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问题设计

2020-06-01杜诗颖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0年29期
关键词:问题设计有效性阅读教学

杜诗颖

摘 要:问题教学法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引导式的教学方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有效应用,不仅能够推动“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的落实,增强学生在学习中的体验感受。还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内化所学的知识,构建出完整的阅读知识框架,为学生阅读综合学习水平的提升提供有效的帮助。基于此,本文将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问题设计展开研究。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问题设计 有效性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0.29.009

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小学生在语文课堂学习中的难点问题。实际调查结果显示,目前小学学校中多数学生对阅读的认识还较为浅显,对阅读知识以及阅读技巧的掌握有所欠缺,致使学生的阅读水平与质量较低。小学语文教师想要改善这一教育现状就应积极地创新教学模式,采取引导为主的问题教学法,落实新的教育思想理念,为学生提供最为合适的学习与成长的环境。由此可见,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问题设计进行探究是十分必要的,具体策略综述如下。

一、问题设计的类型和适用时机

小学是九年义务教育的初级阶段,学生的年龄较小,学习经验不足,在面对语文阅读知识学习时往往会遇到较多的困难。针对这一情况,在以往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大多会投入更多的时间与精力为学生详细地讲解阅读知识内容,帮助学生掌握阅读知识内容,解决阅读中的问。这样的指导方式虽然具有一定的成效,但却对学生的自主意识的构建以及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具有较大的负面影响,容易让学生对教师产生较大的依赖心理,不利于学生的长久发展。在新的教育理念的引导下,越来越多的教师认识到了传统的阅读教学指导方法的弊端,逐渐地开始探寻新的教学方法,其中问题教学法的原理与作用十分符合新的教育思想,进而受到了教育工作者的重点关注,以下将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问题设计的类型及适用的时机进行几点分析:

1.引导性问题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提问者大多由教师担任,通过提出问题的形式吸引学生在课堂中的注意力,点明学习的重点与难点,指导学习和解决问题等,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不可或缺的教学环节,进而一直沿用至今。但经过分析发现,在学生初步接触部分知识时,由学生充当提问者要比教师充当提问者的效果更佳,究其根本在于由学生充当提问者能够有效地呈现出学生对新知的思考方向及探究进程,使教师能够更为精准地掌握学生的学习信息,分析学生的优势与不足,进而依据学生的真实情况给予学生科学合理的指导,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与质量。因此,在面对新知教学时,教师应积极地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调动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让学生在挖掘阅读内容的过程中产生不同方面不同角度的思考,进而实现引导学生提出新的问题的目的,呈现出更高的教学效果。

2.趣味性问题

小学虽然是对学生教育的基础阶段,知识的难度较低。但对于小学阶段学生的理解能力与记忆能力而言,在语文知识的学习与探究的过程中依然会产生一定的压力,出现被动学习的情况。针对这一情况,趣味问题的设计具有改善学生的学习状态的作用,能够通過对学生现阶段的心理成长状态的考量,分析学生感兴趣的地方,并将其中的趣味元素融入问题的设计中,从而实现趣味性问题的构建,有效地吸引学生在课堂中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对问题的探究兴趣,促使学生能够以积极踊跃的状态参与到语文阅读学习中。

3.启发性问题

小学阶段的学生学习能力处于初步构建的阶段,在参与语文阅读知识学习时必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以往教师采取直接将问题的答案告诉学生,为学生讲解问题的解答过程的方式具有较大的弊端,容易让学生产生对教师的依赖心理。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问题教学方法,则能在保证学生独立自主的前提下,利用启发性问题对学生实施指导,让学生找到正确的解题思路。这一类型的问题的设计主要是由教师在发现学生出现无法解决的问题后,分析学生的错误答案或学生的解题过程,找到学生在解题思路以及解题方向上的错误,然后通过提出问题的方式引导学生对自己产生怀疑,找到与正确的探究方向背离的交叉口,从而及时地加以改正,重新回到正确的解题方向上,达成问题引导的目的。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问题设计发挥功用的方法

