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茶林下套种赤菇栽培技术要点
2020-06-01黄彤任燕夏榆森曾久香伍自力
黄彤 任燕 夏榆森 曾久香 伍自力
摘 要 赤菇是药食两用菇,营养丰富、保健功效位列百菇之首,市场前景广阔。油茶林下栽培赤菇技术简便粗放、栽培原料来源丰富、成本低、产量高,是一种值得广泛推广的种植模式。基于此,从地块准备、培养料选择、播种、发菌期管理、采收等方面对油茶林下套种赤菇技术进行总结。
关键词 油茶;套种;赤菇;栽培技术
油茶(Camellia oleifera)属山茶科山茶属植物,是我国主要的木本油料树种,其主要产品茶油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达90%[1],甚至高于“液体黄金”橄榄油,具有极高的营养价值,有“东方橄榄油”之美称[2]。长期食用茶油对于高血压、心脏病、动脉粥样硬化、高血脂等心脑血管疾病具有很好的医疗保健作用。当前,联合国粮农组织已将茶油作为重点推广的健康型高级食用植物油。
油茶栽植密度一般为2~3 m×3 m,林下还有大量的空间适合种植生长周期较短的作物。对油茶进行合理套种栽培,不仅可以增加经济收入,通过以耕代抚、以耕代管节省大量抚育和管护经费,而且可以提高油茶产量、品质,充分发挥土地的综合效益,另外还可以对油茶林生态、土壤等环境起到改善作用。近年来,我国各地积极探索油茶复合经营模式,除了油茶与茶树复合经营[3-4]以外,还有油茶与农作物复合经营[5-6]、油茶与混交果木树种复合经营[7-9]、油茶与中药材复合经营[10-12],以充分利用地力改善土壤环境,减少病虫害发生,提高油茶产量和质量,使油茶生产向深度和广度发展。但是,油茶林下套種赤菇还未见报道。基于此,对油茶幼林套种赤菇的栽培技术进行总结。
1 赤菇的品种特性
赤菇,即思壮赤菇,也称酒红盖菇、大球盖菇,属于担子菌亚门层菌纲伞菌目球盖菇科球盖菇属。其子实体为单生,个头偏大;菌盖为肉质,近半球形,直径大约5 cm;嫩子实体为白色,随着成熟度增加,菌盖逐渐变为暗褐色;菌盖边缘内卷,菌褶直生,排列密集,颜色灰白;菌柄壮实,近圆柱形,靠近基部的地方较膨大,柄长5~10 cm,柄粗5 cm左右;孢子光滑、椭圆形,具有麻点。赤菇属于药食两用菇,肉质细嫩,口感好,富含相当高的蛋白质和对人体有益的多种矿物质及维生素,有“山林珍品”之誉。研究发现,赤菇能治疗或改善人体多种疾病,具有多种药理作用,如防止便秘,降血糖、降血压及胆固醇,减慢人体对碳水化合物的吸收;抗病毒,提高人体免疫力,有良好的抗癌功效;清除自由基;滋润皮肤等,是国际菇类市场畅销的十大药食两用菌类之一。
2 栽培技术
2.1 地块准备
清除油茶林下的杂草灌木,翻土,根据梯面宽度整地起畦消毒后,撒上食盐和米糠混合物(食盐和米糠按1∶5的比例混合,每667 m2施用量6 kg),防治蛞蝓和蜗牛对赤菇的为害。
2.2 培养料选择
赤菇生长的营养物以碳水化合物和含氮物质为主,另外还需要微量的无机盐类。稻草、麦秆、木屑、麸皮、米糠等可作为思壮赤菇生长的培养料。可选择油菜秆、玉米芯、麦麸碎按比例混匀后用水浸透(含水量70%左右,以用手拧紧,培养料中有水滴断线渗出为宜),作为培养料。
2.3 铺料
将培养料均匀铺在整好的地块上形成菌床。铺料厚度15~20 cm,上面向内缩,以便于雨季排水。
2.4 播种
将菌种掰成小块,点播在培养料中。播种穴深3~5 cm,穴距10~12 cm。播种完后用手轻轻将菌种用培养料覆盖。
2.5 覆盖稻草
播种完成后,用稻草将菌床均匀覆盖,以保水、保温和遮光。稻草覆盖厚度随气温高低稍有不同,高薄低厚,以能保证赤菇正常生长为宜。栽培过程中遇到降雨多的时候,要将稻草翻转,蒸发水分,避免水分过多对赤菇生长造成不利影响。覆盖物也可根据实际情况选用麦草、旧麻袋、无纺布、草帘、旧报纸等。
2.6 发菌期管理
赤菇的产量和质量直接取决于发菌期的栽培条件。
温度是影响赤菇菌丝生长和子实体形成的重要因素。赤菇耐低温、怕高温,适宜生长温度为5~25 ℃,低于5 ℃或高于30 ℃均不适宜其生长。其中菌丝生长的适宜温度为10~20 ℃,菇蕾形成的适宜温度为5~20 ℃,子实体发育期及出菇时的适宜温度为5~20 ℃。
