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课堂教学认知目标的问题与建议
2020-06-01邹旭铝
邹旭铝
摘要:以《第八届中小学优秀体育课和健康教育课教学观摩展示交流活动教案集》为研究文本,分析了当前中小学体育课时认知目标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以目标分类学和《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 1年版)》《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 7年版)》为依据设计课时认知目标。
关键词:中小学;体育教学;课时教学;认知目标;身体认知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10 (2020) 02-0019-04
《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年版)》指出, “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其中,运动能力的具体表现形式为“体能状况、运动认知与技战术运用、体育展示与比赛”[1]。与“知识和技能是学校课程的基本元素”一样,运动认知知识与运动技能构成了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基本元素。理所当然, “学生掌握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技能是体育与健康学科的目标之一”[2]。
运动认知和运动技能学习离不开运动技术,从“运动技术是人在从事以运动项目为中心的身体练习过程中,在自体内部之间和自体与客体之间的相互关系中通过综合体验所获得的身体认知”[3]的这一定义中,我们可以看出运动技术学习的过程是身体认知(或具身认知)的过程。
那么,身体认知与学科核心素养之间内在的逻辑关系又是如何?姜勇等通过研究认为: “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德是学生身体练习过程中以身体为体育学习的主体,在与以往心智和外环境诸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形成对自我的高级认知(如图1)。”[4]
据此,无论是《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下的义务段体育与健康教学,还是《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年版)》下的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教学,都离不开知识与技能的教学。而只要有知识传授的过程,必定会有知识类目标的设定,即认知目标的设置。
本文以全国第八届中小学体育教学展示观摩活动中的体育课教案为例,分析体育课认知目标存在的问题,并根据《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要求,提出建议。
一、《教案集》中体育课认知目标描述情况
[美]安德森( Anderson,L.W.)等编著的<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分类学视野下的学与教及其测评》[5]一书中,将目标进行了分类,认为:“一个目标的陈述中包含一个动词和一个名词,动词通常描述预期的认知过程,名词通常描述我们期望学生将要习得或建构的知识。”与原来的<教育目标分类学:认知领域》相比,分类框架由原来的一个维度变成了两个维度, “这两个维度即是认知过程维度和知识维度”,认知过程维度包括六大类别: “记忆/回忆(Remember)、理解( Understand)、应用(Apply)、分析( Analyze)、评价(Evaluate)和创造( Create)”,知识维度包括四大类别,即“事实性知识、概念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和元认知知识”。
按认知过程维度和知识维度,《教案集》认知目标中所用动词和名词如表1所示。
这说明目前体育课中认知目标的制定与目标分类学的用动词和名词来描述知识的认知过程与知识维度是比较接近的。
二、《教案集》中体育课认知目标存在问题分析
(一)行为主体前后不一
八年级篮球“二攻一”战术配合(《教案集》第20页)中的认知目标描述为: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篮球“二攻一”战术配合在篮球比赛中的应用,建立篮球“二攻一”战术配合的正确概念和意识。
该课时认知目标中省略了行为主体,即“使学生了解”的行为主体是教师, “建立”的行为主体是学生。出现了在同一认知目标中前后行为主体不一的现象。
原因:没弄清楚教学目标与学习目标之间的区别,将二者混合在一起。
(二)将兴趣纳入认知目标
