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小学德育实效性教学的理念及方法

2020-06-01周伟花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0年35期
关键词:小学德育教学理念实效性

周伟花

摘 要: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们对新时代人才的德育素养越发看重,使其逐步地成为新时代人才在社会中立足的根本。一个人素质能力的构建与其所受的教育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小学学校应自觉地肩负起加强对学生的德育素养的培养任务,努力探究德育实效性教学理念的渗透方法,从根本上落实德育。基于此 ,本文将针对这一课题展开研究。

关键词:小学德育 实效性 教学理念 方法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0.35.054

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各项素质与能力的构建阶段,对所受的教育具有较大的要求。德育实效性教学理念在小学教育中的有效渗透,不仅能够满足这一阶段的学生的成长需求,引导学生建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推动学生健全人格的构架,保证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还能够为学生打开观察世界的大门,有效地拓展学生的视野,提升学生对外界事物的认识,帮助学生建立其判断是非对错的能力,促进学生的综合素养的构建。由此可见,对小学德育实效性教学的理念及实施方法进行研究是十分必要的,具体策略综述如下。

一、小学德育实效性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德育是小学教育体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不仅影响着学生当下的成长,对学生未来的发展同样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想要让德育发挥实效性,教师还需对当下小学德育中存在的问题拥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从而实施针对性的优化措施,以下将对小学德育实效性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1.学生存在的叛逆心理

中国具有五千年的文明发展历史,其中有关德育积教育的思想理论深入人心,虽然没有进行系统化的整合,但在多种教育活动中都有所体现,为学生的道德品质的构建提供了有力的保证。近些年信息技术的发展,让人们的生活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有效地提升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学生的思想意识得到了一定的提升,传统的教育活动逐渐无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满足学生的成长需求,进而导致德育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对学生作用力逐渐降低,最终不仅无法约束学生的行为,还会让学生在枯燥乏味的教育活动中产生的抵触的心理,出现叛逆的行为,极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

2.个别同学有双重人格倾向

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都是学生成长过程中重要教育形式,对学生而言都是不可或缺的,当二者间呈现出相辅相成的关系时,将会对学生发挥最大化的良性作用,让学生受益匪浅。但就实际调查结果显示,目前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不仅无法做到相互促进,还具有极大的矛盾,学校与学生家长的沟通方式不当,学生家长也拒绝配合学校的教育,存在对学生的溺爱心理。长此以往,极容易造成学生的双重人格倾向的出现,在学校中遵守纪律,爱护同学,勤劳乐观,而到家则会表现出极度的反差,不仅无法做到与家长的和谐沟通,还会出现任性妄为,不尊重长辈等情况,如果这一情况得不到有效的改善,将会为学生今后适应社会发展、融入社会生活埋下隐患。

3.学生存在言行不一的表现

在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下,对学生的德育素养的培养得到了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的重视,使德育获得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但在部分小学教育中,德育的实效性的理念的渗透却存在极大的问题,多数学生表现出了言行不一的问题。究其根本在于,教师对德育的认识存在局限性,将德育看作了理论知识的教学,向学生灌输了大量的大道理,帮助学生建立起了惯性的思维,使学生能够在分析问题时利用德育知识侃侃而谈,但在现实生活中却无法做到将这些大道理代入,让其发挥实际效果,进而出现学生所说的与所做的不同的情况。

二、针对提高小学德育实效性实施的措施

1.积极地转变施教者的德育观念

单一的德育形式不仅无法完成教育任务,还会激发学生的叛逆心理。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教师想要高效完成德育任务,就必须积极的转变教育观念,努力了解新鲜事物,与学生建立共同交流的话题,拉近教师与学生间的关系,使学生能够渐渐感受到教师的关心与爱护,进而重新审视师生间的关系,向教师敞开心扉,使教师能够获得全面了解学生的机会,从而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与兴趣爱好,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创设出更具趣味性的德育环节,营造出良好的德育氛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探究兴趣,使学生能够在趣味学习环节中逐步改变对德育的固有认识,以更好的精神面貌参与到今后的德育活动中,为小学德育实效性教学的顺利有效开展做好铺垫。

