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权市场应对疫情的选择
2020-06-01马志春
马志春
2020年春节的疫情打乱了原本预计好的工作和生活,整个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如同按下了暂停键,全国各地的人们经历了短暂的惶恐后,随即中国社会这个庞大而复杂的系统便进入了“抗疫模式”,到目前为止(截至发稿时——编者注)已经持续了一个多月,预计随着疫情得到控制和各地有序复工,全社会将逐步恢复蓬勃生机。
从各种数据和信息来看,疫情除了在宏观层面对全国的生产、消费和进出口有直接影响以外,还将对各行各业的微观运行产生间接影响,特别是对于处在消费端的服务业,甚至是在强制扭转用户行为和行业业态。在疫情期间,由于大家都宅在家里,部分服务行业的生存状况产生巨大反差。据有关统计,1至2月全国餐饮消费同比减少60%,电影票房消费同比减少92%,专业演出和赛事消费同比减少90%,度假休闲旅游消费同比减少97%;而与此相反,网络游戏消费同比上涨50%,内容、视频、音频消费同比增长60%,在线教育消费更是大涨300%。这不禁让我们思考,由于人员往来受阻、延迟开工所带来的需求变化是暂时性的还是有可能改变消费习惯,待疫情对经济和社会的外部冲击过后,面对随之而来的需求反弹,各行业内部将采取什么措施来应对市场变化,产权市场又将如何选择。
产权市场虽然是个小众市场,但也在这次疫情当中受到不小的冲击。如果从一个交易机构来看,以内蒙古产权交易中心为例,截至2月底,全中心产权转让挂牌项目仅97宗,较上年同期下降267%,成交项目金额仅935万元,较上年同期下降364%;集中采购业务自疫情发生以来,仅成交年前挂牌的项目174宗,较上年同期下降8.9%,成交金额1.7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49.8%。如果考虑到春节的特殊性,以节后一个月的时间段为标尺,中心新挂牌产权转让项目仅15宗,新挂牌集中采购项目仅30宗,虽然比去年同期都有大幅下降,但全部操作都是通过互联网在线上完成的。若以解剖麻雀的方法来看具体情况,我们发现疫情期间项目受阻现象主要集中在委托挂牌环节的新增项目较少、项目交割出现全面推迟,以及相关部门确权变更不能按期完成的阶段。基本判断是无法全线上完成的环节主要出现在需要交易各方当面交流和需要去政府部门办证的环节上,因人员交流的线下习惯和相关平台互不联通造成了交易暂停和业务减少,除非特别着急,更多的情况是大家因疫情推迟了进场挂牌。虽然平台上已经可以做到交易机构、用户、投资人和供应商线上自助操作,互联网已经打破了各方线下交流的限制,交易系统的数字化和智能化水平也已经可以支撑市场业态的全程线上化了,但客户的行为习惯还没有改、跨行业系统还没打通,这就不得不降低了交易效率。说到底,产权交易项目低频率交易、高价格收费、专业化服务的特点,让客户在疫情面前选择推迟进场交易就显得很自然了。如果从市场全局来看,产权市场分布于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的66家产权交易机构,在疫情期间的业务开展应当也会受到类似的影响,但也有个别创新性强的交易机构转危为机、逆势破题。江苏常州产权旗下的招投标采购业务,依托“E交易”互联网云平台创新出全国首例评委异地在线、居家分散评标的操作模式,首个成功案例在创新业务规则+技术平台支持下,打破了过去评委必须在场所集中评标和视频统一监控的限制,在不限制评委自由的前提下彻底破除窜标隐患。如果这个创新模式进一步打磨成型,将会对产权交易行业的招投标业务产生重大贡献。因此可以断言,如果不考虑客户交易习惯的因素,针对产权交易行业内机构信息化建设水平参差不齐的现状,在外部条件相近或者更好的情况下,行业内任何一家机构如果坚持不搞全流程线上操作,那么必然会在竞争中被淘汰,至少在疫情期间是这样。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看,疫情也为产权交易市场行业提供了一个强制思考的时间和模式创新的契机。
