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谈论理想的时候,我们在谈论些什么
2020-06-01黄之则
黄之则
如今的高中生越来越多地被问及这个问题:“你的理想是什么?”提问者有同学,有师长,他们往往带着兴奋或庄重的目光,期待听到一个新鲜的答案。得到回答后,他们稍作思索,向你報以赞许的微笑;如果没有,他们就叹一口气,语重心长地告诉你:孩子,你得有个理想。
如果你问我,我会告诉你我喜欢做什么,想考哪一所大学,想从事什么样的职业,但我说不清我的理想是什么。
我说不清,是因为我不希望我的理想在这简单的一问一答中被草率地定义。少年人喜欢追梦,喜欢爬上思想的高地对着天空大声说“我想”,喜欢渲染“未来”和“追求”的圣光。但“我想”和理想不同。理想不是信手拈来的豪言壮语,它远比你此刻的回答厚重;它也绝不是可以用来麻痹自己、标榜自己的标签。
人们常纠结于“现实”和“理想”的选择,有时是混淆了“理想”和“我想”的定义。理想和现实原本不是两个生来对立的命题。你可以说你喜欢历史,所以你想学习历史而不是物理,但或许学物理能让你获得更好的前途,反之则可能一败涂地。当你拥有选择权的时候,你该安静下来思考,什么才是对你有利的东西——就在这里,踩在“现实”的土地上。因为你明白这只是“我想”和“我该”的矛盾,而社会经验往往比个人的思考更有说服力。执着于追求“我想”有时只是对现实的逃避,人们害怕现实的粗粝,所以用“理想”的光环作为“任性”的面具。空谈“我想”的人是自私的,他们只是贪恋一种相对舒适的状态,而不愿在现实中稍稍压迫自己,逼自己承担起应有的责任。
真正的理想应该是基于现实基础之上的,活着至少是与基本现实状况不矛盾的存在,当你有了一定的社会经历以后,才能找到自己愿意为之坚持一生的奋斗目标,或只是一种理想的生活状态,你可以说潜心科研、造福人类是理想,也可以说侍花弄草、相夫教子是理想,只要那是能给你带来幸福的状态——是幸福,不是一时的快感。
这时,你才能思考。诚然,现实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但理想也绝不像你所想象的那样脆弱。真正的理想可以被搁置,但不会灭亡。人作为社会的组成部分,需要承担起对自己、对家人、对社会应尽的责任。没有理想的人也许乏善可陈,但空有理想却无法生存的人一定是更加悲哀的失败者。当现实的压力胜过了理想的激情,那好,我妥协。真正的理想不会因为一时的妥协而受到影响。它应该像一棵老树那样,在你的脑海里深深扎根,在静默中为你输送源源不断的新鲜空气,使你的生活拥有不断更新的动力。理想不一定要用来实现,不一定要被作为职业。它的魅力恰在于,哪怕只是在脑海里回想它的名字,你手下正在进行的一切努力都被赋予了“向理想进发”的意义。当理想真正融入你的血液,当你在现实的历练后沉淀,你会释然——不是只有让自己头破血流才能算是没有辜负理想。理想不死,哪怕只是遥遥想念。
理想是块怀表,得揣在怀里,贴紧胸口焐热了,而不是逢人就把它掏出来问别人:“我有理想,你有吗?”听着它在胸口嘀嗒作响,逝去的分分秒秒便在这嘀嗒声里有了意义。
当我们谈论理想的时候,我们谈论的是一种根植于心的信念,是一种值得用一生去经营的幸福。
[简评]我们常常对已然的选择和未然的前路感到迷惘,但也正是在困惑之后不断追问自己才使我们不断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