2.家校合作落实小学德育实效性理念

学生在家庭环境与学校环境中的不同行为表现与小学生的成长特点具有极大的关系,小学阶段的学生虽然对外界事物的认识不够全面,理解能力较差,但塑造性很强,也就是说这一阶段的学生接受了周围环境中的信息,会直接在其行为上体现出来,家长对学生的溺爱,会让学生对家庭环境的认知定位在高度自由上,在行为举止上不会约束自身的行为,进而时常出现顶撞长辈的情况。而在学校教育中,教师、同学不会以溺爱的心理对待学生,学生对学校环境的定位就会放在具有一定的约束性的定位上,进而按照教师制定的纪律做出相应的行为举止。想要扭转学生在家庭与学校中的行为不统一的情况,教师与学生家长就必须保持和谐的关系,相互理解,相互尊重,在学生出现问题时及时地取得沟通,以科学的合理的方式引导学生,渗透德育思想内容,进而逐步地达成小学德育实效性教学的有效性。例如:在开展以《培养学生的健全的人格》为主题的德育时,教师可以将“感受家长生活”作为主题,为学生布置一定的家庭实践任务,如:让学生与家长一同做家务,处理家庭中的琐事等,让学生亲身感受家长的辛苦,实现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有效结合,让学在自觉地对自身的行为举止产生反省与反思,正确的认识自身存在的问题,主动做出改变,逐步的学会理解他人,尊重他人,最终实现在家庭环境与学校环境的言行的相统一,实现小学德育实效性教学的理念的价值。

3.应结合德育的理论与实践实行有效引导

小学阶段的学生对外界事物较为深刻的认识大多是来自亲身经历,想要让德育在学生的成长中根深蒂固,教师就必须摒弃纸上谈兵的德育形式,坚持实效性教学的理念,突破传统的德育模式,积极地进行德育教学方案的创新,将德育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行有效引导,使学生能够通过实践的方式检验所学的德育知识,并通过对德育知识的学习理解现实生活中的真实事件,进而构建出良性的循环系统,让德育在学生的学习与生活中发挥实际意义,促进学生的德育素养的提升。例如:在开展社会公德类教育时,教师可以通过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的方式,向学生提出问题,如:“你知道什么是环保理念吗?”“你對环境保护具有哪些认识?”“环境保护不当会带来哪些问题?”引发学生思考,检验学生对环保的认识,并让学生明确德育学习的中心对象,将学生快速地代入的学习模式中。之后,教师可以采取整合学校资源,联系社会资源的方式,组织学生参与到环卫清扫工作中,在保证学生的人身安全的前提下让学生亲身体验环境保护工作的辛苦,给予学生更为全面的观察城市环境的机会,使学生能够在实践中对教师讲授的德育知识拥有一个更为深刻的认识,得到良好的启发,建立起环境保护意识,养成文明的行为习惯。

总而言之,小学是学生初步接受正规化教育的阶段,在这一时期德育的开展对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意义,因此,教师应对小学德育实效性教学的理念的实施起到高度的重视,以学生为根本,不断地改进教育中的问题,创新德育理念的渗透方法,让学生在最为优质的环境中得到成长,为社会输出更多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 王波《新时期如何提升小学德育实效性》,《辽宁教育》2018年第12期。

[2] 蔡然然、蔡英华《如何提高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实效性》,《课程教育研究》2017年第15期。

猜你喜欢

小学德育教学理念实效性
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的提高
怎样增强人大专题询问的实效性
新形势下小学德育教育浅析
如何在小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小学德育教学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新课标下如何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小学数学教学良好课堂气氛的创建初探
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情景—问题”教学模式研究
职业能力视角下的高职语文教学策略探讨
提高初中历史教学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