近日,国务院国资委副主任、党委委员翁杰明在《学习时报》头版发表署名文章《国有企业要做推动数字化智能化的排头兵》,清晰地提出作为国家支柱力量的国有企业未来的建设方向之一就是率先实现数字化和智能化,这是国有企业在疫情过后发展方向的重要政策信号,也是国企“十四五”规划目标的重要参考。产权市场作为深化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支撑点的两个资本市场之一,理应在信息化建设方面追赶至少要均衡于证券市场的信息化水平。特别是在整个社会的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的环境中,各类互联网电商平台的成熟度已经达到了相当的高度,而且产权市场的第一大客户国有企业的数字化和信息化水平也已经更上一层楼了,那么产权市场要适应客户与投资人的交易习惯就无疑成了一种考验。我们已经不可能再退回到线下交易为主的时代了,全流程线上操作系统的云生态,以及交易平台与各类相关服务系统尽可能互联互通,已是产权市场不得不提升的硬门槛了。
由于产权交易项目多数带有权益性和非标准的特点,特别是大项目在交易过程中存在一个相互信任的问题,参与各方的当面交流很重要,可能涉及到未来合作的细节,所以交易机构的线下服务还将在一定的场景下长期存在。但前提是产权交易机构必须要将自己置身于一个大的市场网络之中,在这个万物互联的世界里,单点突破式的成功已经很难了,我们需要在一个更大的资源格局下面考虑交易机构的发展问题。不管是什么原因,未来产权交易机构的供给侧改革是必然趋势:
首先,绝大多数交易机构要依托平台生存。行業要进一步打造真正意义上的全流程互联网操作平台,形成至少要覆盖全国、联通机构、整合服务、对接上下游的产权交易价值网络,并且要凭借实力而不是权力做成产权交易领域的头部市场,普通的交易机构必将依托云平台开展业务,单打独斗的胜算很小。此外,各地交易机构还要更多地依靠平台开展其他增值服务,比如疫情期间交易机构通过学习借鉴进行的各种尝试,包括项目网上路演、视频直播课、客户自助交易、网络会议交流、大数据商业分析等等,这些都会给客户一个合适的市场形象,但其中的核心还是要抓住技术对于市场功能的推动作用,包括互联网云服务、大数据,甚至人工智能的应用和快速迭代,能不断改进客户体验、提升市场服务水平。
其次,交易机构的线下服务必须进行彻底的提升,针对客户的常规性、简单化服务全部可以由系统来代替,人工服务绝对不能停留在流程性和手续性的工作层面。交易机构人才队伍的专业化成为市场发展重中之重,要求业务人员的专业素质必须要提高到接近专业咨询机构的水平,工作重点倾向于处理营销策划、客户咨询与重大业务的专业沟通。线下的产权交易机构已经不是提供交易场所那么简单了,而是要成为一个连接各类资产、资本、资源的大产权社会网络枢纽,是个制定规则、防范风险、撮合业务、监督履约、教育客户、引导舆论的专业机构,是个能始终维护公开、公平、公正交易秩序的权威性服务平台。
最后,交易机构的服务收费将出现大幅度结构性调整。常规的交易服务由于互联网化的推行将大幅降低机构的传统运营成本,交易手续性收费甚至可以低到免费;专业服务性的收费将整合大量的合作机构形成利益共同体,交易机构成为专业服务的转化、汇聚与供给的平台,并在这个过程中取得平台化收益;交易机构还将与相关政府部门的公共服务系统联接,转接产权交易公共服务,成为政府部门外围服务提供商,提升政府行政效率,方便市场主体,促进全社会产权资源优化配置,同时也取得针对政府购买服务的收益。
(作者为内蒙古产权交易中心董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