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作物无公害栽培管理技术分析
2020-06-01张宏霞
张宏霞
摘 要 有效落实和不断创新农作物无公害栽培管理技术是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要求,现阶段虽已取得一定的研究突破,但在农作物栽培过程中仍然存在土壤污染、农药乱用等问题。基于此,简要介绍了农作物无公害栽培管理技术,分析了其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多项主要栽培技术的优化推进策略,以期为无公害栽培管理技术革新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 农作物栽培;无公害;管理技术
随着我国农业发展进入现代化阶段,粮食安全问题逐渐受到人们重视,推进农作物无公害栽培是提升作物质量与安全性的关键,结合有序规范的管理技术,能够减小我国农作物种植中对农田生态的破坏,也能提高粮食产量,兼顾现代化农业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因此,要重点关注当下农作物无公害栽培管理技术推广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改善措施,为现代化农业建设提供支持。
1 农作物无公害栽培管理技术概述
农作物无公害栽培管理技术主要通过先进的科学技术,对品种选定、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治等种植方面进行严格管理和规范操作,减少对农田生态的负面影响,保证粮食产量和质量满足现代种植高标准,进而使农业生产链中的诸多产品都具备无污染与环保的特性[1]。比如在肥料应用过程中,要结合作物生长状况以及土壤条件选择适宜的肥料类型及用量;病虫害防治过程中要对农药用量严格限定,并积极采用如人工捕捉、投放自然天敌等物理及生物防治方法替代农药喷洒进行病虫害防治,从而减少农药对农作物的影响。农作物无公害栽培管理技术的广泛应用可以说是对于传统农业的创新和突破,能够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创造多元收益,是我国农业现代化、生态化发展中的重要关注点。
2 农作物无公害栽培管理技术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农作物无公害栽培管理技术的应用与发展要比发达国家晚许多,现阶段还与之有很大差距,存在诸多问题。具体可从如下2点分析。
2.1 管理技术应用不标准
管理技术应用不标准是我国农业无公害栽培管理技术规划不健全、落实不准确的根本原因。现代化农业发展中尤其强调高效、标准,但农业无公害栽培管理技术的推广落实主体是接受能力和意愿都相对较弱的农户,所以很难实现技术应用的标准化建设,从而导致各栽培管理环节专业落实不到位、农业技术应用存在偏差等多种问题。而且,当前农村地区传统经验主导的农业种植理念仍旧占据主导地位,农业发展无法实现精细化、全面化管理[2]。
2.2 管理技术缺乏实效性
无公害栽培管理技术的关键就是实现农田生态维护以及作物安全生产,但目前我国该技术应用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实效性有待提高。当前,不合理使用肥料、采用未经处理的生活用水灌溉、大量应用农药等对农田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导致土壤遭受二次污染,出现板结固化等问题,使得农田耕作效果大受影响。同时,大剂量、大范围使用农药,也导致农作物中农药残留过多,使得农产品安全性大受影响。
3 农作物无公害栽培管理技术的有效落实策略
从上述诸多应用困境分析中可知,现阶段无公害栽培在理论指导和实践应用上都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加强无公害理念与先进种植技术的结合,严格管理,规范操作,才能为农业现代化发展建立牢固基础。
3.1 增进栽培技术应用规范性