水分是赤菇菌丝及子实体生长不可或缺的因子。培养基质含水量为65%~80%时菌丝生长正常,其中最适含水量为70%,在生长过程中可以通过干旱时适当喷水,降水多时排水,并结合翻转稻草蒸发水分的方式,以保持培养料湿度在70%~75%。另外,赤菇子实体发生阶段所需的空气湿度较高,一般为85%~95%。
光照和氧气对赤菇生长也有一定影响。赤菇菌丝生长不需要太多光照,但子实体的形成需要适量散射光,而油茶林遮荫和稻草覆盖造成的散射光足以满足其需要,并且有利于菇体色泽艳丽、健壮、产量高、质量好。赤菇属于好气性菌类,但菌丝生长阶段对通气要求不严格,而子实体生长阶段需要新鲜而充足的氧气保证其正常生长,所以在此阶段要特别注意清理林下杂草,翻转覆盖的稻草,以通风透气,为赤菇高产优质创造条件。
2.7 采收
采收的标准为子实体的菌褶尚未破裂、菌盖呈钟形,时间为50 d左右。最迟应在菌盖内卷、菌褶呈灰白色时采收。成熟度不同,赤菇的品质、口感差异很大,一般以没有开伞的为佳。
3 结语
油茶为南方特有的油料树种,油茶苗造林后5年才能产生经济效益。赤菇是世界粮农组织重点推广的优特食用菌良种,营养丰富,享有山林珍品之誉,且对益智、美容、增强人体免疫力都有独特作用。油茶林下套种赤菇,经济效益显著,不仅能有效实现 “以短养长”,还可以种代抚,抑制杂草的生长,节约管理成本,提高油茶林经济效益。尤其油茶幼林期只投入,不产出,林地宽阔,杂草滋生,水肥管理任务繁重,合理套种是解决其经营效益和管理困难的有效途径,因此油茶林下套种赤菇是一种值得广泛推广的种植模式。
另外,油茶林下赤菇栽培还有一个最大优点就是管理粗放。赤菇是山林驯化的新型品种,抗病、抗虫害能力较强,管理比较粗放,栽培期只需注意旱时喷水,雨时排水,即可产生较高的经济效益。我国林地面积广,但林下经济发展较慢,油茶林下套种赤菇的栽培模式如能移植到其他林作物中,将进一步挖掘林地发展潜能,使林产业得到快速持续发展,具有积极的社会效益。当然,其他经济林林下套种赤菇的可行性还有待论证。
参考文献:
[1] 李志钢,马力,陈永忠,等.我国油茶籽的综合利用现状概述[J].绿色科技,2018(6):191-194.
[2] 李丽,吴雪峰,寇巧花.茶油的研究现状及应用前景[J].中国油脂,2010,35(3):10-13.
[3] 叶信海.油茶、茶叶复合经营试验[J].经济林研究,1991,9(2):91-92.
[4] 季琳琳,佘诚棋,肖正东,等.油茶—茶复合模式对茶树光合特性的影响[J].经济林研究,2013,31(1):39-43.
[5] 张军,罗良县,林辉跃.油茶、山稻、马铃薯等作物生态复合经营模式[J].南方农业,2016,10(9):42.
[6] 李云,黄永芳,叶小萍,等.油茶幼林间种大豆对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J].经济林研究,2013,31(2):54-59.
[7] 余雪花.茶桐混交造林[J].安徽林业,2006(1):28.
[8] 叶锋.油茶橄榄混交林经营效果分析及营造技术研究[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03(25):96-99.
[9] 阳琴,魏晓,谢庭生.油茶间种玉竹林地截流沟对保土改土的影响[J].经济林研究,2016,34(1):45-50.
[10] 明廷柏,柯魁林,向珊珊,等.油茶林下半夏种植技术[J].湖北林业科技,2015,44(2):81-83.
[11] 陈隆升,杨小胡,李志刚,等.间种迷迭香对油茶幼林生长及病虫害的影响[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6,36(5):38-40.
[12] 倪榮新,葛永金,洪小平,等.油茶—川西小黄菊复合经营中根系分布特征研究[J].浙江林业科技,2016,36(4):10-14.
(责任编辑:赵中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