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智慧”研究综述

2020-06-01胡海利李巧梅白蓉

现代交际 2020年7期
关键词:中国智慧中国方案研究综述

胡海利 李巧梅 白蓉

摘要:近年来,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习近平总书记更是多次提到要向世界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智慧”是独具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大智慧”。梳理国内、国外关于“中国智慧”的研究,能清楚把握“中国智慧”研究现状,能有效找到“中国智慧”进一步研究的着力点。学界目前对“中国智慧”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含义、特征、具体表现、主要内容、价值等方面。

关键词:中国智慧 中国方案 研究综述

中图分类号:A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20)07-0243-02

随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有信心、有能力为世界发展贡献中国智慧。学界分别从历史、现实、未来等维度对“中国智慧”展开讨论。

一、国内关于“中国智慧”的研究

目前学界对“中国智慧”的研究多从“中国智慧”的涵义、特征、具体表现、主要内容、价值等方面入手,形成了以下一些观点:

关于中国智慧的涵义,王曾认为其是“中国人对事物的认识、辨析、判断处理和发明创造”[1]1,将其置于时代背景下,其是“中国道路、中国理念、中国方案在价值层面的集中表达,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原创性贡献,也是对人类社会的独创性贡献”[1]1。鲁长安、赵远风认为中国智慧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2]59。董根洪认为“中国智慧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动力,是实现人类和平发展的强大生存法宝”[3]。

关于中国智慧的特征,董根洪提出中国智慧的基本特性集中体现了“中华文明的优秀文明性、科学真理性、世界价值性、人民进步性、务实创新性”[4]。秦在东、肖薇薇认为,中国智慧表现为“求变性、首创性、担当性、集成性、人民性、发展性六大智慧特征”[5]。

关于中国智慧的具体表现,王前认为:互联网时代的中国智慧主要表现为“以心观物”“以道驭术”“以理统情”和“以德修身”[6]。张骥认为其表现为“共商共建共享、人类命运共同体、全球伙伴关系、和衷共济、和合共生的理念,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及正确义利观”[7]。王曾认为其表现在一系列思想理论上取得的重大创新、标识性概念的提出、战略策略的创造性运用[1]1-3。

关于中国智慧的主要内容,学界多从某一方面具体探讨。如刘从德、孟冰寒认为,“新时代的中国智慧和方案: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8]。刘晓婷认为,“只有文明互鉴才能使世界各国文化生机勃勃”[9]。鲁长安、赵远风则立足于时代背景,提出“中国理念是中国智慧的哲学层次,中国经验是中国智慧的方法论层次,中国方案是中国智慧的实践层次,融入了中国理念并践行了中国经验”[2]59-62。何明星认为,《道德经》是影响世界的中国智慧,“这本图书所主张、倡导的人与自然世界和谐共生的观念将继续传播下去”[10]。

关于中国智慧的价值,孙要良认为,其概括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经验、成就、道路,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四个自信”,其是“历史终结论”的“直接终结”[11]。王曾认为,“中国智慧正确处理了道义和利益的关系、个人和集体的关系、民主和集中的關系、本来和外来关系。”[1]5-6孙存良认为,中国在保持有序稳定与激发社会活力、坚持民主集中制与发挥两个积极性、提高生产效率与促进公平正义相结合方面所体现出的中国智慧为世界其他国家提供了“中国方案”[12]。

关于中国智慧所作出的贡献,学界从不同角度、不同领域去探索。唐任伍提出,习近平总书记总结出的“六个精准”,即扶贫对象、项目安排、资金使用、措施到位、因村派人、脱贫成效要精准,是总书记贡献给世界减贫事业的中国智慧[13]。韩喜平、巩瑞波认为,“现代化中国方案为解决人类面临的普遍性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14]。孙代尧、李京认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和国际关系理论是中国为世界和平发展和全球治理贡献的中国智慧”[15]。

二、国外关于“中国智慧”的研究

国外关于“中国智慧”基本理论和基本问题的研究较为少见。国外关于“中国智慧”的研究多聚焦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一带一路”倡议等。

关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国外学者对其给予了极大关注和积极评价。具有代表性的观点有:第一,亚历山大·伊萨耶夫认为,“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领导人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发展,成为给全世界共同发展和繁荣创造条件的思想”[16]。第二,罗思义表示,“中国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解决人类问题提供了新的途径”[17]。第三,理查德·德尔加罗认为,“习近平主席重申中拉携手共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愿望,让我们看到了中国领导人的全球视野,也显示中国不断深化与拉美地区国家互利合作的决心”[18]。

关于“一带一路”倡议,国外学者普遍认为“一带一路”倡议旨在实现中国与其他国家共同繁荣发展。代表性观点有:第一,罗震(James Laurenceson)教授指出,“‘一带一路倡议针对的是全球真正的经济需求,即通过减少除关税外的贸易壁垒,增强互联互通、推进互利合作”[19]。第二,Scot Kennedy和David Parker认为,“一带一路”倡议如果顺利执行,有助于促进区域经济合作与文化交流,带来更为持续与包容的增长[20]。当然,国外还有一些学者对“一带一路”倡议进行冷观察和冷思考,其结论可能会有些偏颇。

