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生心理障碍与健康援助相关方法分析

2020-06-01张陈蕊

现代交际 2020年7期
关键词:心理障碍心理健康高校

张陈蕊

摘要:新环境带来的陌生感促使部分刚入学的大一新生存在或多或少的心理障碍问题,通常表现出强迫、焦虑、心理衰弱等。以武昌工学院为例,对20%表示不满意现在高校生活的新生开展深入调查,了解到新生心理障碍产生的主要原因包括父母施与的精神压力、全新人际关系的处理方面、成长环境和价值观的对比方面。以大一新生为研究对象,首先阐述他们在心理健康方面的表现,然后重点分析应对心理健康问题的方法,以期为更好地推动新生适应新学习环境而奠定基础。

关键词:高校 心理障碍 心理健康 援助方法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20)07-0148-02

在一项以400名随机选取的武昌工学院新生为调查对象开展的调查中,45%的新生对高校生活表示满意,35%的新生对高校生活感觉一般,20%的新生对高校生活不满意。由此可见,新环境带来的陌生感促使部分学生存在或多或少的心理障碍问题。我们对20%不满意现在高校生活的新生进一步开展调查,总结出新生心理障碍发生的主要几个原因:一是父母施与的精神压力,二是全新人际关系的处理方面,三是成长环境和价值观的对比。解决新生心理障碍问题,已经成为了高校教育教学工作中的重要任务。

一、新生常见心理障碍的表现

步入大学后,新生面对多样化并且快节奏的高校生活,大多数跟不上节奏,仍按以前的学习和生活方式按部就班,难以融入大学生活。长此以往,心理压力就会越来越大,导致新生出现心理障碍。而新生常见的心理障碍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强迫症

强迫症是新生一种特别常见的心理障碍,它指的是个人主观上的一些毫无意义、甚至违背自己意愿的想法,反反复复影响其日常生活。比如甲同学高中时做试题出错后被教师严厉批评,进而内心受到了严重打击,后续做完题都要检查多次。良好的检查习惯固然重要,然而盲目的检查,是对自己的一种不信任,这也为其后来强迫症的形成埋下了伏笔。

2.焦虑症

患有焦虑症的人多数比较胆小,做事犹豫不决且适应能力较差。这类人经常感到紧张不安,对自己要求过高,从而形成了患得患失的性格,难以集中注意力,学习效率也明显下降。焦虑症最为常见的就是考试焦虑,考前一个阶段莫名焦躁,题目背不下来。刚刚步入大学校园的新生,这种焦虑障碍也经常出现,影响到他们的日常学习和生活。

3.神经衰弱

学习压力大、个人自我调节不当、内心苦闷、情绪无法抒发、对人生思虑过多等都会造成新生心理上出现或多或少的障碍。比如有的家境贫寒的学子由于肩负家庭的重任,父母一心望子成龍,思虑过重,易导致神经衰弱,引发心理问题。

二、新生心理障碍的健康援助方法

新生在面对心理障碍时,切不可烦躁,而是找到问题的根本原因,并学习缓解和消除心理障碍的方法。以下是笔者总结的几点建议:

1.正视自己,坦然面对

心理障碍存在于每个人的内心深处,有的或没有明显表现,有的或表现明显。患有强迫症心理障碍的新生,其性格大多是比较缺乏自信心,平时做事怕出错、畏首畏尾。因此,教师应该引导他们正视自己,树立自信心,能够坚强面对生活,积极扩展知识面提升自我,多与同学、辅导员交流,勇敢地表达自己的心声。辅导员也需要密切关注这类学生,多给予他们鼓励和关心,帮助他们克服心理上的障碍。例如,定期组织班级活动,活动内容要具有多样性,并充满挑战性,给新生提供更多表达自我的机会,让他们在活动中发现自身的优点和不足,体会到学校、班级给他们带来的家一般的温暖。

2.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对于解决学生心理障碍问题也会带来巨大的帮助。一些学生之所以出现心理障碍问题,是因为他们与外界缺少沟通,内心的想法和压力日积月累最终演变为心理问题。无论是大学辅导员还是专业课教师,都要引导和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通过各种校内活动来拉近学生距离,使他们懂得如何以正确的方式与同学、教师进行沟通和交流。由于有心理障碍的学生基本都不擅长主动社交,因此,高校可以开展多种多样的校内外活动,比如校内各社团的活动、校与校的联谊活动,等等,让学生能通过活动认识更多朋友,学会维护基本的人际关系。同时,高校教师也要引导学生建立人际关系意识,使学生了解一段健康的人际关系对其的益处。

