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实践:《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五年级下册)教学设计
2020-06-01鲁智娟
鲁智娟
教学目标:
1.认识文中生字词,掌握“妻子”“青春”等古今异义字词,理解诗句意思。
2.积累并背诵诗歌,初步了解律诗的特点。
3.感受作者因为收复家园的狂喜和强烈的爱国情怀。
教学过程:
一、初解诗歌,了解背景
(一)检查预习,理解词语
1.检查朗读,相机正音。正音时,尤其注意古今不一样的读音,比如“裳”,古时读作“cháng”; “妻子”的“子”,在这里是“zǐ”,这里不能读成轻声,因为这里的“妻”是指妻子,“子”是指儿女。
2.读出节奏,体会韵律。七言律诗通常是按照4/3的节奏划分,韵脚在偶数句,在朗读时,要提醒学生注意。
3.自由交流,理解词语。第一是古今异义词语,如“闻、涕泪、却、妻子、青春”等的含义。第二是诗中的几处地名,教师可以结合唐朝的地图,让学生大致了解它们的地理位置。
(二)理解诗题,了解背景
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安史之乱的资料,教师提供一段安史之乱的小视频,让学生了解杜甫八年的逃难历程,初步体验杜甫的心情。
(设计意图:六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学习能力,因此课前让学生自主学习,“先学后讲”。学生借助预习单,搜集作者杜甫的资料和创作背景,理解词语和诗句意思。完成第一个目标及第二个目标的一部分。)
二、具身体验,品读“狂喜”
(一)整体感悟
设置主问题:这首诗有一个词最能表达诗人听闻喜讯后的心情,你觉得是哪一个?
预设答案:喜欲狂。
(二)品读“狂喜”
1.自主学习。
出示自学要求:默读课文,想一想你从哪些诗句和词语中感受到诗人“喜欲狂”的心情。画一画,品一品,可以在诗句旁边写上自己的感受。
生自主学习后小组内交流。
2.全班交流。
(1)交流“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体现的狂喜之情。①品读“涕泪满衣裳”。
问题设置:“涕泪”是什么意思?你从“满”这个字中感受到了什么? 杜甫的眼泪会怎么流呢?
预设答案:哗哗流,像断了线的珠子,喜极而泣,泪如雨下。
②补充阅读《彭衙行》。
出示杜甫的《彭衙行》片段。
痴女饥咬我,啼畏虎狼闻。怀中掩其口,反侧声欲嗔。小儿强解事,故索苦李餐。一旬半雷雨,泥泞相牵攀。
生读诗句,说诗句大意。
问题设置:结合《彭衙行》,说说本诗中杜甫听到官军收复失地的消息后为什么这么高兴呢?
预设答案:百姓不用再遭受这样的疾苦了。
③想象补白。
问题预设:杜甫怎样“初闻”胜利的喜讯,他的心理有哪些活动呢?他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呢?他会怎样把这个喜讯告诉他的妻子和孩子呢?他的妻子和孩子会有怎样的反应呢?选择一个场景,展开丰富的想象说一说,演一演。
杜甫正在草堂读书,忽然,他听见 。
杜甫正在街市上散步,忽然,他看见 。
杜甫 。
生写后交流、表演。
预设答案:
杜甫正在草堂写字,忽然,他听见一声高叫:“好消息!蓟北收复了!蓟北收复了!”他愣了片刻,急忙跑出去,拉住那人,连声问:“真的吗?真的吗?!”那人大声说:“千真万确!”杜甫喜极而泣,眼泪像断了线的珠子,打湿了衣裳。回头一看,妻子和兒子也紧紧相拥,早已哭成了泪人。
杜甫正在街上散步,忽然,他看见城门外有一群人围在那里,他好奇地凑过去一看,原来是大家在议论蓟北收复的好消息,他听了不禁泪流满面,赶紧快步回家,想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他的妻儿……
(设计意图:这里的活动设计,首先是抓住人物流泪情形,让学生调动生活经验,想象泪流满衣裳的场面;其次是利用互文,创设情境,让学生设身处地体验杜甫的情感;第三是利用文本的空白,“传”,是谁传播的这个消息呢?杜甫是如何听到这个消息呢?杜甫听到这个消息之后又是如何表现的呢?其妻子跟孩子是什么反应呢?让学生进行想象并通过角色扮演表演出来。这里充分调动了学生的身体参与其中。)
(2)交流“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体现的狂喜之情。
问题设置:你觉得怎样“卷”诗书才能体现杜甫的狂喜之情呢?
