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管镜在哺乳期乳汁淤积中的治疗作用
2020-06-01陈金桃刘杰梁锐键朱婧朱大江
陈金桃 刘杰 梁锐键 朱婧 朱大江
【摘要】 目的 探究哺乳期乳汁淤积患者治疗中乳管镜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144例哺乳期乳汁淤积患者, 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 各72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手法治疗, 观察组在常规手法治疗基础上给予乳管镜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 治疗前后疼痛、肿胀、排乳量评分, 乳房胀痛、全身无力、寒颤头痛、冒冷汗症状消失时间。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83%, 高于对照组的86.11%,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前, 两组患者的疼痛、肿胀、排乳量评分对比,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 两组患者的疼痛、肿胀、排乳量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改善, 且观察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的乳房胀痛、全身无力、寒颤头痛、冒冷汗症状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给予哺乳期乳汁淤积患者乳管镜治疗, 可缩短患者不良症状消失时间, 快速缓解患者症状, 临床效果显著。
【关键词】 哺乳期;乳汁淤积性乳腺炎;乳管镜;不良症状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20.13.024
女性产后乳腺护理不当, 导致其发生感染, 不及时处理易导致乳汁淤积, 本病容易在初产妇中发生[1]。乳汁淤积在女性乳腺中, 乳管局部阻塞导致排乳不通畅, 女性乳房有胀痛感, 按压后痛感增加, 这是乳汁淤积典型症状。目前临床上治疗本病方法较多, 如按摩、药物等保守疗法, 切开引流方法等, 乳管镜是治疗本病较先进的方法, 与传统手术相比切口小、术后易恢复, 不会造成女性乳房二次感染[2], 鉴于此本研究重点探讨乳管镜的临床应用效果, 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8月在本院就诊的144例哺乳期乳汁淤积患者为研究对象, 患者均系育龄期妇女, 年龄最大38岁, 最小22岁, 平均年龄(28.50±3.50)岁。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 各72例。患者均主诉乳房肿胀、疼痛、触诊时有肿块。
1. 2 纳入标准 患者主诉乳房疼痛, 排乳量明显下降, 症状持续1周未缓解, 所有患者均符合哺乳期乳汁淤积诊断标准;患者体温稍有上升, 但并未超过38℃;观察乳房局部肿胀, 皮肤无明显潮红;血常规显示正常;患者知晓本次研究, 与院方协商后签署知情同意书。
1. 3 方法
1. 3. 1 对照组 给予手法疏通治疗, 步骤为:患者乳房、操作者双手均消毒, 保持室内合理温湿度, 引导患者放松。双手分开, 分别贴于乳房根部两侧, 用力向中间挤压同时上移双手, 直至双手到乳头处, 重复按摩动作, 注意感受到肿块部位加大按压力度, 重复动作20 min, 每隔3小时进行1次手法排乳。每天按压检查患者乳房肿块大小、柔软度, 按压时患者有射乳现象说明手法正确, 否则要增加手法排乳次数。
1. 3. 2 观察组 在常规手法治疗基础上给予乳管镜治疗, 操作方法如下:①选择仪器, 采用FVY-780型乳管镜, 由北京博莱德光电技术公司研发生产。安装乳管镜并校准相应数据, 然后进行消毒, 准备治疗。②治疗前准备, 患者哺乳, 或者用吸奶器将乳房中残余乳汁吸干净, 将积乳区域完全暴露出来。③定位:找到患者肿块位置, 挤压周边乳管, 无乳汁、乳汁粘稠且患者痛感强烈, 即为堵塞乳管, 标记乳管。④冲洗治疗:取仰卧位, 常规消毒铺巾, 将患者乳房部位暴露出来, 润滑乳房皮肤。选用相应规格探针扩张乳管开口, 探针提前涂上丁卡因胶浆, 进针同时麻醉。乳管镜沿扩开口插入形成灌洗通道, 用氯化钠溶液持续冲洗患者积乳区域, 冲洗一段时间拔除乳管镜挤压乳房, 有乳汁样液体排出时停止操作, 反之继续进行加压冲洗。
1. 4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①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判定标准:显效:肿块完全消失, 患者乳房无痛感, 恢复正常哺乳;有效:肿块变小但未完全消失;无效:症状无变化。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②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肿胀、疼痛、排乳量情况, 疼痛、肿胀评分越低, 排乳量评分越高治疗效果越好。③比较两组患者的乳房胀痛、全身无力、寒颤头痛、冒冷汗症状的消失时间。