3.转移注意力,尝试参与多样性活动

常见的心理障碍都存在一个普遍的特点——自我越在意、越严重。因此,可以通过转移注意力来淡化它,比如与音乐、体育、美术等相关的活动,可以在人们心情烦躁或是抑郁不开心时,纾解人们的不良情绪,抚平内心的焦躁不安。许多学者的研究表明,中国古典音乐曲调优雅柔和,能使人忘却忧愁,促进身心健康。再比如,当你内心感觉无比压抑和焦躁不安时,可以去打一场篮球比赛,在活动参与中体验竞争的快乐,内心的压力也会被释放出来。

4.主动进行心理辅导,学会放松

大学生神经衰弱产生的原因主要是不适应新环境,陌生环境给他们带来的不安全感过多,致使想法过多,内心压力增大。因此,教育工作者要时刻关心学生的个人情况,做到真真切切地关爱学生、体贴学生和帮助学生。在学生表现出心理障碍后,应及时对其开展心理辅导,使其建立起自信,有能力面对生活中的矛盾和问题。如果学生的精神持续处于紧张之中,达到了神经系统张力最大的忍受限度,那么教师要多观察和开导,并建议其及时接受专业心理医生的指导。对于焦虑的调节问题,要指导学生作出正确的自我评价,求真务实,要结合自身情况设立阶段性目标。例如,在面对考试时,不要太看重结果,要学会适应大学学习生活。同时,要学会自我调节情绪,如采取跑步、打球、健身等方式,不仅有利于身体健康,还有利于心理放松。

5.高校应开办心理咨询活动室

很多高校学生一开始发觉自己有心理障碍时,并不能正确看待问题,或者是无法判断问题所在,且不愿求助他人,久而久之,久病成疾,造成了严重的心理疾病。对此,高校可以以开办心理咨询活动室的方式来为心理障碍的学生提供健康援助。因为是自己高校开办的咨询活动,可以保护学生隐私,能够获得学生的信任。高校可以在开学之际开展一次有关心理障碍问题的全覆盖问卷调查,而后心理咨询教师根据调查结果与问题学生逐个谈话,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并积极疏导,将新生的心理障碍扼杀于摇篮中,避免形成严重的心理疾病。需要注意的是,很多高校学生由于担心自己的隐私泄露,不愿意接受心理治疗。在这种情况下,高校要强调心理咨询活动室的私密性和安全性,使学生提高信任度,继而主动接受心理辅导。

6.高校教师应提高自身心理素质

由于身处一个新环境,学生自然会产生陌生感与不适应感,这时就需要高校教师了解心理学相关知识,知道学生内心焦虑的原因,能够对症下药。比如以集体班会的形式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首先,这样的集体班会营造出的轻松氛围,可以促进师生之间的有效交流,学生能够毫无压力地表达内心的想法。其次,科学证明,言语的沟通是疏导心理障碍最直接有效的方法。除此之外,新生需要“引路人”来引领新生、适应新环境,因此,高校教师的自身心理素质要高,才有能力引领新生,了解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的原因,不给学生施加太多压力,保护学生的自尊心,避免雪上加霜,这也属于一种健康援助的方法。由此,高校教师应该更加积极地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以便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让学生潜移默化地舒缓负面情绪,以乐观的生活态度面对生活,减少心理障碍发生的概率。

三、结语

面对心理障碍,新生应该积极自我改变并且融入新环境,磨炼自己的性格。同时,新生心理障碍的消除,离不开教育工作者的努力。我们要多采取充满正能量的、有效的措施,帮助学生疏导不良心理,为学生营造一个健康和谐的成长环境。

参考文献:

[1]蒋含宇.新媒体背景下优化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研究[J].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18(1):115-118.

[2]董杭.大学生学习思政课的心理障碍及措施研究[J].才智,2018(30):107.

[3]李冬梅.高职学生心理障碍及其教育对策与实验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7(17):454.

[4]杨陆欢.探究高校学生心理问题的成因及解决措施[J].传播力研究,2017,1(8):222.

责任编辑:张蕊

猜你喜欢

心理障碍心理健康高校
17岁前恋爱,日后易出现心理障碍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索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基于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课程
空心病
低到尘埃里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