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生态园林景观设计中的植物配置
2020-06-01雷伟铭
雷伟铭
摘 要 当前生态园林景观设计中的植物配置存在植物类别选择不够合理、过度注重植物的观赏性等问题。针对这一现象生态园林的植物配置要秉持因地制宜原则、生态位原则以及均衡性原则,通过合理的植物种类配置与形式配置来突出植物在生态园林中的景观与生态作用。
关键词 生态园林;景观设计;植物配置
生态园林应具有观赏性与艺术性,在生态园林景观设计植物种植不仅能够发挥光合作用、蒸腾作用以及吸附作用,还能调节小气候环境,缓解噪音,吸收有害物质,净化环境与空气,保持生态环境平衡。生态园林中的植物配置并非简单的绿化,而是要运用生态学与美学理论来组成合理的群落,推动群落发育。因此,生态园林景观设计中植物配置与生态园林效用的发挥有着密切的关系。
1 生态园林景观设计中植物配置现状
1.1 植物类别选择不够合理
当前大部分生态园林景观设计的植物配置仅仅是通过照搬或借鉴其他成功园林植物配置设计方案完成的[1]。在进行生态园林植物配置过程中单纯地进行借鉴,没有兼顾当地环境特色,忽略了当地气候环境与土壤等自然因素,导致在植物配置过程中植物成活率相对较低。不仅仅使得生态园林植物配置失去特色,还增加了生态园林维护管理成本。且由于生态园林中植物成活率相对较低,使得生态园林难以达到预期的环境保护效果。如北方生态园林景观设计中植物配置过程完全借鉴南方小桥流水式的生态园林景观模式,使得南方植物在北方地区难以正常存活;部分生态园林甚至引进国外植物品种,在增加生态园林维护成本的同时导致本地植物品种遭受外来植物品种的威胁。
1.2 过度注重植物的观赏性
在生态园林植物配置时,往往过于关注植物的观赏性,没有考虑到植物自身功能。如雾霾较为严重的区域在进行生态园林植物配置的过程中应用观赏价值较高的低矮灌木,但灌木防风防雾霾的功能较差,难以满足生态园林的生态保护需求。
2 生态园林景观设计中植物配置原则
根据目前生态园林景观设计中植物配置存在的一系列问题,结合生态园林的景观设计需求,在进行植物配置时可以参考以下3个原则。
2.1 因地制宜原则
在生态园林植物配置过程中要充分考虑生态环境的多元化需求,综合考虑土壤、气候、地形等自然因素,结合当地小气候环境与地下环境,以保证生态园林植物配置对生态环境的适宜性。
2.2 生态位原则
生态位即为植物处于生态环境中的功能及其处于空间、时间中的地位,是物种与物种的关系、物种与环境的联系。生态园林景观设计植物配置中要重点关注物种生态位的情况,以便选择合理的植物类别,避免植物之间形成竞争关系,从而打造结构合理、群落稳定的复合植物群落结构,充分利用不同植物种类之间相互补充的优势,在形成优美景观的过程中实现生态园林的生态保护功能[2]。
2.3 均衡性原则
在生态园林植物配置中要将植物体量、质地有所差异的植物类别按照均衡原则进行搭配,从而稳定生态园林的景观环境,使其更加和谐。如体量较大、质地较厚、枝叶较密的植物类别会给人厚重的视觉感受,而体量较小、质地轻薄、枝叶稀疏的植物类别会给人轻盈的视觉感受。因此,在植物配置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均衡性原则,可以采用规则式或自然式均衡的方式进行配置。
3 生态园林景观设计中的植物配置
3.1 生态园林景观设计的植物种类配置
3.1.1 优先乡土植物种类
生态园林的植物种类配置要优先结合本地气候环境特点,选择本土植物种类进行配置。乡土植物种类不仅能够充分展现地域特色,且适应性较强,存活率较高,抗逆性也有所提升。选择乡土植物种类不仅能够延长园林植物生命周期,还能够实现生态园林的可持续发展。