三、“中国智慧”研究简评

关于中国智慧的涵义,学界从不同角度出发对其进行探究。有学者侧重于强调中国智慧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毋庸置疑,中国智慧内含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之中并吸收了大量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还有学者突出强调中国智慧对马克思主义、对人类社会的伟大贡献,并未提及其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等的实质性贡献。当然,也有学者从精神层面出发,强调中国智慧是动力、法宝。

关于中国智慧的特征,学界说法不一。如中国智慧来源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之中,其理应具有历史性;不同时代所表现出的中国智慧的特征必然不同,其理应具有时代性;中国智慧不断汲取中华文明的养分并不断地将中华文明发扬光大,其理应具有继承性;中国智慧作为科学的智慧,正确指导了中国的革命、建设、改革取得成功,其理应具有实践指导性;中国智慧建立在丰富实践基础之上,是理论升华之果,其理应具有学理支撑性;中国智慧从本质而言,是一种价值体系,其理应具有价值引领性。

关于中国智慧具体表现的几种代表性观点,均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仍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如第一种观点若仅将中国智慧置于网络时代背景之下,这不免使中国智慧的具体表现带有一丝局限性,显然,其不能充分说明新时代背景下中国智慧的具体表现。第二种观点认为中国智慧表现为具体的观点、理念,需不断的对其进行补充。第三种观点认为中国智慧表现在发展之中。不论是“創新”“提出”还是“运用”,均是发展的具体表现,需不断对其进行完善。

关于中国智慧的主要内容,上文所提观点均有其代表性意义,但难免会存在一定局限性。有学者将中国智慧的主要内容视为一种对待文明差异性的态度。但中国智慧的主要内容不仅仅有态度,其中还应包括理念、思想、方法、道路、制度、精神等。有学者还将中国智慧的主要内容具体到哲学层次、方法论层次、实践层次,有一定的科学性,需对其继续进行探讨。还有学者认为中国智慧的主要内容体现在古代典籍的核心观点之中。但是时代在发展,那个时代所适用的核心观点不一定同样适用于现时代,因此,需对其进行深入考量。

关于中国智慧的价值,学界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角度出发,认为其能够概括、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经验、成就等。也从处理复杂关系的角度出发,认为其能够正确处理道义与利益、个人与集体、民主与集中、本来与外来的关系。还从国家治理的角度出发,认为其能为世界上其他国家提供“中国方案”。学界已从不同角度出发探讨了中国智慧的价值,有利于促进“中国智慧”基础理论研究,深化“中国智慧”价值研究。

关于中国智慧所作出的贡献,学界多聚焦于其为世界所做的贡献。纵观中国的发展历程,不难发现中国智慧在其中所起的关键作用。因此,学界需加强对此方面的探讨。

总而言之,中国智慧是独具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系统化的“大智慧”,对其所进行的研究还需继续深入,以充分发挥出中国智慧的能量,继而向世人、国人发出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

参考文献:

[1]王曾.论中国智慧[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8(8).

[2]鲁长安,赵远风.试论海绵城市的中国智慧[J].特区实践与理论,2017(4):59-62.

[3]董根洪.新思想贡献中国智慧[J].特区实践与理论,2018(1):16-21.

[4]董根洪.论中国智慧的基本特性[J].学习时报,2017(11):1-2.

[5]秦在东,肖薇薇.中国共产党改革精神的智慧特征与意义[J].湖北社会科学,2018(12):05-10.

[6]王前.互联网时代的中国智慧探析[J].自然辩证法通讯,2016(5):121-127.

[7]张骥.全球治理的“中国智慧”[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1):16-18.

[8]刘从德,孟冰寒.全球治理的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J].人民论坛,2019(23):108-109.

[9]刘晓婷.以中国智慧之眼观世界各国文明之美[J].人民论坛,2019(21):138-139.

[10]何明星.《道德经》:影响世界的中国智慧[J].人民论坛,2018(20):118-119.

[11]孙要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中国智慧[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17(10):31-34.

[12]孙存良.国家治理的中国智慧[J].前线,2019(8):32-36.

[13]唐任伍.全球减贫治理的中国智慧[J].人民论坛,2017(10):56-57.

[14]韩喜平,巩瑞波.中国梦:现代化的中国智慧与中国贡献[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8(12):94-103.

[15]孙代尧,李京.中国方案的生成逻辑[J].国外理论动态,2017(12):10-16.

[16]亚历山大·伊萨耶夫.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大势所趋(国际论坛)[EB/OL].(2018-01-03).http://world.people.com.cn/n1/2018/0103/c1002-29741281.html.

[17]王全宝.中国力推开放包容共赢新格局[EB/OL].(2018-04-12).http://www.chinanews.com/gn/2018/04-12/8489370.shtml.

[18]张红.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方案激荡世界[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8-01-27(6).

[19]王俊美,赵媛.国外学界盛赞中国倡建人类命运共同体[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7-12-29(8).

[20]闫笑岩.国外学者眼中的“一带一路”[J].瞭望新闻周刊,2017(19):27-28.

责任编辑:景辰

猜你喜欢

中国智慧中国方案研究综述
当代全球视野中的国学继承与创新
为世界奉献“中国智慧”
以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的视角解读《红楼梦》中贾瑞的人物形象
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文献综述
生态翻译学研究简述
英语虚拟语气的认知研究综述
关于重游意愿的研究综述
G20杭州峰会的“中国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