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语文教科书传统文化内容分析

2020-06-01黎莉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0年26期
关键词:教科书传统文化初中语文

黎莉

摘 要:我国民族文化发展至迄今为止,已有五千年的历史。中华民族精神文明起源于华夏文化,它具有鲜明、丰富的价值内涵。而初中语文教材是我国教育教学活动开展的主要依据,是人类历史发展的成果,是学生学习的重要輔助工具。传统文化和语文教材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性,在初中语文教材中,有许多与传统文化相关的内容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鉴于此,笔者对初中语文教科书传统文化内容进行深入研究。

关键词:初中语文 传统文化 教科书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0.26.054

一、初中语文教科书传统文化内容的价值内涵

(一)国家层面

1.传统美德

我国作为文明古国,发展历史悠久,是世界公认的礼仪之邦。在我国古代时期,礼即社会的道德规范和典章制度。在古代教育中,礼位列六艺之首。《荀子·修身》一书中提到:“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家无礼则不宁。”而我国也在这近五千年的发展中,形成了重礼的传统文化。在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文章与传统文化相关。例如,《说和做》《邓稼先》及《最苦与最乐》等文章。其中,《说和做》主要详述闻一多的言行,嘉奖闻一多的良好品格。《邓稼先》主要讲述邓稼先的事迹,凸显其无私奉献、忠诚平实的精神。

2.爱国情怀

在中华民族精神中,中华传统文化的价值得以彰显。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源远流长的发展延续下去,其民族精神是其不竭动力。我国社会构造以血缘宗族为支点建立,自古以来人人都肩负着对国家、社会的责任,以国家价值和利益的实现为首要发展目标。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中,许多文章都弘扬了爱国主义,如《木兰诗》《屈原》《黄河颂》等文章,都贯彻了天下国家的思想。

(二)社会层面

1.人与自然

和西方文化相比,中国文化过于看重自然关系与人的协调统一。而西方文化则认为,自然的改造权掌握在人手中。一直以来,我国传统文化都力求做到天人合一,并在道家和儒家学派中显现出来。天人合一思想要求自然与人做到协调一致,即自然理性和道德理性的一致。在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中,所彰显自然与人统一的文章多为古诗文,如《三峡》《望岳》等。当然,还有一些主要是对美景进行描写,如《小石潭记》《采桑子》等。

2.与人交往

在与人交往方面,我国文化强调个体与个体之间的互帮互助及培养人尊老爱幼、体谅他人、关心社会等优良品质。同时,中华传统文化中也蕴含着许多与人交往的哲理。在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中,就有许多这样的文章如《世说新语》《周亚夫军细柳》等。除此之外,还有一些文章体现了与人交往中的为人处世态度和行为,旨在让学生们能够学会如何与人相处,构建良好人际关系。例如《论语》一文,“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就出自这本著作。

(三)个人层面

1.自强不息

从字面意思理解,自强不息即积极向上,不畏艰险,迎难而上。当然,这也是中华民族一直以来的发展常态。也正是因此,中华民族的思想风貌和民族精神得以造就,为中华儿女的奋勇向上不断加油打气。在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中,也有些文章彰显自强不息的精神,如《行路难》《望岳》等。

2.仁爱孝敬

儒家学派强调“仁”,而在我国传统文化中仁爱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思想。“仁爱”主张善待他人、爱护他人,在儒家学派提出的基础上,其他学派也不断完善发展。在之后的发展中,人们把其延伸成为社会与人互动共处的一种原则。而“孝敬”则是我国优良传统美德的核心内容,一直引领着我国的文化发展。孝道源自血缘家庭,最初指子女对父母的尊敬关爱,后外延到社会中尊老爱幼的道德行为上。显而易见,不管是国家还是家庭,都要把仁爱孝敬的美德传承下去。

二、初中语文教科书传统文化内容使用建议

(一)立足文本,对教材客观解读

第一,要从教材文本出发,对教材进行客观解读。站在宏观视角,剖析传统文化内容。教师组织教育活动和实施教育行为皆以教材为依据。在备课时,教师就应深度研究教材内容,明确本次教学的重难点部分和三维目标;科学感知教材中的内容逻辑,虽然完成教学目标是一项重要工作,但是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能够理解文章所要传递的文化底蕴、价值意蕴和思想观念。比如,教学中的三维目标,如果教师一味地追求技能和知识的学习,而忽略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生成和学习过程的话,教学节奏就会彻底失控,无法统筹规划,精准把握。第二,在顺应教材内容逻辑的情况下,捕捉教材中的社会生活价值和学生心理逻辑,为教师整合价值观、知识技能、思维情感和方法提供有利条件。

