低缓异常,北东与茅竹棚异常相接,总体分部于背斜轴南部。结合区内地质特征综合分析,重力负异常推测由隐伏中酸性岩体引起,且大致反映了岩体向地表投影的形态。研究区1:1万磁测圈定的陡崖磁异常,在磁异常没有完全封闭的情况下,面积约1km2,经坑、钻工程的揭控,控制到规模巨大的矽卡岩,证实磁异常由矽卡岩体引起。矽卡岩具铜、铁、钨矿化。
1:5万土壤化探测量显示,陡崖一带钨异常具有面积大;内、中、外分带明显;极值高92×10-6;钨异常与新发现的钨矿体对应,为矿致异常。尽管以往针对铅锌、铜、铁矿种的找矿成果不佳,但从3线剖面图上看,从上到下,研究区铅锌矿化、铁矿化、钨矿化具有垂向分带特征。结合区域内燕山期花岗岩具明显钨矿化特征,研究区内深部钨找矿潜力值得期待。本次工作区南部钨异常浓集区,钨异常等量线数值为45×10-6,富集系数达40.9×10-6,目前工作程度低,结合已有的资料分析,具有较好的钨找矿前景,是下一步工作的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