加强栽培管理技术应用的规范性是实现其有效落实的基础,只有保证系统化和科学化地应用技术,才能尽早解决种植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减少对整体作物栽培的影响。农作物无公害栽培是一项多环节、整体性的种植过程,忽略其中的任何环节都会对整体种植效果造成影响,比如在种植过程中其他环节都严格按要求进行,但是在肥料使用时未严格控制用量,最终会影响整个农田的种植效果。因此,在农作物种植过程中,要将整个种植过程进行全面系统的规划,并严格要求,如可建立农作物质量检测标准,对各环节作物生长情况、环境等加强管控,实现精细化管理[3]。
3.2 提高种子管理的全面性
种子管理是农作物种植中的基础环节,具备良好性能的优质品种,成活率、病虫害抵抗能力、耕作产量及质量等都更加优越。全面完成种子管理各流程操作,是无公害栽培管理技术的必要环节。种子本身往往会携带不少病菌,如果不加以重视,很容易在种植后造成大范围病虫害发生,所以必须在种植前对种子采取必要、科学的杀菌处理手段,降低病害发生的可能性。农作物对生长环境有很高的要求,应根据地区的温度、光照、雨水等选择合适的品种,否则不但容易出现各类病害,而且作物的生长状态也会很差,种植效益大受影响。同时,也应该选择合适的种植区域,种植区域应满足无污染、高肥力、农田整理良好等条件,避免对作物正常生长造成不利影响。此外,选择合理的贮藏环境贮藏种子,在播种前对其加强管理,避免出现未发现的后生性病虫害,造成贮藏阶段的病虫害蔓延。
3.3 重视水肥管理的合理性
水肥管理是作物栽培管理中的关键,保证水肥管理合理性可提高作物生长能力,减少田地破坏。在灌溉方面,需要结合天气状况、作物需水量以及土壤结构合理调整,尤其是在土壤流失严重或是降水稀少等地区,灌溉方式应避免大水漫灌,可选择滴灌、喷灌或渗灌方法,减少对土壤结构的破坏,降低土壤盐碱化的风险。在施肥方面,过多使用化学肥料会对农田生态平衡造成比较严重的影响,所以要对化学肥料用量加以控制,或用天然有机肥料替代,减少化学肥料对土壤质量的危害。在具体施肥过程中,施肥类型以及用量都要以作物为基础进行合理選择,并根据土壤条件适当调整肥料的搭配,以提高土壤肥力,保证田地保水保肥能力。水肥管理务必要注意施加关键水、关键肥,还可采用“水肥一体化”栽培管理技术,使水肥管理更加便捷。
3.4 加强病虫害防治的综合性
农作物生长受病虫害影响最大,其传统防治方式一直以喷洒农药为主,虽然可以消除病虫害,但如果大量使用,对农作物的正常生长会产生严重影响,甚至会导致农产品中农药残留过多,危害食用者健康,所以病虫害防治应从“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基本原则出发,综合多种防治方法,减少农药使用。在种植前应注意选择优质品种,抗病虫害能力强的种子更容易存活,病虫害治理也更加简单。光照、湿度、温度等环境因素是病虫害发生的重要诱因,在各类作物易发病虫害期间要注意合理控制生长条件,减少病虫害发生的概率。应采用物理防治与生物防治相结合的方法来防治病虫害,如可采用覆盖防虫网、清洁果园、人工捕捉害虫、释放天敌生物除虫等方法,替代使用农药。应加强对病虫害的检测,一旦发现,及时清除病株,避免扩散。对于必须要使用农药进行防治时,应以国家标准为基础,选用低毒、低残留、可溶解的农药,严格控制剂量,并以正确的使用方法喷洒,严禁乱用药[4]。
4 结语
总之,农作物无公害栽培管理技术的推广应用作为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必须进一步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将各项重点应用内容有效落实,才能构筑无公害栽培的牢固基础。因此,还需相关部门将目光放在综合化、现代化、科技化的发展研究中,以各种植环节质量检测为依据,以技术全面推广落实为保障,完善栽培管理机制,创新栽培管理技术,以实现绿色安全农产品的规模化、高产化种植。
参考文献:
[1] 胡水花.浅析农作物无公害栽培管理技术[J].农村.农业.农民,2019(9):58.
[2] 齐有峰.关于农作物无公害栽培管理技术的相关思考[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9,30(23):54.
[3] 林凤海.农作物无公害栽培的管理技术初探[J].湖北农机化,2019(24):97.
[4] 王海龙.农作物无公害栽培管理技术现状及改进措施分析[J].种子科技,2019,37(18):160.
(责任编辑:赵中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