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跳水》(五年级下册)教学设计及评析

2020-06-01杨芳吴勇

小学语文教学·会刊 2020年5期
关键词:水手评析船长

杨芳 吴勇

教学目标:

1.扣住小说特点,借助人物了解故事的起因、发展、高潮和结局,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故事内容。

2.抓住主要人物,了解作者塑造人物的方法和策略;聚焦核心人物,走进人物内心世界;了解人物思维过程,加深对小说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课前热身,了解作者

1.同学们,上课之前,依然是“飞花令”环节,今天我们要飞的字是“船”,开始!

2.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出示——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满载一船秋色,平铺十里湖光。

逢人问道归何处,笑指船儿此是家。

3.今天大家“飞花令”环节表现不错哦,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这个故事就发生在一艘环游世界的轮船上。(出示一艘游轮,相机板书课题。)小说是一种特殊的故事文体,应该怎么来读?今天我们就来尝试一下。

(评析:教学伊始,杨老师借助“飞花令”引入“船”。《跳水》作为一篇小说,“船”就是这篇小说的发生环境,故事的发生、发展、高潮、结局都离不开这个特殊环境。一艘环游世界的轮船,这是故事的情境,更是阅读的情境。这样的导入,对学生而言,有带入感,容易产生阅读期待。)

二、抓住人物,梳理文脉

1.小说,离不开人物。请大家快速浏览《跳水》,这篇小说主要涉及哪些人物?

2.在交流的基础上板书:孩子、猴子、船长、水手。

3.讨论一:

(1)猴子明明是动物,怎么是人物?干脆去掉算了,大家觉得呢?

(2)讨论的基础上小结:是呀,不可以去掉,离开了猴子,这个故事就无法发生,就更不会有后面的跳水了。在这里杨老师想告诉大家,小说中的人物不仅仅指人,有时候可以是动物,甚至是植物。

4.讨论二:

(1)水手不是一个,而是一群,他们与跳水这个故事关系不大,是否可以去掉?

(2)讨论的基础上小结:

如果没有水手的起哄,孩子不会爬上那么高的桅杆。他们将故事推向了高潮。

没有水手,谁跳入大海救助孩子?故事结局就不会圆满。

5.谁都不能缺,那么孩子、猴子、船长、水手在故事中是怎样活动的呢?请大家细细地默读课文,尝试用课文中的情节,将这几个人物串联在一起。

6.大家说得很具体,谁能用简练的语言,按照故事的发展顺序,将人物之间的关系描述清楚。(在交流的基础上出示)

(1)水手们拿猴子取乐,猴子更加放肆。水手与猴子的关系清楚了,这是故事的起因。

(2)猴子拿孩子的帽子,孩子追猴子。猴子与孩子联系起来了,这是故事的发展。

(3)孩子爬上桅杆顶端横木上,船长命令孩子跳水。孩子与船长联系起来了,这是故事的高潮。

(4)孩子跳水,水手们救起孩子。孩子与水手们联系起来了,这是故事的结局。

7.小结:在一篇小说中,人物之间的联系,就叫情节。有情节,小说才好看。由此看来,人物对一篇小说来说,真的很重要。读一篇小说,应该从人物读起。

(评析:杨老师遵循文体特点,从人物入手,让学生两次进入文本:第一次找出人物,第二次理清人物关系。学生在文本中走了两个来回,经历两次讨论,文本变得通透——事情经过纲举目张,人物关系串联清楚。为下面理解人物形象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值得称道的是,杨老师引导学生对人物这个小说概念的认识 ,贴合语境,深入浅出,非常到位。)

三、读懂人物,体会形象

1.那么,在《跳水》这篇小说的几个人物中,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又是谁呢?选择一个你印象最深的人物,结合课文内容,谈谈你对他的理解吧。

2.交流,讨论:

聊猴子

(1)这只猴子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你从哪些句子中感受到的?

