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家庭教育的原则及方法

2020-06-01肖莹莹

现代交际 2020年7期
关键词:教育方法家庭教育

肖莹莹

摘要:家庭教育具有长期性、永久性的特点,在一个人的成长历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对家庭教育的现状进行分析,指出家庭教育应遵循“理智施爱,平等对待”“量力而行,循序渐进”“全面发展,因材施教”“态度一致,教育统一”的原则,提出适合家庭教育运用的“环境熏陶”“说服教育,树立榜样”“实际锻炼”“表扬奖励,批评惩罚”等方法。

关键词:家庭教育 教育原则 教育方法

中图分类号:G7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20)07-0152-02

家庭教育,通常被认为是家长在家庭生活里对子女实施的教育。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家庭教育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家庭教育是人受教育的起点,是儿童成长历程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前提和基础。不管是学校教育还是社会教育,都不能取代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因此,掌握正确的家庭教育原则和方法对于家长来说,是十分必要的。本文对家庭教育的现状进行分析,寻找现今教育不足,探寻建立在良好教育基础上的家庭教育原则和方法。

一、家庭教育的现状

纵观现今的家庭教育,仍存在很多误区。很多家长并没有正确、系统地学习家庭教育知识,家庭教育中存在着过度溺爱、过度教育、过度放纵等问题。父母、祖父母过度干预、过度照顾、过度宠爱,使得恃宠而骄的孩子越来越多。家庭教育也和学校教育存在着矛盾。有的父母过多把自己的意志强加到孩子身上,认为孩子应学习更多知识,便从小要求孩子过度学习,对孩子进行过度教育,没有为孩子的健康发展考虑;有的父母认为孩子只要健康成长就好,其他方面的发展顺其自然。有些家庭还存在全员教育、一人教育、对峙教育的问题。具体表现为父母、祖父母共同教育易产生教育不一致、教育冲突等问题;父亲因工作忙等原因缺席对子女的教育,母亲主導孩子的教育的问题;祖父母认为孩子打不得、骂不得,在父母的教育过程中产生对峙父母、打骂父母的现象的问题。

二、家庭教育的原则

家庭教育的原则,是指家长在实施家庭教育时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和基本准则。良好的家庭教育原则,可以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科学的家庭教育观念。因此,在家庭教育中,我们应该遵循以下原则。

1.理智施爱,平等对待

多代家长共同教育的家庭,往往会出现祖辈过分溺爱的现象。尤其是在独生子女家庭,过度溺爱现象更是层出不穷。家长往往比较纵容孩子,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这种不理智的行为,很容易让孩子恃宠而骄,不利于其身心健康发展。在家庭教育中,家长应遵循“理智施爱”的原则,不过分溺爱、宠爱,对待孩子应理智、客观,爱而有度。

随着二胎政策的施行,多子女家庭的比重逐年上升,多子女家庭教育的问题也随之而来。在“重男轻女”的观念之后又出现了“重女轻男”的观念,对家庭中的男孩或者女孩更加偏爱。还有些家庭偏向年纪较小的孩子,认为年纪大的孩子较为懂事应该礼让年纪较小的孩子。这些不公平现象会让受宠的孩子恃宠而骄,也会让不受宠的孩子缺乏安全感。在家庭教育中,家长应遵循“平等对待”的原则,对待孩子一视同仁、公平公正。

2.量力而行,循序渐进

很多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他们认为孩子“不能输在起跑线上”,提早要求孩子进入学习状态。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开始盲目给孩子报各种各样的兴趣班,培养孩子的能力与特长。孩子除了在学校学习,完成学校留的学业作业之外,还要利用休息时间学习其他课程,甚至有些孩子“全年无休”。这给孩子身体和心理都造成了较大的压力,扼杀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导致家庭矛盾的产生。

因此,在家庭教育中,家长应遵循“量力而行,循序渐进”的原则。了解孩子的年龄特点,从孩子自身实际情况出发,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对孩子进行引导。让孩子感受获取知识的快乐,而不是“一口吃成胖子”。

3.全面发展,因材施教

很多父母在教育子女中出现了目标失衡的现象,他们只注重孩子的成绩、学习结果,忽视孩子德、智、体、美、劳全面的发展,认为孩子学习好就可以。甚至很多父母过分依赖学校教育,孩子成绩好就在金钱或者物质上给予奖励,这样做加重了孩子的功利心理,也会让孩子错误地认为成绩至上。在现代教育中,素质教育越来越重要。反观社会环境,“熊孩子”越来越多。这也说明,家庭教育中,对孩子德育的教育还略有不足,家长教育明显出现智育教育大于德育教育的现象。为此,家长应遵循“全面发展”的原则,在注重孩子成绩的同时更应注重孩子德育的发展,让孩子在智育、德育协同发展的同时,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

