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力推进美丽城镇建设
2020-06-01黄明朗
黄明朗
美丽城镇建设,是建设高水平创新型城市的重要力量,是推进新型城镇化、城乡深度融合发展的有效途径,是增进民生福祉的重要举措。过去一年,宁波市美丽城镇建设推进风生水起,演绎出不胜枚举的“小城故事”,展示出城镇空间演变的生动样本,实现了良好开局,取得了阶段性成果。这些不俗战绩是怎样得来的呢?
其一,对推进建设的重大意义认识到位。美丽城镇建设不是形式上的、以环境为主的整治,而是着眼高质量发展、竞争力提升、现代化建设,努力建设功能便民环境美、共享乐民生活美、兴业富民产业美、魅力亲民人文美、善治为民治理美的美丽城镇,加快形成城乡融合新格局,为建设美丽中国、美丽浙江提供宁波样板。事实上,绝大部分制造业、高端产业基地都在乡镇区域,前湾新区、甬江科创大走廊等重要载体平台的发展也与区域内镇乡(街道)的发展息息相关。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由于各级各地对美丽城镇建设的认识不断提高、深化,在谋划实施过程中,按照省委、市委的部署要求,各地紧紧围绕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总目标,着眼高质量推进城乡融合发展,高水平推进美丽城镇建设,在开局之年,已经启动实施1467个项目,投资总额为506亿元,体量、进度位居全省前列。
其二,把以人为本的建设理念贯彻到位。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认为,“人应该诗意地栖居”。城乡融合、区域发展、产业振兴,归根结底都要落脚到“人”字上,“诗意”是需要创造的,美丽城镇建设就是要创造让居民生活得更舒适、更体面、更有追求的栖居环境。宁波106个纳入美丽城镇建设范畴的镇乡(街道),常住人口、地区生产总值均占全市的2/3,成功创建治理水平高、集聚作用大、产业功能强的美丽城镇,必将增强城镇对人的凝聚力和吸引力,提高核心竞争力,并调动群众支持、参与城市建设的积极性,共同缔造美好生活。
萧王庙街道在美丽城镇建设中,既发展了新区,又实施了老镇区的有机更新,打造了镇村生活圈,因地制宜配套了各类生活设施,给当地群众的生活带来了品质上的提升。各地在谋划和推进区域发展和建设中,既重面子,更顾“里子”,既注重硬件,更注重软件,既重视经济建设,更重視社会民生福祉,既注重融入现代元素,更注重历史文化传承,千方百计回应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盼,着力消除民生短板的痛点堵点,着眼提升城镇的综合服务能力,切实解决群众关心的教育、医疗、养老、交通等短板问题,让城镇成为寄托心灵的场所、孵化梦想的空间、创造机遇的舞台。
其三,把因地制宜的顶层设计谋划到位。四明大地上星罗棋布的106个镇乡(街道),都拥有独一无二的精神气质、独特的建筑风貌和在岁月中沉淀下来的个性化气质,演绎着各自的精彩。美丽城镇建设应该使自己城镇的鲜明特色、独特个性发扬光大,必须坚决杜绝规划与建设的同质化,避免盲目模仿和抄袭,迷失自我,“千城一面”,变成一个个单调的、没有魅力与审美价值的“水泥森林”。美丽城镇建设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必须把建设目标与地域特性、功能定位、自身优势、资源禀赋和群众需求高度融合,而三年建设也必须通过完善的顶层设计、全面部署,相互衔接、同时启动、同步实施、协同推进,才能统筹发展、事半功倍。
溪口镇、周巷镇、庄市街道、胡陈乡等镇乡(街道)在制定建设行动方案中,按照县域副中心型、都市节点型、农业型等分类,充分发挥专家顾问团作用,为高质量推进美丽城镇建设做好规划引领,力求在区域总体协调的前提下,研究部署每个镇乡(街道)的建设类型和目标,立足当地实际,注重因地制宜,力求找到每个城镇合适的定位和发展路径,普遍实施“一镇一方案”,形成“一城一特色”,凸显个性、优势,打造亮点、特色,使城乡融合的通道更宽广、更通畅。
其四,把推进建设的各项举措落实到位。美丽城镇建设推进,事关发展与民生的方方面面,其实效要靠工作成果来体现,各项工作不能满足于完成任务,而是要高水平推进,争取走在全省前列。这就要求区县(市)统筹联动,形成合力,高效运作,要求每个建设者都要拉高标杆,自我加压,把任务扛在肩上、落到实处。
江北、镇海、奉化、慈溪、宁海等区县(市),通过强化组织领导、统筹谋划、政策扶持、资金保障、项目落地、技术指导、督查指导、压实主体责任、把握时间节点、倒逼项目进度等方面狠抓落实,有效推进美丽城镇建设,确保交出过硬的成绩单。参与创建的镇乡(街道),也都强化组织领导体系,建立健全机制,整合各方资源,从社会管理政策、土地、税收、资金、人才等层面进行系统的支持,为推进美丽城镇建设提供强大动力。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应看到,目前在美丽城镇建设工作中,还存在个别地方认识有偏差、推进不平衡、作风不够扎实、长效管理不到位、协调工作和保障要素水平还不够高、少数乡镇建设进度落后等问题。因此,必须总结吸取一年来的建设经验和教训,对牢经济社会发展总目标,认识再提高,谋划再周详,责任再落实,行动再加速,使美丽城镇建设不断推向新高潮、取得新成效,确保交出过硬的成绩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