3.1.2 结合植物生长速度选择
生态园林植物种类配置中需要适当选择速生树种与慢生树种相互搭配。一般生长速度较快的树种虽然存活率相对较高,但生命周期相对较短,且碳汇能力相对于慢生树种更高。在生态园林植物配置过程中搭配慢生树种能够同时避免出现大面积枯萎的情况,始终维持生态园林的绿色生机。慢生树种与速生树种的合理搭配对于维护生态体系的完整,实现最佳碳汇效益有着重要作用。
3.1.3 结合植物大小配置
生态园林中植物配置时植物形状的大小搭配十分关键。合理的配置搭配不同形状大小,对于丰富植物景观层次有着显著的效果。如乔木与灌木的搭配需要考虑大小,合理设置比例与位置,实现数量关系的合理搭配,以形成丰富的层次效果[3]。
3.2 生态园林景观设计的植物形式配置
3.2.1 自然式配置
自然式配置方式主要有以下3种。1)孤植。单株植物孤立存在,在园林中与其他植物相互搭配,起到观赏的作用,满足生态园林艺术构图需求,能够重点突出植物的个性美,且作为生态园林的主要植物景色存在。2)丛植。植物丛通常是由4~6株植物或8~9株不同植物在距离不相同时,混合种植在一起的植物群落。丛植是生态园林植物配置的自然化处理,符合艺术构图的规律,不仅能够展现植物的群体美感,还可以重点突出其个体美,是生态园林植物配置常用的表现形式。3)群植。群植主要是指1~2种乔木,与乔木、灌木树种进行合理搭配,形成面积较大的植物群落。由于群植配置的植物数量较多,一般以带状形式进行乔木与灌丛的大规模种植[4]。
3.2.2 规则式配置
1)行植。在生态园林中规则式道路或广场,大多呈现单行或中多行,植株距离与行距距离相同。2)正方形载重植物。利用方格网交叉点进行植物配置,且植株距离相等。3)环植。按照固定株距将植株栽种为圆环,可形成半个或一个圆环[5]。
3.2.3 对比与衬托
在生态园林植物景观配置中运用对比与衬托手法,利用高低、颜色等搭配,重点突出植物的艺术效果。在具体配置过程中还要注意植物与周围环境中各个要求的和谐。同时,考虑植物处于不同生长阶段的形态与季节變化,避免由此导致植物配置不平衡的情况出现[6]。为了避免生态园林的植物配置过于单调,还可以运用乔木、灌木等不同类别植物进行立体配置,从而形成多元化视觉效果。
4 结语
生态园林景观设计中的植物配置与生态学、美学有着密切关系,并不是简单将植物进行堆积,而是需要在生态学理论的指导下,遵循美学原则,将不同种类的植物进行艺术配置,这也是园林艺术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因此,在生态园林景观设计过程中要秉持生态学与美学思想,充分运用中国园林景观设计的艺术形式,融合生态学理论与景观设计理论,打造生态环境和谐、具有美学价值的场所,为人们提供良好的休憩环境。
参考文献:
[1] 顾欢欢.基于生态角度分析园林景观设计中植物配置[J].南方农业,2015(12):80-81.
[2] 彭静,郭勇君.生态型园林景观设计与植物配置分析[J].南方农业,2015,9(36):92.
[3] 刘卫伟.生态园林景观设计与植物配置分析——以桂林园博园为例进行分析[J].现代园艺,2014(4):99-100.
[4] 徐银芳.从生态角度分析园林景观设计中植物配置——以城市湿地公园为例[J].现代园艺,2014(16):83.
[5] 王永志.生态园林景观设计中的植物配置[J].现代园艺,2018,370(22):55-56.
[6] 谭斌.节约型生态园林景观设计与植物配置分析[J].建设科技,2018(6):63-64.
(责任编辑:刘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