还有些家长认为不应忽视孩子特长的发展,便给孩子报了各式各样的特长班。这种观念过于片面,也容易让孩子产生厌学的心理。在家庭教育中,家长应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不应操之过急,对孩子多进行观察,发现孩子的突出能力,重点发展、重点培养,这更易于挖掘孩子的潜能,能更好地培养孩子的特长技能。

4.态度一致,教育统一

年轻的父母工作压力较大,加班等现象时有发生。工作时间长,没有时间对孩子进行家庭教育。于是,祖辈照看孩子成为了一种普遍现象。然而,祖辈和父母辈教育方式、观念等有所不同,容易产生分歧、矛盾,在教育上难以达成一致性。除此之外,在很多家庭教育中,母亲占据着主导地位。但父亲、祖父母等,会介入母亲的教育过程中干预母亲的教育,甚至会出现反对母亲的教育行为,和母亲“唱反调”。

因此,在家庭教育中,家长应遵循“态度一致、教育统一”原则,家庭成员应站在“同一条战线”,密切配合。教育孩子的态度应一致、一以贯之,不能出尔反尔。

三、家庭教育的方法

家庭教育只拥有正确的教育原则是不够的,家长还应掌握正确的教育方法。择其善者而从之,选择适合的方法进行教育,将会事半功倍。

1.环境熏陶法

环境熏陶法是指在家庭教育中,家长有意识地为孩子建立精神、物质都健康良好的成长环境,使孩子潜移默化地受到影响,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道德品质等。

2.说服教育,树立榜样法

说服教育是指运用事实和科学论证以确立和改变某种思想认识的德育方法。家长可以运用语言、事实、榜样进行说服教育。当孩子犯错误的时候,可以对孩子进行说服教育,给孩子讲事实、摆道理,让他明白自己的错误。还可以树立一个榜样,让孩子进行对比,发现自身不足,继而向榜样学习。家长还可以运用大众传媒等手段,选择孩子喜欢的人物形象,作为孩子的榜样。

3.表扬奖励,批评惩罚法

当孩子取得优异的成绩或者具有良好的行为习惯时,家长可以提出表扬给予奖励,对孩子进行行为强化。长此以往,孩子就会拥有良好的道德行为品质和行为习惯。当孩子做得不当的时候,家长也要适当地批评惩罚,让孩子明白自己错在哪里,反思自己的过错。批评惩罚的方法可以减少孩子不良行為发生的频率,有利于良好的道德行为品质和行为习惯的培养。

4.实际锻炼法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阐明,儿童只有在11、12岁及以后的时期,思维发展才达到抽象逻辑推理水平。因此,家长在对年纪较小的孩子进行教育时,不应只对孩子进行灌输教育,应运用实际锻炼法,让孩子亲身经历、亲自体验。这不但有利于孩子对事物的精准认识和理解,还有利于孩子抽象逻辑推理水平的发展。

四、结语

作为父母,应该接受家庭教育知识的洗礼。只有父母教育得当,才能培养出内心健康、乐观向上的孩子。我们应当及时反思,发现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掌握正确的家庭教育原则,对待孩子要“理智施爱,平等对待”“量力而行,循序渐进”“全面发展,因材施教”“态度一致,教育统一”。不过分溺爱孩子、爱而有度、公平公正;了解孩子年龄特点,从实际出发,循序渐进地引导他们;注重孩子的全面发展,处理好德育与智育的关系,理性对待特长发展;父母对待孩子的态度要一致,并且对待孩子要一视同仁,对待子女的态度要一以贯之。我们还应当掌握家庭教育的方法。适当对孩子进行环境熏陶;说服教育,树立榜样;加强锻炼;表扬奖励,批评惩罚;并且可以利用大众传媒手段。父母应重视环境熏陶的作用,要给孩子建立健康的成长环境;当孩子做错事情可适当惩罚,也可以通过谈话、讨论等方法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三观。

现如今,家庭教育也成为父母的一道难题。只有家长真正学好知识,掌握正确的教育原则与教育方法,才会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矫正他们的不良行为。这对于孩子未来自控力的培养,以及他们学习能力、个人品质的发展都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彭睿.家庭教育现状的分析与对策[J].当代青年研究,2004(4):11-14.

[2]安妮.关于正确的学前家庭教育方式方法的研究[J].学周刊,2017(18):194-195.

[3]毛慧娟.身体与教育:具身认知视角下的学前家庭教育[J].文教资料,2019(5):146-148.

责任编辑:张蕊

猜你喜欢

教育方法家庭教育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家庭教育之我见
论犹太人的金钱观教育
家、园合作是幼儿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一个都不能少
初中生家庭教育与心理健康
家庭环境对中学生性格及成长的影响
小学体育教学中审美教育初探
浅谈小学班主任工作
幼儿教育改革进程中几个重要问题的探讨
金工实习教育对工科院校创客教育影响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