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分层分类精准就业指导服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20-06-01陈曼曼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年2期

陈曼曼

摘  要: 面对年复一年的严峻的就业形势和复杂多变、充满个性化的高职院校大学生群体,高职院校的就业工作正处在一个新的环境、正迎接一个新的挑战与需要确立一个新的目标的状态。以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探讨高职院校就业指导服务工作存在的问题,提出以高质量就业为导向的高职院校分层分类精准就业指导服务策略,以期为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提供新的思路。

关键词: 高质量就业; 分层分类; 精准就业指导

中图分类号: G710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671-2153(2020)02-0024-05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就业是最大的民生,我国要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2016 年底,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做好 2017 届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中,要求进一步提升高校就业指导水平和服务能力,强化精准服务,加强就业指导能力建设、就业困难学生群体帮扶,进一步规范就业工作管理。

就业工作是高职院校学生工作的生命线,是一条用来检验高职院校培养合格人才的重要标准,也是一项用来衡量高职院校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是学生、家长、高职院校、社会、国家关心的热门问题,更是为实现整个社会稳定、有序、和谐、良性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年复一年的严峻就业形势对传统的高职院校的就业指导服务工作提出了新挑战和高要求。高质量就业,更是为高职院校的就业指导工作确立了明晰的方向与目标。分层分类的精准就业指导应运而生,它是高职院校根据在校大学生的多样性与复杂性,分析不同阶段、不同层次、不同方向的学生就业情况,再综合考虑精准就业指导工作的理念、内容、目标、方法、过程、队伍等各方面因素,从而能够在求职政策、价值观念、职业发展、求职技巧、能力提升等方面进行就业指导服务,最终实现“全员、全方位、全过程、差异化、精准化”的“三全两化”的高职院校精准就业指导服务。

一、对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2018届毕业生的就业调查

为了更好地调查高职院校就业指导服务工作的现状,本文以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为例,通过发放调查问卷来了解该院校就业指导工作现状。该学院是一所隶属于江苏省教育厅的公办全日制高等职业院校,2003年成立,2007年通过教育部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并获得“优秀”等级。该学院2018届总毕业生数为3147人,均为专科毕业生。从性别结构上看,男生1174人,占比37.31%;女生1973人,占比62.69%;男女比例为0.60:1。2018届毕业生分别来自17个省、市、自治区,生源以本省为主(84.05%)。

截至2018年12月31日,本校2018届毕业生最主要的毕业去向是协议就业(70.74%),另外有近三成毕业生选择升学出国(26.85%),毕业生升学的意愿较强。从毕业就业率来看,截至 2018年12月31日,该校 2018 届毕业生的年终就业率为97.97%。就业地区较为集中,主要服务于江苏省(90.74%),且在本省就业的毕业生主要集中在苏州(78.87%)。就业选择呈现多元化分布,其中就业量较大的行业主要为制造业(19.35%)、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15.67%)、批发和零售业(12.21%)等。主要从事商业服务类、技术类等相关职位,如其他人员(38.00%)、商业和服务业人员(14.74%)、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14.37%)、其他专业技术人员(13.95%)。用人单位性质主要为企业,包括其他企业(91.73%)、三资企业(4.25%)、国有企业(1.78%)。学生主要就业于300人及以下规模的中小型用人单位(76.45%)。

据调查可见,该校2018届毕业生就业质量还有待提高。(1)与专业的适配性不高。本校2018届毕业生的工作与专业相关度为 55.43%。除其他原因外,毕业生选择专业无关工作的最主要原因是更符合我的兴趣爱好(25.63%),其次是与专业相关的工作很难找(16.19%)。本校 2018 届毕业生的工作满意度为 86.12%,从对工作不满意的原因来看,毕业生对工作不满意的最主要原因是收入低(67.17%),其次是个人发展空间小(59.60%)。(2)就业稳定性不高。本校 2018 届毕业生的离职率为 33.78%。毕业后发生过离职的毕业生中,有 99.38%有过主动离职;主动离职的最主要原因是个人发展空间小(57.41%),其次是收入低(44.26%)。(3)就业薪酬低。本校2018届毕业生的平均月收入为3895元,比其求职时期待的月收入(4208 元)低313元。

