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官员该怎样打磨自己
2020-06-01马宇彤
马宇彤
90后似乎还作为“孩子”的代名词停留在人们的认识中,忽然间,他们中的一些人已步入而立之年。近年来,已有越来越多的90后出任县市领导职务,因疫情防控表现出色而破格提拔的干部中也不乏90后身影。此前, 90后常被贴上“个性一代”的标签,他们追求平等,紧跟酷潮,兴趣至上,常变常新,这样的群像,乍看上去与老成持重的官员传统形象有些格格不入,那么,身为90后官员,他们该如何磨练自己,才能让自己更踏实地俯下身子多做、做好利国利民的实事呢?
小中大学真“证”毕业,先坐机关,后做传媒,人间冷暖,入眼入心。
习近平总书记曾这样寄望青年一代,“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掌握了这把总钥匙,再来看看社会万象、人生歷程,一切是非、正误、主次,一切真假、善恶、美丑,自然就洞若观火、清澈明了,自然就能作出正确判断、作出正确选择。”
具体到年轻干部的成长问题上,有两个途径特别关键,一是靠自身努力,二是靠组织培养。
江山代有才人出。随着时间推移, 90后将逐渐成为干部队伍的主体,教育背景、活跃的思维、创新意识是他们的共同优点;缺乏党内政治生活锻炼、基层和艰苦地方的磨练、关键岗位的扎实历练是其普遍短板。90后官员要想将自己雕琢成器,就要时刻在扬长避短上下苦功夫和真功夫。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也有一代人的性格。 90后官员没必要追求与“前辈”的千人一面。事实上,因为时代背景、成长历程和公众期待的不同,他们也不可能直接复制“前辈”的行为方式,但是,在价值取向上,总有一种为民情怀历久弥新,也总有一种无私奉献印证高尚,这就是宝贵的初心,它能够穿越时空代代相传。
在新奇的向往中探究未来,是年轻人鲜明的青春特质, 90后官员自不例外。对他们的成长而言,思维里的寻常路无需重复,但脚下的寻常路绝不能绕开,那就是应该贯穿一生的正己修身的努力、家国情怀的滋养、执政本领的提升和担当精神的强化。
在公务员序列中, 90后官员无疑属于大器早成者,一旦马步扎不稳,势必上身易摇摆,近期披露的几起90后干部违纪违法案件,使其未经蹲苗积淀和风雨考验的缺陷被真实反映出来,江西省上犹县扶贫干部邹某,从22岁起就利用职务之便,套取扶贫资金53万余元,刷新了贵州90后女干部张艺的“最年轻职务犯罪纪录”,成为鲜活的因缺少精神之钙导致软骨病的反面教材。
曾被赞誉为天才的方仲永,早慧异常,但由于教育失当,成年之后“泯然众人矣”。王安石的《伤仲永》,伤的只是一人的前程,而掌握巨大公共资源的90后官员一旦跑偏人生之路,触及的就是法律红线,伤的就是百姓利益,损的就是党和国家的形象,绝非一声叹息那么简单。
人在事上练,刀在石上磨。90后官员磨练自己,重在正心明道,“心不动于微利之诱,目不眩于五色之惑”,时刻绷紧“有原则、有底线、有规矩”这三根弦,力戒“三分钟热度”。信念如磐、意志如铁绝非一朝一夕练成,遇到挫折撑得住、关键时刻顶得住也非仅凭愿望就能实现,必须常长兼顾,久久为功。同时,要按下云头接地气,俯下身子献真情,如果挖空心思躲避基层的艰苦,嫌弃基层的琐碎,要么“名在人不在”,要么“身在心不在”,要么“时在时不在”。如果只要镀金的外壳,不要密实的内里,那么,筋骨怎壮、才干怎长、重任怎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