(1)四年级篮球行进间运球(《教案集》第28页)的认知目标:了解篮球运动的锻炼价值,激发与培养学生参加篮球运动的兴趣与爱好。
(2)十一年级足球运球过杆射门(《教案集》第37页)的认知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初步了解足球运球过杆射门技术的概念,激发学生对足球运动的兴趣。
(3)八年级篮球急停急起、单手肩上投篮(《教案集》第75页)的认知目标:了解急停急起技术与单手肩上投篮技术的动作结构,明确其锻炼价值,激發学习兴趣。
心理分为人的心理过程与个性心理特征。其中,心理过程包含注意、记忆、意志、情绪、态度、兴趣等。因此,将激发学生兴趣条目纳入认知目标,似乎不怎么妥当。
原因:习惯使然。日常课时目标中绝大多数教师都会把“激发兴趣”写入认知目标栏目中。
(三)认知过程维度动词所表达含义模糊
(1)二年级跳房子(《教案集》第77页)认知目标:通过客家体育活动“跳房子”教学,初步掌握单、双脚连续跳的知识和方法。
(2)七年级弯道跑(《教案集》第136页)的认知目标:学生能初步掌握弯道跑的动作要领,学会身体向内倾斜,懂得判断动作正确与否,进行适当的评价。
(3)十一年级足球运球过杆射门(《教案集》第37页)的认知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初步了解足球运球过杆射门技术的概念,激发学生对足球运动的兴趣。
上述三例中认知过程维度动词都是“初步掌握”,这里的“初步掌握”既不能判断,也不能操作,更不能较正确地评价。因此,其表达的含义是相当不清晰的,是模糊的。
原因:这与20世纪80年代、90年代的《体育理论》和《学校体育学》中教学目标描述有相当大的关系,当初通常会以“初步掌握” “改进提高”“进一步改进提高”等作为单元教学的目标和课时教学目标。
(四)降低目标要求或目标要求过高
(1)十年级双杠支撑摆动的练习方法3(《教案集》第68页)的认知目标:能说出双杠支撑摆动成分腿坐的动作名称及练习要求。
(2)二年级前滚翻成蹲撑(《教案集》第130页)的认知目标:了解前滚翻低头、蹬地、团身滚动的动作顺序。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水平一运动技能中“学习体育运动知识”的学习目标是:获得运动的基本知识和体验。达到该目标时,学生将能够知道所学运动项目或体育游戏的名称或动作术语[6]。
经对比,二年级“了解前滚翻低头、蹬地、团身滚动的动作顺序”目标要求明显高于“知道动作术语”这一目标。而十年级的认知目标要求明显过低。
原因:(1)在制定课时教学目标时,没有厘清相应水平《课程标准》中的具体目标与要求。(2)目前中小学体育教学中很少有学校进行双杠、单杠等器械体操的教学。那么,如何较科学、合理地制定课时认知目标呢?
三、制定认知目标的依据与方法
(一)教育目标分类学为认知目标的制定指明了方向
教育目标分类学之所以成为认知目标的依据,原因有二:一是教育目标分类学本身就是体育课程改革的理论基础;二是体育认知知识与目标分类学的知识维度的主类别类似,体育认知过程与目标分类学的认知过程类似。
1.体育认知知识与目标分类学的知识维度的主类别类似
目标分类学将知识维度分为事实性知识、概念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和元认知知识四个主类别(表2)。
尽管体育认知内容与教育目标分类学的知识维度分类有类似之处,中小学体育与健康知识与技能学习仍有其身体运动认知的特点(即具身性), “是人对运动的感觉和在这种感觉基础上形成的对运动规律的认识,这种认识只有在体育运动和技能习得中才能获得”[7]。所以在具体的教学实践活动中必须注重学生身体的体验与练习,毕竟“‘身体既是认知活动的主要手段,也是认知的对象,当然也是认知主体”[2]。
2.体育认知过程与目标分类学的认知过程类似
根据《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分类学视野下的学与教及其测评》认知过程维度描述[5]和梁占歌、张振华、黄武胜对体育教学目标认知方面关键词的归纳[ 8],将体育认知过程认知维度、可选用动词汇总成表3。
在体育与健康知识与技能学练过程中,要注意与认知类知识教授的不同,且要关注体育认知过程中的认知情境,即身体认知中的情境性。如五年级足球运球过人(《教案集》第36页)认知目标:借助教师示范与讲解、多媒体、身体练习,让学生理解足球运球过人动作概念……“学生理解足球运球过人动作概念”是建立在“借助教师示范与讲解、多媒体、身体练习”基础上的。又如四年级双手正面投掷(《教案集》第114页)认知目标:在游戏和比赛的体验过程中,学生能说出快速挥臂和出手角度的投掷要领,知道每个游戏和比赛的规则、方法。这一认知目标中“说出要领”与“知道规则、方法”是建立在学生“游戏和比赛的体验”基础上的,是体验过程中的“说出”和“知道”。
(二)《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和《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 7年版)》为课时认知目标内容描述提供了描述的内容与描述方法
