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煤田岩浆岩侵入对煤层煤质的影响
2020-06-02王璐,宋景
王 璐,宋 景
(陕西省一九四煤田地质有限公司,陕西 铜川 727000)
0 引言
大同煤田为一双纪煤田,即侏罗纪煤田和石炭-二叠纪煤田,现上部的侏罗纪煤田已开发完毕,正大规模的开发下部石炭-二叠纪煤田。大同煤田在不同时期经历了多次构造运动,对煤田内部的煤层等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尤其是在中生代印支运动时期,对大同煤田北部的石炭-二叠纪煤田中的煤层煤质影响尤为严重[1-3]。以往文献资料均对大同煤田岩浆岩活动做了很多的分析研究,在以往地质资料的基础上,本次仅收集了大同煤田中部东南边缘地带鹅Ⅳ精查勘探区内的钻孔及周边煤矿实际开采等资料,分析区域构造运动(印支运动时期)、岩浆岩侵入的规律,通过数据统计对比的方法分析岩浆岩侵入对煤层煤质的影响。
1 区域构造
大同煤田位于天山—阴山纬向构造带的南侧,新华夏系第三隆起带上。西邻吕梁经向斜构造带的西石山脉,东与大同盆地接壤。大同煤田处于东西向构造体系与新华夏系联合部位,是一个与大同新生代断陷盆地相对应的新华夏系的台隆,二者之间以口泉山脉山前断裂,即山阴—怀仁—大同大断裂为界。大同煤田为一开阔的、北东向的向斜构造,向北东倾伏,南东翼倾角一般20°~60°,局部直立倒转。北西翼被白垩系覆盖。由于受东西向构造本身的影响,其主干构造线呈北东向。大同煤田为一双纪煤田,下部为石炭-二叠纪含煤岩组,上部为侏罗系含煤岩组;鹅Ⅳ精查勘探区位于大同煤田中部东南边缘地带,属大同向斜的中东翼,如图1所示,侏罗系地层在本区缺失。
图1 大同煤田构造形态示意图
2 勘查区构造及岩浆岩活动
2.1 勘查区构造
构造运动:通过收集查阅大量地质资料,大同煤田在太古界、古生界均经历了多次构造运动,不均衡的沉降抬升隆起,使地层发生不同程度的夷平、改造等。大同煤田的地层经历了3期岩浆岩活动,一是即中生代印支运动时期,华北板块与华南板块碰撞,使其整体抬升,岩浆岩(煌斑岩)通过断裂构造为主要通道侵入地层,主要呈岩墙、岩床式侵入石炭纪及二叠纪地层中,同时又以岩床的形式侵入太原组地层中,对煤层破坏严重[4-6];二是燕山运动时期多为拉伸-挤压作用,在侏罗系煤系中,辉绿岩呈岩墙侵入,主要为NE与NNE向,偶见NW向,岩墙宽度一般为1 m左右,最大3 m,对煤层破坏极小;三是煤田外围有新生代喜马拉雅期的玄武岩分布,在煤田西北部为新近系的汉诺坝玄武岩,在煤田东北部大同、阳高一带为第四纪玄武岩,即著名的大同火山群。鹅Ⅳ精查勘探区(以下简称“本区”)在以上构造运动时期内活跃,区内发现了岩浆岩(煌斑岩、辉绿岩)侵入现象,岩浆岩活动强烈,勘查区构造属中等型。
煌斑岩:黑色,含大量云母斑晶,风化后呈灰黄色,主要矿物有斜长石、黑云母,次生矿物有方解石、磁铁矿等,长石多已被方解石替代。绝对年龄值在2.2亿年左右。区内煌斑岩岩墙共有5条,见表1,编号为X1、X2、X3、X4。
表1 煌斑岩岩墙特征一览表
辉绿岩:墨绿色,较硬,具有球状风化特征。风化后呈黄绿色,垂直节理发育,并有方解石脉充填。矿物成分主要为基性斜长石、辉石、角闪石以及触变暗色矿物,具气孔状构造。基本全部呈岩墙形式展布。切穿白垩系以及以下地层。岩墙走向大部分为NE向,倾向近于直立,宽度1~3 m,长度几米到几十米甚至数公里不等。岩体的同位素年龄值为1.15~1.4亿年。区内辉绿岩墙有8条,编号为βμ1、βμ2、βμ3、βμ4,具体情况见表2。
2.2 岩浆岩活动
入侵形式:通过对区内大量钻孔资料整理及区内煤矿实际开采调查等资料,煌斑岩以岩墙的形式侵入石炭纪及二叠纪地层中,同时又以岩墙转化为岩床的形式侵入太原组地层中,掘进中距岩墙或断裂面近的岩床厚度大、层数多,当岩床侵入较远或尖灭时,呈透镜状或串珠状,岩浆活动强烈,对煤层破坏较大[7-10]。辉绿岩主要以岩墙形式侵入地层中,对煤层影响极小。
表2 辉绿岩岩墙特征一览表
断层特征:区内共发现断层有13条,落差大于10 m 的5条,5~10 m的6条,小于5 m的2条,其中NW向断裂最为发育,共11条,占总数的85%,NE向断裂2条,多为高角度断层,见表3。
3 对煤层煤质的影响
3.1 对煤层的影响
煤层结构复杂化:通过对大量资料及以往钻孔的煤层煤质成果统计分析,区内8个钻孔见到煌斑岩,其中RB-9、RB-14号钻孔为侵入下石盒子组的岩床;鹅341、RB-9号钻孔为侵入山西组的岩床,鹅235、鹅310、鹅316、鹅320号钻孔为侵入太原组岩墙、岩床。