答案预设:学生会用大幅度、快速、胡乱收拾诗书的动作表演。
(设计意图:这里的活动设计,依然是抓住诗句中最具有表现力的动词“漫卷”,让学生去想象并且表演出来,加深对人物情感的体会。)
(3)交流“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体现的狂喜之情。
问题设置:怎么喝酒才叫“纵酒”?请你想象。
答案预设:生动作表演,一杯接一杯,甚至干脆用大碗喝或者抱着酒坛子喝。
教师补充资料:写这首诗时杜甫已经52岁了,而且身患多种疾病,其实是不适宜喝酒的。但是作者听到消息,抑制不住内心的狂喜,放开酒量,并且还手之舞之,足之蹈之,口中歌之。
(设计意图:这里的活动设计,依然是抓住诗句中最具有表现力的动词“放歌”“纵酒”,让学生去想象并且表演出来,加深对人物情感的体会。)
(4)品读“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体现的狂喜之情。
①问题设置:“即、穿、下、向”这一连串的词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心情?
答案预设:归心似箭。
②问题设置:是呀,瞬间千里,你坐过什么交通工具有这种感觉?
答案预设:飞机、高铁……
教师补充:(出示地图)其实三峡这一段路非常危险,两岸是悬崖峭壁,这句诗中的四个地名距离何其遥远啊!这些在诗人眼里都不算什么!瞬间千里,杜甫真的是思乡心切,归心似箭哪!
③问题设置:最后一句有几个字,它们的读音有什么共同的特点?怎么读才能读出狂喜的情感来?
答案预设:“襄、阳、向、阳”都是“ɑng”音,要读得饱满、响亮,就像放歌一样。
教师补充:七个字中,有四个都是“ɑng”音,读起来就像昂昂地唱歌似的,杜甫的喜悦之情简直按捺不住了。
(设计意图:这里还是抓住其中的表达动作的词语,让学生调动生活经验去体验。此外,还抓住其中的声音,让学生体会声音与情感表达的关系。)
3.朗读全诗,感悟诗情。
问题设置:这首诗被称为杜甫“生平第一首快诗”,所谓的“快”就是快乐、高兴。杜甫仅仅为自己而喜吗?
答案预设:杜甫是一位忧国忧民的大诗人,战争胜利了,他不仅为自己而喜,更为人民而喜、为国家而喜啊!
配乐朗读全诗。
(设计意图:提升学生对诗人情感的理解。)
三、交换情境,对比阅读
(一)问题设置1
你们猜猜,杜甫后来有没有回到家乡?
补充资料:虽然杜甫归心似箭,但是这种兴奋只不过是昙花一现,中原的局势并没有因为收复失地而好转,杜甫回乡途中曲折多舛,历经饥饿、病痛、战乱,在回乡途中漂泊了5年之久,最终(公元770年)为避战乱,病死在一条小船上。
(二)问题设置2
(用悲凉的音乐作为背景音乐)弥留之际,杜甫又想起他的这首诗,他又会怎么读呢?
答案预设:学生用低沉的、悲伤的声音,缓慢地读。
(设计意图:在充分感受体验到诗人的欣喜若狂之后,设计一处交换情境的对比阅读,让学生的体验走入更深处。到此,完成第三个目标。)
四、积累拓展,走近诗人
(一)背诵诗歌
(二)开展实践活动
搜集、閱读杜甫的生平事迹和其他诗歌作品,准备开展“杜甫的诗”主题实践活动。
(设计意图:拓展阅读,激发学生学习杜甫的诗的兴趣。所有的目标达成。)
(作者单位:江苏睢宁县第五小学)
责任编辑 郭艳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