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西他滨为主方案治疗初发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的近期疗效评价

2020-06-01高青

中国实用医药 2020年12期
关键词:血小板白血病实验组

高青

【摘要】 目的 探讨初发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应用地西他滨为主方案治疗的近期疗效。方法 86例初发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 每组43例。对照组采用传统CAG治疗方案, 实验组采用地西他滨为主方案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93.02%高于对照组的69.77%,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χ2=7.6786, P<0.05)。实验组患者发生血小板减少3例(6.98%), 脱发2例(4.65%), 心力衰竭2例(4.65%);對照组患者发生血小板减少10例(23.26%), 脱发8例(18.60%), 心力衰竭8例(18.60%)。实验组患者的血小板减少、脱发、心力衰竭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4405、4.0737、4.0737, P<0.05)。结论 初发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应用地西他滨为主治疗方案效果显著, 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 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具有临床使用以及推广价值。

【关键词】 地西他滨;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近期疗效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20.12.060

急性髓系白血病是一种造血系统的恶性克隆性疾病, 并且该疾病多发于老年人群, 同时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具有高死亡率特点[1]。此外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常伴有骨髓增殖性疾病, 临床体能状态较差, 因此在临床治疗方法上具有较大限制[2]。本研究选取2018年2月~2019年6月本院收治的初发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 分组分别采用传统CAG治疗方案与地西他滨为主治疗方案, 探讨地西他滨为主方案治疗初发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的近期疗效, 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2月~2019年6月本院收治的86例初发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为研究对象, 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 每组43例。其中, 对照组男24例, 女19例;年龄60~78岁, 平均年龄(67.52±3.97)岁;病程1~12个月, 平均病程(5.11±2.62)个月。实验组男23例, 女20例;年龄61~78岁, 平均年龄67.76±3.68)岁;病程2~10个月, 平均病程(4.32±1.95)个月。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纳入及排除标准

1. 2. 1 纳入标准 经相关检查确诊为初发急性髓系白血病;本研究经医院伦委会批准;患者以及家属均知情本次研究并同意参与其中。

1. 2. 2 排除标准 合并严重肾脏疾病患者;合并恶性肿瘤患者;治疗依从性差患者;患有严重精神疾病患者;药物过敏史。

1. 3 方法

1. 3. 1 对照组 患者采用传统CAG(阿糖胞苷、阿克拉霉素、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治疗方案。治疗前14 d给予患者注射15 mg阿糖胞苷(Actavis Italy S.p.A., 注册证号 H20100594), 1次/d;治疗第1、3、6天给予患者注射20 mg阿克拉霉素(扬州奥赛康药业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20060196), 1次/d;治疗前14 d使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齐鲁制药厂, 国药准字Sl9990049)。医务人员在患者治疗时密切观察其血常规, 待患者白细胞水平在20×109/L时, 停止用药。

1. 3. 2 实验组 患者采用地西他滨为主方案治疗, 医务人员给予患者与上述治疗方法相同的CAG治疗方案, 在此基础上给予患者20 mg/m2地西他滨[齐鲁制药(海南)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20140051]治疗, 在患者治疗前5 d使用, 1次/d, 待患者白细胞在20×109/L, 血常规在正常范围值内时, 停止治疗。

1. 4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①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评定标准:经治疗后, 患者临床症状消失, 并且外骨髓象原粒细胞<5.0, 血小板计数>100×109/L, 中性粒细胞绝对值>1.5×109/L, 为显效;经治疗后, 患者临床症状基本消失, 并且血象指标有一项未达到标准, 外骨髓象原粒细胞在5.0%~50.0%, 为有效;患者经治疗后, 临床症状以及血象指标、外骨髓原粒细胞未达到指标, 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②对比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包括血小板减少、脱发、心力衰竭。

1. 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 实验组患者中, 显效25例(58.14%), 有效15例(34.88%), 无效3例(6.98%), 总有效率为93.02%;对照组患者中, 显效20例(46.51%), 有效10例(23.26%), 无效13例(30.23%), 总有效率为69.77%。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6786, P<0.05)。见表1。

2. 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 实验组患者发生血小板减少3例(6.98%), 脱发2例(4.65%), 心力衰竭2例(4.65%);对照组患者发生血小板减少10例(23.26%), 脱发8例(18.60%), 心力衰竭8例(18.60%);实验组患者的血小板减少、脱发、心力衰竭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4405、4.0737、4.0737, P<0.05)。

猜你喜欢

血小板白血病实验组
论下肢力量训练对拉丁舞的重要性
血小板减少的原因
血小板偏高对身体的危害是什么
走进儿童白血病的世界
SHR主动脉结构重构的microRNA—195和BCL2、Bax作用机制
趣味 “课课练”对城镇小学四年级肥胖男生的体重和BMI的影响
也议对照实验中的“对照组”和“实验组”
血小板减少会有“小红点”吗
阅读理解Ⅰ
白血病·患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