该高职学校的学生就业率尚可,但就业质量不高,一是就业岗位与专业相关度低,二是一年离职率高。深究学生就业质量不高的现象,是因为该校的就业指导服务工作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就业指导服务目标不长远、就业指导服务师资不专业、就业指导服务内容不多样、就业指导服务方法无个性。当前,该高职院校没有根据就业形势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没有针对新时代新个性的大学生采取差异化、个性化的就业指导方式与方法,仍采用传统的说教方式进行大学生的就业指导服务工作,导致就业指导服务效果差,大学生反馈的满意度低。

二、蘇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就业指导服务工作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就业指导服务目标不长远

高职院校的就业指导服务工作的核心,仍然放在就业数量上,而非就业质量上。只关心毕业生是否就业,是否签订就业协议书,完成就业率,并没有关心毕业生的工作与其专业、兴趣、能力、区域等是否适合。毕业生签订的第一份工作,是否会有良好的职业发展前景,是否会对其以后的职业生涯有所裨益。这样的就业指导服务设置的目标忽略长期发展,过于短期化,很难帮助毕业生成功就业,更无法达到毕业生的高质量就业[1]。

(二)就业指导服务师资不专业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做好2013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13〕35号)规定的专职就业工作人员数量与应届毕业生人数比例不低于1∶500。而反观当前高职院校的就业指导服务师资队伍,首先是数量不足。高职院校专业就业指导服务老师仅仅有3位,与庞大的毕业生数量比例相差甚远。其次是质量不高。即便是有些高职院校的就业指导老师在数量上满足1:500的比例,但是质量上却很难达到要求,更多的高职院校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为主的辅导员拉入就业指导老师的队伍,他们没有专业背景,没有专业化的培训与实践经验,只能在理论上给予毕业生一些就业指导的服务工作,这无疑是很难达到为毕业生高质量就业提供保障的[2]。再次是专职教师融入度低。高职院校的专职教师,在本专业领域与本行业领域是很有发言权和判断能力的,能够为毕业生提供很好的就业指导服务与就业培训,然而,很多高职院校并没有把这批高质量的师资力量拉入就业指导服务队伍中,浪费了大批的专职教师的服务资源,也直接降低了就业指导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三)就业指导服务内容不多样

高职院校就业指导课程日渐完善,成为在校大学生必修的课程之一,也将就业指导课程分为大一职业规划、大二创业指导、大三就业指导等不同层次、不同阶段的不同内容。然而,内容上仍然缺乏创新性、多样性与融合性,更多是理论知识的堆砌。对于大学生而言,缺乏具有吸引力的内容和引发思考的深度挖掘。另一方面,针对大学生职业发展的关注,高职院校更应该把思政教育潜移默化地融入大学生就业指导内容。比如,面试失败之后的挫折教育;签订合同之后的诚信教育;毕业之后反哺母校的感恩教育;扎根基层、建设偏远家乡的就业观念;远离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等错误的生活作风。以上这些都可以融入当代大学生就业指导服务内容,使其成为一个完整、多样而又有吸引力的课程。

(四)就业指导服务方法无个性

高职院校的就业指导服务的方法,多是通过大型面授课、大型讲座等方式进行。通过调查可知,大型面授课都是多个班级合班教学,大约有100-150名大学生一起上课,而其中能够真正听课的学生不多,很多学生在玩手机、睡觉、发呆走神中度过。更不用说大型讲座,在大型的报告厅举行,1000人左右的学生一起听一堂讲座,效果可想而知。以上的就业指导服务方法,过于单一与大众化,不仅浪费时间、精力、财力与物力,而且无法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因此,需要高职院校寻求新的思路与方式方法,开展不同类型的就业指导服务工作,提升就业指导服务效果。

三、分层分类精准就业指导服务的策略

针对以上高职院校就业水平较高,但是就业质量还需要改进的现状,以及就业指导服务目标不长远、就业指导服务师资不专业、就业指导服务内容不多样、就业指导服务方法无个性等问题,也为了更好地实现“全员、全方位、全过程、差异化、精准化”的“三全两化”的高职院校精准就业指导服务,本文提出以下三点分层分类精准就业指导服务的策略。