问题教学法的出现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注入了新鲜的血液,让阅读教学中的困境得到了突破的途径,具有较强的优势特点。但想要让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问题设计发挥功用,教师就必须满足问题教学方法的应用原则,积极地进行教学方案的创新与改进,以下将对此展开研究:

1.理清文章整体结构,实施问题引导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问题设计能否发挥切实的作用与教师的专业素质能力有直接的关系,因此,教师在设计问题教学方案时应做好充足的准备,对教学的目标拥有一个清楚的认识,理清文章整体结构,并对学生当下的学习情况与需求有一个全面的掌握,从而找到最为合适的切入点,实施问题引导,积极地与学生展开互动交流,提升学生探索新知的主动性,充分地激发学生头脑的灵活度,促使学生阅读效率与质量的提升。例如:在学习到《狼牙山五壮士》一课时,教师需要利用多媒体技术播放相关的影视作品,带给学生直观的感受。然后鼓励学生依据文章内容相互提问,营造出积极的氛围,有效地发散学生的阅读角度,带给学生全新的学习感受,驱动学生探索新知,帮助学生顺利地度过接受新知的过程,实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问题设计的价值。

2.把握文章基本内容,引导学生攻克难点

小学生的抗挫折能力较弱,在遇到较为复杂的阅读问题时极容易产生退缩的心理,所以在小学阅读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引导工作的开展具有关键性的作用,教师应积极地发挥自身的专业能力,全面把握文章基本内容,立足于学生当下的学习与成长的情况,设计出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走进对文章内容的探究中,逐步地认识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问题设计的必要性,进而更为积极地主动地投入到问题探究环节中,为问题教学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顺利有效实施奠定坚实的基础。例如:在学习到《七律·长征》一课时,教师首先需要对文章的内容拥有一个清晰的认识,然后提炼出其中的重点与难点以问题的形式为学生呈现出来,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让全面地经历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讨论问题、最终攻克难点的过程,为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提供有效的延展空间,促进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的构建,让学生在较为轻松愉悦的状态下实现对难点问题的攻克。

3.感知文章艺术特色,构建趣味学习氛围

文章是寄托情感与抒发情感的有效方式,由于文章的作者的不同、创作的环境不同等因素,每一篇文章都具有自己独有的特色和风格,进而奠定了阅读的多元化特点,为人们提供了更多的阅读选择。对此,教师在设计阅读教学方案时可以利用阅读的多样化特点,为学生引进丰富的阅读资源,有效地拓展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认知,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感知文章的意识特点,加深学生对阅读的魅力的认识。此外,由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天性活泼好动,想要让学生保持长期自律阅读的习惯,教师还应加强对趣味性的问题的设计,通过问题竞赛的方式构建活跃的学习氛围,吸引学生在课堂中的注意力,使学生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对文章的阅读中,逐步地构建出对阅读的热爱心理,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实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问题设计的有效性。

总而言之,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问题教学法具有较大的使用优势,对学生的语文思维的构建、探究精神的建立、分析能力的提升等都具有突出的作用,因此,教师应对此起到高度的重视,从问题设计的类型、功用以及适用时机等方面入手,深化问题教学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影响力,让学生能够得到最大化的挑战与提升。

参考文献:

[1] 孙建英《读、问、思:回归阅读教学的本真》,《教育测量与评价》(理论版)2011年第5期。

[2] 孙瑞兰《精彩源于细节——谈有效阅读教学》,《新课程学习》(基础教育)2010年第8期。

[3] 袁廷盛《感知·鉴赏·创造——阅读教学中审美能力的培养》,《新课程》(小学)2010年第9期。

猜你喜欢

问题设计有效性阅读教学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制造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实现
提高家庭作业有效性的理论思考
精设计,巧提问
浅论初中语文教学问题设计创新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微课提问的设计:以一件获奖作品为例
船舶严重横倾时应急行动的有效性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