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的命运我做主

2020-06-01曹钰灵

作文通讯·高中版 2020年5期
关键词:语序刘邦议论文

曹钰灵

经常听人说:三分努力,七分命运。意思是,一个人要想取得成功,个人的努力微不足道,上天的安排才是决定因素。对此,我不以为然。(开篇抛开材料,观点不够明确。)

命,是失败者的借口;成功者谦逊地将成就归功于“运”。(这两句是并列关系,应该运用相同的句式。此处句式不同,影响和谐与美观。)犹记当年项羽破釜沉舟,一战成名天下知,何其快哉!谁承想,一代豪杰转眼间自刎乌江,英雄末路,何其悲哉!一句“此天之亡我”道尽英雄笃信天命的可笑、可叹与可悲!在四面楚歌的困境中,如果西楚霸王仍有当年背水一战的倔强霸气;在遭遇渔夫误导之后,如果项羽还有卷土重来的执着信念,也未必会落得身首异处的结局。(此处没能在叙例的基础上展开论证,缺乏深度,也不够切题。)

人人皆道,楚汉争霸,刘邦入主中原,乃上天的安排。但人们可曾想过,鸿门宴上巧脱身,尽得民心入咸阳,哪一样不是刘邦在尽人事而非听天命?凭着百折不挠、越挫越勇的豪气,凭着“能斗智时决不斗力”的谋略,凭着知人善任的高超用人术,刘邦以布衣之身、提三尺利剑而取得天下,建立大汉基业,终成千古一帝。这部英雄奋斗史不是再次证明了“我命由我不由天”的真理吗?天算不如人算,功成名就不居功自傲,穷途末路不悲天悯人,这才是大丈夫应有的胆识和气魄。(此句归结到“不居功自傲”“不悲天悯人”,偏离了题意。)

歷史是最有说服力的。(此段首句与后文在语意上衔接不够紧密,没有起到承上启下、自然过渡的作用。)“我的生命是一本不忍卒读的书,命运把我装订得极为拙劣。”这是范雨素对自己人生的形象总结。这位来自湖北的月嫂,只读完了初中,就“想去看看更大的世界”。20岁的她一路北上,来到距家千里之外的北京。在饭馆做服务员,她因为“笨拙”把盘子打碎;婚后惨遭丈夫家暴,毅然离开丈夫,带着两个女儿艰难打工过活。后来,她和几十位有文学兴趣的工友组成文学小组,在老师的指导下开始写作,终于在2017年4月完成自传体文章《我是范雨素》。该文章在网络上一经发表,就受到热捧,有两家出版社连夜打电话找她出书。(叙述范雨素一例过于烦琐,不符合议论文的文体要求。论说文在叙例时要做到文字简洁明快,高度凝练。)她从乡野走来,在底层挣扎,却以文字名显于世,靠的就是“活着就要做点儿和吃饭无关的事,满足一下自己的精神欲望”的高雅追求。她的成功,靠的还是人事。

世上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说什么富贵在天,自己才是命运的主人。哪吒生而为魔,却坚信“我命由我不由天,是魔是仙,我自己说了才算”;贝多芬双耳失聪,却不向厄运低头,创作出世界名曲……(素材运用稍显单薄,内容不够丰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论证的力度。)他们不约而同地扼住命运的喉咙,在人生舞台上大放异彩,让生命永恒;他们用流血的手指,弹出世间的绝唱,为万世景仰!

著名作家克雷洛夫说:“对于命运的变化无常,我们慨叹得太多了。发不了财的,升不了官的,都要埋怨命运不好。然而,仔细想想吧!过失还是在于你自己。”是的,如果你甘做命运的奴隶,任人摆布,那么,你就整日里慨叹吧,埋怨吧!(最后一句不合逻辑,语序不当。应先承上说慨叹、埋怨,再说结果“做命运的奴隶”。)

劝君谨记:自己才是命运的主宰者———我命由我不由天!

病文诊断

文章立意精准,按照引论、本论、结论布局谋篇,要素齐全,结构完整,语言流畅。但是也存在明显的瑕疵。第一,素材运用详略不当。例如第四段引用范雨素一例作为点例,有较强的说服力,但叙例过于烦琐,占用了较大的篇幅,不符合议论文的文体要求;第五段引用哪吒和贝多芬两例形成面例,增强说服力,但是事例数量单薄,内容不够丰富,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气势,削减了力度。第二,在表达上存在比较明显的硬伤。譬如开头一段,引题貌似自然,但稍加斟酌,就会发现偏离了材料,有扣题不紧之嫌;行文中还存在并列分句句式不一致、个别句子语序不当、过渡不自然等毛病。第三,叙议处理还有一些美中不足。有些地方叙例之后没能顺势纵深展开论述,论证分量不足,缺乏深度和可信度。

猜你喜欢

语序刘邦议论文
议论文阅读专练
刘邦:我的脚丫子呀
刘邦记嫂之恨
刘邦斩丁公
议论文阅读技巧表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