分层分类精准就业指导服务是建立在高职院校大学生的人才培养方案、求职观念、职业规划、就业技巧等多方面的基础上,理论上通过在方式方法、时间阶段、内容多样三个层面进行开展,从而提供更加精准的就业指导服务,以提高在校大学生的就业指导服务工作的效果与满意度。

(一)就业指导服务方式方法个性化

分層分类精准就业指导服务方式方法充满个性化,对每一个在校大学生提供差异化的服务与教育。通过把不同需求的同学分类别,然后根据不同需求进行分层指导服务。主要做法是“四个结合”:结合个性化与大众化、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校园与社会、结合思政与就业指导。

1. 结合个性化与大众化。高职院校的大学生集体,存在着不同的个性,但是也是具备相通性。高职院校对于个性化的学生,根据其真实的情况,开展一对一的就业指导服务、就业咨询;对于相通性的问题,可以通过高职院校的就业信息化平台,如微信公众号等进行推送与发布。

2. 结合理论与实践。当前的高职院校的就业指导多以理论形式呈现,面授课、讲座也是宣传就业指导的理论知识,缺乏一定的生动性和吸引力。因此要多加入实践教育,如走访企业、参观实习基地、模拟面试、模拟招聘会等,趣味性与知识性俱在的形式,既能够帮助学生理解理论知识,也能够让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中,提升实践能力,获得直观体验与经验[3]。

3. 结合校园与社会。高职院校的就业指导服务工作,不仅需要发动校园的资源,更需要发动社会上的资源,这样才能够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大学生。高职院校应该积极联系企业、社会、家庭等多方资源,共同承担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服务工作,让企业发声——招聘什么样的人才;让社会发声——需要什么样的人才;让家庭发声——培养什么样的孩子;最终在高职院校这块土地上,资源整合,紧密合作,形成合力,实现能够提供为企业、社会、家庭所满意的就业指导服务工作,最终成就大学生的高质量就业。

4. 结合思政与就业指导。高职院校的就业指导服务工作,也需要思政教育的融入,将大学生培养成为有正确就业观念、高尚情操、健康心态、积极向上的社会就业人员。在就业指导工作中,慢慢培养大学生成为愿意为小微企业付出、愿意扎根基层、愿意建设家乡、愿意吃苦、愿意承担风险、愿意接受挑战、愿意反哺母校、愿意服务他人与服务社会的人,最终实现人生价值。

(二)就业指导服务时间阶段化

分层分类精准就业指导服务工作,重视大学生教育的时间上的阶段化。既要做到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就业指导教育,也需要分层次、分阶段的就业指导教育。高职院校大学生一共分为三个年级,大一、大二、大三年级的学生都有不同的就业需求,高职院校也需要提供各自不同时间阶段的不同就业指导服务[4]。

大一时间阶段,大学生刚刚走进大学校园,对一切都是懵懂未知,都需要探索与求知。这个阶段,首先,对其进行专业的教育,让其了解自己所学专业的课程、未来的发展方向和专业的就业方向;其次,对其进行学业规划教育,让其了解自己大学三年应该如何度过,如何规划自己的学业,总体有一个清晰的认知;最后,对其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让大一学生们初步了解职业,对未来的职业充满期待。鼓励大一新生积极参与职业生涯规划大赛,通过参赛,更能够提升学生的认知职业的能力、语言表达的能力、临场发挥的能力等各项综合素质能力。

大二时间阶段,大学生已经走过大一的懵懂期,对一切都有所了解,也已经有了不同的目标。尤其是对创业有意识的同学,更应该加以引导,让大二的学生多一份创业的体验,也是就业指导服务工作比较成功的体现。大二的大学生,也可以指导他们利用寒暑假的时间,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或者去企业实习,积累工作经验,都将为自己的求职之路打下好的基础。