(二)把握内涵,课堂教学渗透

在课堂教学的开展下,传播传统文化价值。在传播方式上,丰富多变。而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在传播传统文化内容时,主要借助于课堂教学。语文学科集工具性和人文性于一身,肩负着引导学生形成正确价值导向的重要职责。抓住传统文化的内在价值,第一教师要对新教材编写的目的和思路予以明确,把握好教材改革的总方向,弱化应试教育,重视培养学生“自读自学”能力。第二,教师应对传统艺术、历史文化、语文文学、传统民俗等内容的价值进行挖掘,按照学生学习阶段的不同来切实设计教学方案,并融入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比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多次默读,在默读过程中体会传统文化;在对作者生平经历、创作背景等内容进行了解时,理解传统文化;在阅读和写作中深化传统文化。第三,教师应从现实生活出发开展教学活动,让学生感受到传统文化与自身生活的息息相关。在教学《春望》这首古诗时,教师需要对其中的爱国情怀进行挖掘,进而向学生传递爱国主义情感。以此为基础,开展与爱国主义相关的专题内容,对传统文化内容加强渗透。

(三)拓宽视野,注重课外阅读

在语文教学中,主要围绕教材展开教学工作。但是,光学习教材中的内容明显是不够的,语文学科涉及内容较多且极其分散,教师必须从课文出发引导学生向外延伸,课外知识的延伸可以有效丰富学生知识储备。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在内容结构上采取“三位一体”的构造,即学生自读、教师教读和课外阅读这三种方式。在语文学习中,阅读教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板块。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是学好语文知识的必备条件,教师应该对当前语文教学进行反思,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而在阅读材料中增补了许多丰富的传统文化内容,教师必须要对这一块知识的讲解重视起来,在慢讲、精讲中引导学生学会如何学习,并学会开展各种体裁的文章自学。除此之外,教师还应为学生空出宽松的自由阅读时间和空间,为学生推荐适合当前年龄段阅读的书籍,帮助学生养成爱读书的良好习惯。

(四)加深理解,开展实践活动

如果学生学习只停留在书面上是明显不足的,必须还要付出实际行动去进行升华。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中每一册都会设有一个综合性活动单元,在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利用这一单元,来组织学生开展课外实践活动。比如“孝敬亲老”主题活动,就让学生为自己的父母、长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身边的文化遗产”主题活动,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去一些名胜古迹、旅游景点游玩,感知中华文明的悠久历史。除此之外,学校也可以在我国传统文化节日临近之际,开展一些相关的节日活动;组织文化知识竞赛活动、古诗词诵读、汉字文化等相关活动,来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在笔者看来,教师还可以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穿插一些与传统文化相关的课堂活动,如京剧、年画和剪纸等;定期带领学生去展览馆、美术馆、博物馆等地进行参观,感受文化氛围。这样一来,不仅可以促进学校形成浓厚的传统文化氛围,潜移默化的熏陶学生;而且有利于青少年提高自身人文素养,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

(五)有机结合,联系其他学科

在部编版初中语文传统文化教学中,教师可以把教学内容和历史学科内容串联起来。有部分内容会涉及历史中的人物事迹,教师可以借机穿插历史课本中的时代背景引导学生去剖析人物事迹,并对课文中没有提及的内容进行补充。这样可以把人物形象更加鲜明的凸显出来,进而帮助学生全面的解读课文内容和作者思想感情。其次,教师还可以融入道德与法治学科中的内容。道德与法治学科中有些内容是关于大自然、与人交往和仁爱孝道的,这和语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内容不谋而合。所以,在开展传统文化内容教学中,教师可以把这二者巧妙联系起来,让学生做到知行合一,把传统文化教学落实到学生日常生活的一言一行中。

参考文献:

[1] 王涛、赵光辉《播种传统文化的种子——基于部编小学语文教材的文本分析》,《科教文汇》2019年第5期。

[2] 李少珍《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中的民俗元素及其教学价值功能》,《新教育(海南)》2019年第13期。

[3] 毛海龙《经典传承——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策略》,《2019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技术创新学术研讨会(贵阳会场)论文集》2019年。

[4] 余阿红《部编本小學语文教材插图中的“传统文化”研究》,《课外语文》2019年第6期。

猜你喜欢

教科书传统文化初中语文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例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微写作”
《备急千金要方》:中医急诊教科书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初探
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做法
藏起来的教科书
对一道教科书习题的再探索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