1. 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对比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83%, 高于對照组的86.11%,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1。
2. 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症状评分对比 治疗前, 两组患者的疼痛、肿胀、排乳量评分对比,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 两组患者的疼痛、肿胀、排乳量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改善, 且观察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2。
2. 3 两组患者的不良症状消失时间对比 观察组患者的乳房胀痛、全身无力、寒颤头痛、冒冷汗症状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3。
3 讨论
初产妇是乳腺炎高发人群, 由于其为首次生产, 哺乳经验严重缺乏, 哺乳姿势不正确、总是涨奶, 最终形成乳汁淤积。本病是乳腺脓肿的前期症状, 女性感觉乳房肿胀, 严重者甚至出现寒战、发热等症状, 肿块处有压痛感, 患者症状越严重, 检测其血液中白细胞含量就越多[3]。乳汁淤积是导致炎症发生的主要原因, 患者乳管阻塞导致乳汁淤积, 细菌在淤积部位及周围迅速生长, 淤积使乳腺产生肿块, 淋巴管、血管等受到压迫, 血行受阻导致炎症更加严重[4]。初产妇对哺乳无经验, 穿戴文胸过紧、哺乳姿势不正确等均会导致乳腺炎, 给女性带来痛苦, 同时影响其健康。
临床治疗乳汁淤积方法较多, 按摩、吸乳、抗生素等均属于传统疗法, 吴俊兰等[5]提出手法排乳治疗、乳管镜治疗方法, 将患者分为单纯手法排乳组、乳管镜治疗组, 结果显示手法排乳效果明显差于乳管镜治疗, 此结论与本研究结果一致,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83%, 高于对照组的86.11%,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尽管多数学者认为, 手法排乳治疗安全可靠, 全程只给予患者按、压等手法, 患者无需服用药物, 对身体伤害小, 且在短时间内能缓解患者乳房胀痛、全身无力等症状, 因此推荐实施手法排乳治疗。但张霞等[6]却指出, 乳管镜治疗乳汁淤积效果更理想, 只在患者阻塞乳管处开口, 将乳管镜插入进去, 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即可, 治疗期间给予患者局部麻醉, 患者无痛感, 生理盐水同样不伤害身体, 且能直达肿块位置进行冲洗, 患者症状缓解时间明显缩短, 且时间短于传统手法排乳治疗, 这与本研究结论一致, 观察组患者的乳房胀痛、全身无力、寒颤头痛、冒冷汗症状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周荣清[7]对乳管镜治疗乳汁淤积优势进行总结:乳管镜直接到达淤积位置进行检查, 能快速明确堵塞原因, 冲洗治疗有针对性, 经过反复几次冲洗就能沿乳管挤出黏稠乳汁, 见效快;消毒彻底, 治疗时麻醉患者, 冲洗后反复消毒并挤干净肿块中乳汁, 防止乳房二次感染;乳管鏡体积小, 在乳房上开口小, 治疗后可快速愈合, 不影响正常哺乳, 快速缓解患者疼痛、肿胀症状, 本研究显示, 治疗前, 两组患者的疼痛、肿胀、排乳量评分对比,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 两组患者的疼痛、肿胀、排乳量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改善, 且观察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验证上述结论。
综上所述, 在哺乳期乳汁淤积患者治疗中, 乳管镜治疗效果显著, 切口小且患者症状缓解时间短, 预后良好。
参考文献
[1] 高峥嵘, 石静, 于倩, 等. 纤维乳管镜在乳腺炎症性疾病中的应用.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18, 24(1):30-31.
[2] 彭金娟, 张云锁, 杨卉, 等. 纤维乳管镜冲洗联合O3治疗溢液肿块期浆细胞性乳腺炎. 中华乳腺病杂志(电子版), 2019, 13(4):202-206.
[3] 冯得财, 刘少杰, 黄宇康, 等. 乳管镜下选择性乳管冲洗治疗急性期及亚急性期浆细胞性乳腺炎的疗效评价. 中国医药科学, 2018, 8(7):39-42.
[4] 王荣华, 高峰, 刘玉堂, 等. 纤维乳管镜在哺乳期积乳症早期应用的疗效观察. 山西医药杂志, 2018, 47(24):90-91.
[5] 吴俊兰, 汤淼芬, 陈彩霞. 手法排乳治疗乳汁淤积引起的急性乳腺炎疗效观察. 中国基层医药, 2017, 24(13):1988-1991.
[6] 张霞, 陈青. 中药联合乳管镜介入治疗浆细胞性乳腺炎45例. 河北中医, 2017, 39(8):96-99.
[7] 周荣清. 中药结合乳管镜介入治疗浆细胞性乳腺炎38例临床观察.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7, 9(14):219-221.
[收稿日期:2019-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