大三时间阶段,大学生的专业课程基本结束,面临实习、就业的时机,此时更需要加强大学生的实践能力。例如参加简历制作大赛,提升简历制作能力;参加模拟招聘会,提升参加招聘会的成功率;参加模拟面试,提升各项面试技巧。与此同时,高职院校应该通过多种渠道,为大三毕业生提供就业信息,让毕业生第一时间了解就业信息,并且有渠道反馈就业问题。

(三)就业指导服务内容多样化

分层分类精准就业指导服务内容需要多样化,针对高职院校大学生的毕业去向,高职院校提供的就业指导服务内容可以有以下四类:就业、升学、出国和创业[5]。针对不同的毕业生的实际情况,高职院校实施的精准就业指导服务内容也会有差别。

针对就业毕业生,高职院校提供各项就业培训服务,如简历的制作方法、求职服装与礼仪、面试问答技巧等等,邀请专业老师讲授不同专业的毕业生所在专业的适配行业与企业,并让毕业生了解行业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并利用各种信息平台,及时推送与发布各种就业信息,保证毕业生通过正规渠道有就业信息可知,有就业岗位可做。

针对升学意愿的毕业生,高职院校提供升学导师,让毕业生有专业的导师解答升学问题,比如院校的选择、专业的改变、地域的分布、专业知识的辅导、复试技巧的辅导和心态的调适等等。高职院校开放图书馆、教室等公共区域,为准备升学的毕业生打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针对打算出国的毕业生,高职院校应邀请专业的出国机构与专家,为毕业生提供专业的留学信息,比如不同国家的选择、不同语言的等级要求、不同外国院校的排名、不同国家的日常消费等等,为毕业生提供有效的指导与服务。

针对创业意愿的毕业生,高职院校应提供更多的援助,在当前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浪潮下,毕业生创业的激情很多,但是毕业生创业的艰辛也很多。高职院校可以通过为毕业生建场地、搭平台、引资源,促使毕业生创业成功。建场地,高职院校自己建设的创业园、孵化园等,可以为毕业生创业初期使用。搭平台,高职院校通过和外界企业联系,让企业为毕业生创业提供创业经验,少走弯路;也可以通过鼓励毕业生参加“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大赛等,以此为平台,让毕业生的创业项目提升知名度与曝光度。引资源,高职院校吸引校外资源来对毕业生的创业项目进行指导,提供一定的政策扶持与资金的援助,让毕业生的创业项目走得更远更好[6]。

四、结语

高职院校的分层分类精准就业指导服务,以“全员、全方位、全过程、差异化、精准化”的“三全两化”的精准就业指导为工作理念,以高质量就业为工作导向,通过就业指导服务方式方法的个性化、时间阶段化、内容多样化的工作策略,让在校大学生从踏入校园的那一刻开始,认识自我、了解专业、知晓职业、锻炼职业技能、树立正确的就业观,离开学校的时候,能够实现高质量就业,成为社会需求的人才,尽情发挥人生价值。

參考文献:

[1] 温正胞.高校毕业生就业决策困难与职业指导教育的开展[J]. 教育发展研究,2017(5):18-24.

[2] 荆德刚. 2017年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新特点与新机遇[J]. 中国高教研究,2017(7):27-30.

[3] 吴红,付士磊. 新常态下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 科技咨询,2015(07):184-184.

[4] 杨芬. 精准指导与服务高校就业创业路径研究:基于河南牧业经济学院[J]. 河南牧业经济学院学报,2017(03):74-76.

[5] 朱寺宏,单正义.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质量提升策略:以宁波教育学院2014届毕业生就业质量调查为例[J]. 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16,18(01):13-16.

[6] 徐静,邹瑄,叶惠娟. 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问题思考与探析:基于工作搜寻理论视角[J].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17(05):5-8.

Abstract: Facing the severe employment situation year after year and the complex and changeable group of individualized college students, the employment work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s in a new environment, meeting a new challenge and establishing a new goal.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existing problems of employment guidance service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nd puts forward the research strategy of accurate employment guidance in different levels and classifications oriented by high-quality employment, so as to provide new ideas for employment guidance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Keywords: High-quality employment; hierarchical classification; precise employment guidance

(责任编辑:程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