表3 断层特征一览表
煤层变质:区内2号煤层仅鹅316号钻孔中煌斑岩以岩床形式侵入煤层,使煤层变质;4(3-4)号煤层仅鹅235、鹅316号2个钻孔中煌斑岩以岩床形式侵入煤层,使鹅235号钻孔煤层全部变质,鹅316号钻孔煌斑岩使该孔煤层部分变质;5号煤层仅鹅235、鹅320号、鹅310号3个钻孔中煌斑岩侵入煤层,厚度、夹矸数(0~15层)各不相同,其中鹅235号钻孔煌斑岩使该孔煤层全部变质,鹅320号钻孔煌斑岩使该孔煤层部分变质;8号煤层仅鹅235号钻孔煤层变质为硅化煤。
煤层厚度:调查了勘查区东部柴沟煤矿实际开采资料,可知掘进中发现煌斑岩侵入对煤层破坏程度远比钻探揭露的高。煌斑岩在煤层中除以岩墙、岩床的形态存在外,还以串珠形的透镜体夹于煤层间,煌斑岩在煤岩层中,沿薄弱部位侵入,小的断层与大的节理多数被煌斑岩充填,充分证实了炽热的岩浆侵入煤系地层后,从强度较小的煤层顺层侵入,杂乱无章,规律性较差,不但置换了原煤层的赋存位置,还使其发生热接触变质、硅化,破坏了煤层的原有厚度和结构,并使有益厚度变薄,降低了煤的工业利用价值。煌斑岩侵入破坏导致原生煤层厚度变化较大,夹矸赋存规律性差,不利于煤矿井下开采。
3.2 对煤质的影响
正常煤与接触其它煤类:本区各煤层以气煤为主,煌斑岩侵入煤层形成岩床产生接触变质,因距煌斑岩远近不同煤质有较大差异,煤类有天然焦、无烟煤、贫煤、贫瘦煤、不粘煤、弱粘煤等。煌斑岩侵入煤层因受其产状,厚度、层数和煤层结构等因素影响,接触变质煤范围大多在几米之内。与煌斑岩直接接触的其颜色多为灰黑色,略具金属光泽,气孔发育,碳酸盐类矿物充填孔隙或裂隙,块状构造,比重较大,外观似冶金焦炭,鉴定名称为天然焦。其次是正常煤与天然焦之间,颜色、光泽等宏观物理特征与正常煤相似的,只有通过化验测试煤质指标与正常煤区别确定,统称为“其它煤类”,其它煤类与正常煤划分,见表4。
煤质化验结果分析:通过钻孔正常煤类钻孔与煌斑岩侵入钻孔煤层煤质的统计分析,见表5。正常煤类(气煤)原煤水分(Mad)平均1.43%左右,其它煤类原煤水分(Mad)平均2.40%左右;正常煤类(气煤)原煤灰分(Ad)平均24.33%左右,其它煤类原煤水分(Ad)平均34.52%左右;正常煤类(气煤)原煤挥发分(Vdaf)平均37.26%左右,其它煤类原煤挥发分(Vdaf)平均18.82%左右;正常煤类(气煤)原煤全硫(St.d)平均0.74%左右,其它煤类原煤全硫(St.d)平均1.07%左右;正常煤类(气煤)原煤发热量(Qb,ad)平均24.38 MJ/kg左右,其它煤类原煤发热量(Qb,ad)平均18.10 MJ/kg左右;正常煤类(气煤)原煤容重平均1.42,其它煤类原煤容重平均1.55;正常煤类(气煤)浮煤挥发分(Vdaf)平均37.53%左右,其它煤类浮煤挥发分(Vdaf)平均24.14%左右;由此可知,煌斑岩侵入使局部地段的原煤水分(Mad)普遍增高2%,灰分(Ad)增高10%左右,全硫(St.d)降低0.1%左右,浮煤挥发分(Vdaf)一般降低5~25%。原煤发热量(Qgr,v,d)一般在22 MJ/kg以下,明显低于正常煤,粘结性降低较大,多数为不粘结,少量弱粘结。焦油产率降低,平均低于4%。元素分析其碳含量增高2%左右,氢、氧含量则降低1%~2%左右。
表4 正常煤与接触其它煤类划分表
表5 正常煤类与其它煤类煤质化验成果对比表
4 结论
(1)印支运动时期该区岩浆岩活动(煌斑岩侵入)活跃,其沿地层裂隙及断层为主要通道,以岩墙、岩床的形式侵入地层中薄弱地层,例如煤层中使其局部受热接触变质,使煤层结构复杂化、有益厚度变薄、煤质含量升高或降低、煤类(贫煤、无烟煤、天然焦等其他煤类)发生变化,使其降低工业价值,储量减少。
(2)煌斑岩侵入与煤层接触变质(干馏作用),焦化过程中可产生定量的瓦斯,瓦斯含量随煤层的变质程度的增高而变大,故有煌斑岩侵入地段开采时,必须高度重视。
(3)现阶段大同煤田开发石炭-二叠纪煤田都是大型矿井,使用的综合机械化开采,对煤层的层位和赋存状态的掌握程度要求越来越高,建议对该区进行三维地震工作,来验证断层及岩浆岩活动情况,通过对区内煌斑岩侵入研究,能够准确的掌握其侵入的形态及其影响范围,能够提高地质工作对煌斑岩的预测预报,可为今后煤矿安全生产起到重要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