1.义务段体育课课时认知目标编写的内容与方法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将运动技能目标内容分为“学习体育运动知识”“掌握运动技能和方法”和“增强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三块。其中,“学习体育运动知识”中的内容大都是义务段课时认知目标内容。因此,《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有关“学习体育运动知识”的目标、内容与要求为课时认知目标的描述提供了相应的内容与方法。
表4给我们制定课时认知目标提供了三点启示:(1)《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的目标、评价要点和评价方法举例为一线教师制定课时教学认知目标提供了较详尽的方法与内容。(2)不同水平会
有不同的要求。在制定课时认知目标内容时,须厘清教学对象所处水平的目标内容与要求,以免张冠李戴,导致目标过高或过低。(3)作为身体认知的体育认知知识必须在身体体验与练习的过程中去感悟动作、认识动作。注意学练过程中的具体运动情境,如水平一是在“教师或学生做出一些动作”过程中,让学生尝试性地说出动作的名称或术语。水平二是“让学生模仿教师的示范动作”并说出其名称或术语。
2.普通高中体育课课时认知目标编写的内容与方法
动作技能以动作任务中环境变化的可预见性进行分类,可分成开式动作技能和闭式动作技能二类。现以《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年版)》必修选学内容中足球(开式动作技能)模塊和跳远(闭式动作技能)模块来说明普通高中体育课时认知目标制定的内容与方法。
从表5中我们能看出:(1)开式动作技能和闭式动作技能在认知的具体内容上是不一样的。开式动作技能认知内容远远多于闭式动作认知技能,如足球要了解的基本原理包括单一技术、组合动作技术、个人战术与局部战术等,而跳远只有其跳远这一单一技术。(2)不同模块认知程度要求不一样。如了解跳远的规则,模块1与模块2是有递进的,模块1“了解跳远比赛的基本规则”,模块2“了解并初步运用比赛的基本规则”。(3)认知内容的程度比义务段要高得多。如“了解……基本原理(作用)”等。
四、建议
1.认真研读《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和《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年版)》,厘清课程标准在各水平的目标、内容和要求。
2.学习目标分类学的同时,注意一般性认知知识的认知过程维度和知识维度与体育学科身体认知之间的区别,以确保体育课以身体练习为主的课程性质。让体育学习在学生的体验、练习中提高运动认知,进而促进运动能力的形成。
3.中小学体育一体化教学内容研究的同时,也能对中小学各水平教学目标进行一体化研究,从而使一线教师能在相应的教学设计中设置比较科学、合理的课时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5,19 20,22,27,29.
[2]季浏,钟秉枢.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年版)解读[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46-47.
[3]顾渊彦.基础教育体育课程改革[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53-54.
[4]姜勇,马晶,赵洪波.基于具身认知的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意蕴与培养途径[J].体育学刊,2019,26 (4):88-93.
[5][美]安德森(Anderson,L.W.)等编著.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分类学视野下的学与教及其测评[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9:4,22,23-24.
[6]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9-10,16-17.
[7]曹远红.体育课程运动技术论[D].湖南师范大学,201 6年.
[8]梁占歌,张振华,黄武胜.体育教学目标设计的问题与策略[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13,29(2):109-112.(浙江省慈溪市教育局教研室315300)
注:依《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分类学视野下的学与教及其测评》知识的主要类别及其亚类改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