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城双赢
2020-06-01
1952年7月1日,在成都北门火车站、重庆菜园坝火车站广场,两地欢腾的人群共同见证了一个激动人心的时刻:新中国第一条铁路——成渝铁路正式全线通车!由此,蜀道难不再难于上青天。
蜀道难,曾是川渝百姓的千年之痛。从20世纪初开始,四川人民便筹款欲建铁路,但延宕至新中国成立,还是一寸钢轨未铺。
新中国成立初期,困难重重。但建设现代化国家,交通要先行。于是,西南军政委员会作出了重大决策——修建成渝铁路。
仅用了两年时间,中国铁路史上第一条完全由中国人自己设计施工、完全采用国产材料的铁路全面建成。这条铁路从此串联起成渝两地,拉开了成渝经济发展的序幕。
而今,昔日的绿皮火车“哐当”起步不再,时速60公里成为历史,最高时速300公里的成渝高铁让当天往返成渝两地变得轻而易举。同成渝两地间的交通速度一样大幅增长的,还有川渝百姓的幸福生活指数。
成渝地区地缘相近、人缘相亲,几十年间,两地的交流互动愈发频繁。尤其是近几年,两地间合作的框架协议、行动计划、工作方案接连出台,两地牵在一起的手握得越来越紧。
2020年1月3日,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指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有利于在西部形成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打造内陆开放战略高地,对于推动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会议强调,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协调,突出中心城市带动作用,强化要素市场化配置,牢固树立一体化发展理念,做到统一谋划、一体部署、相互协作、共同实施,唱好“双城记”。
至此,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上升为国家战略。
如果说,68年前的成渝铁路是一把“金钥匙”,打开了成渝沿线地區通力合作的大门;那如今画在西南地区的这个圈,则是一双无形的推手,撬动两地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支点,抓住了中国西部区域发展的“牛鼻子”。
从“天堑变通途”到“成渝经济区”“成渝城市群”,再到“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成渝两地上演了一场破解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生动实践。两个国家级中心城市的珠联璧合、协同并进,最终将实现川渝受益、西部受益、国家受益。这既是党中央赋予两地的重大使命,更是两地迎来的重大机遇。
现阶段,自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提出后, 川渝两地的党委政府、企事业单位社会民众已积极行动起来,以时不我待的速度,紧锣密鼓地开启各项对接工作。可以预见,这种相向而行必将带来“1+1>2”的效果,两地及周边地区的产业优势、交通优势、内陆开放优势等也必将释放出更大能量。
在双城合作如火如荼开展的当下,中共四川省委《四川党的建设》与中共重庆市委《当代党员》携手合作,联袂推出本期特别策划,聚焦两地通力合作中的鲜活案例,看双城经济圈建设给珠联璧合的双城带来了哪些利好与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