(2)交流。

(3)真有点“猴”仗人势!谁来当当这只猴子,用自己的声音让这只猴子走出小说,走到大家面前?

(4)学生朗读感受。

(5)听到你的朗读,我仿佛看到猴子龇牙咧嘴的模样,难怪孩子这么生气!看来猴子这一形象已经深入到他们的心中。

聊孩子

(1)文中的孩子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又是从哪些句子中感受到的?

(2)在交流的基础上讨论:如果你就是那个孩子,面对猴子的挑衅,你会像他那么做吗?

(3)点拨:这就是所谓的“孩子气”!一个优秀作家,总是贴合着人物特点写。在小说中,写孩子就应该像孩子,应该有孩子气。(出示描写孩子的句子)

(4)孩子逐渐丧失了理智,忘记了危险。让我们用声音将他的情绪变化呈现出来。

(5)小结:我们发现,孩子与猴子构成的故事情节越来越紧张,越来越曲折,让读者的心绷得越来越紧!同学们,好的作家,总会用曲折的情节推动故事发展。

聊船长

(1)文中的船长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又是从哪些句子中感受到的?

(2)在交流的基础上讨论:船长用枪逼着自己的儿子跳到海里,是不是有些残忍?

(3)学生讨论。

(4)谁能用动作和声音将他的机智果断表演出来?

(5)学生情境朗读表演。

3.深度开掘。

(1)小说中的人物是栩栩如生的。结合《跳水》中的人物,说说作者是怎样让文字中的人物复活。

(2)提炼總结:作家在刻画人物时要符合人物特点,刻画人物用曲折的故事情节,刻画人物要借助动作、话语等细节。这就是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塑造。

(评析:借助文字,感受人物形象,这是小说阅读的重要方法。杨老师深谙其道,她引导学生逐一聚焦小说中的人物,通过朗读、表演、讨论,使人物形象“复活”,让人物特点凸显,将表达方法渗透,使教学从感受人物形象的言语内容走向体会人物形象塑造的言语形式。)

四、聚焦人物,探究内心

1.在这篇小说中,你觉得哪个人物最为关键?

2.结合课文情节,引导学生聚焦船长。

3.在这篇小说中,写船长,作者用的笔墨是最少的,谁来读一读?

4.作为故事中最关键的人物,他的一举一动都大有玄机,想不想去发现一下?

(1)从船长“看见儿子在桅杆顶端的横木上”到“瞄准儿子”,文中用了一个词——“就立刻”。时间之短,情况之急,“就立刻”三个字写出了船长大脑在飞速思考,在那一瞬间,船长是怎么想的?

(2)“就立刻”这三个字里藏着一个复杂而紧张的思考与抉择过程。再看这段文字,船长先是“喊”,紧接着“又喊”,在“喊”与“又喊”之间,船长内心又经历着怎样的煎熬和抉择呢?

5.总结:只有当当船长,设身处地经历那个千钧一发的时刻,你才会真正理解他的机智和果断。在小说中,有时最短的文字里包含的信息量却是最大的。所以,读小说要读进去,读到人物的内心世界中,去经历和体会人物复杂而丰富的思维过程。

(评析:小说教学,教师要善于发现字里行间潜藏的空白,用探究的方式,引导学生读进去,读丰富,读出人物的真性情,读出文字的真味道。杨老师从关键人物船长入手,扣住“就立刻”“喊”与“再喊”,让学生当船长,通过师生对话的形式,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从而实现对课文的深入理解,更了解了阅读小说从文字表层读到文字深处的路径和方法。)

(作者单位:江苏南京市百家湖小学/江苏南京市江宁区教学研究室)

责任编辑 郝 帅

猜你喜欢

水手评析船长
老水手的愿望
“初高中物理衔接知识”融入中考试题的评析与启示
“船长”失格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与评析
一道三角函数题的多种解法评析
丢失
蚂蚁小船长
2004年高考语文全国卷甲卷试题评析(二)
水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