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控疫情从我做起
2020-06-01李润
李润
“预防为主”是发展中国公共卫生事业的基本方针。党和政府领导人民,通过开展群众性的爱国卫生运动,放手发动群众,普及卫生知识,改善基础设施,推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形成了“人人讲卫生,人人重预防”的群众性公共卫生格局。其中“勤洗手,戴口罩”作为预防病毒的科学防护重要举措,不仅是个人的良好卫生习惯,而且历来是我国以预防和减少疾病、维护人民健康的爱国卫生运动中的一项主要内容。因此我国的火柴企业出品过不少以“讲卫生光荣,预防疾病,从我做起”为主题内容的火花。
1964年,南京市卫生教育馆委托南京火柴厂出品过三组各十二枚“讲卫生”系列火花。其中编号“64-4”采用招贴画形式,以人物形象鲜明流畅的画面,向人们宣讲了“洗烫瓜果”“食具消毒”(图1)“食物扣罩”“保护水源”(图2)等,还有宣传“打预防针”的。涉及到我們生活环境卫生的方方面面,以期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并进一步整改。编号“64-4·12-8”一枚,描绘一名身着裙子女童细心洗手的画面,描述了“饭前便后要洗手”的重要性(图3)。同时为了配合当年“除四害讲卫生”运动,这组火花还有宣传消灭苍蝇、蚊子、臭虫、老鼠四害,以及钉螺(图4)等图文内容的。“四害”就是1958年2月12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的《关于除四害讲卫生的指示》中提到的容易传播疾病的苍蝇、蚊子、老鼠、麻雀。后来麻雀被“平反”,由臭虫代替。由于社会生活的变化,臭虫又被蟑螂所取代,“四害”最终被定为苍蝇、蚊子、老鼠、蟑螂。
编号“64-5”一组以简洁明快的构图,从“不喝生水”“早起早睡,身心健康”“生吃瓜果要洗烫”“常剪指甲常理发”“衣被要常洗”“常洗澡身体好”“勤打扫常开窗”“锻炼身体防病强身”等十个主题画面,多角度地概括了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与环境习惯,防患于未然。“不随地吐痰”(图5)一枚,以搋子盖在“吐痰入缸”的痰盂里,说明随地吐痰不仅是不文明的行为,而且由于痰里有许多细菌,随地吐痰容易传播疾病。“勤打扫、常开窗”(图6)一枚,仅以一扇打开的窗及一把扫帚、一只簸箕入画,寥寥数笔宣传了室内要经常保持清洁卫生,时刻保持通风换气。编号“64-6”一组,设计者则以“惠山泥人”为造型,塑造了12位活泼可爱的少儿主题形象,他们中有“宣传卫生”“以卫生光荣”“吐痰入盂”“每天刷牙”“不吃苍蝇叮爬的食物”“勤洗头勤理发”“爱清洁爱劳动”“喝开水不喝生水”“用自己的毛巾”“常洗澡勤换衣”(图7)“讲究饮食卫生”(图8),人物形象生动逼真,色彩鲜艳明快,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值得一提的是,这三组火花中,每组均有一枚“出门戴口罩”图案:其中图9是一名妇女一身冬装打扮,戴着口罩的形象;图10描绘了冬天时节,一名妇女抱着女孩儿出门,她们都戴着口罩,戴着手套的画面;图11则是身穿冬装的惠山泥人娃娃戴着口罩的可爱形象。由此可见,当时在预防疾病的过程中,人们还是特别注重预防交叉感染的。
宁波正大火柴厂出品于同期的“儿童卫生”火花,则分别通过男女两名儿童的画面,以“不随地吐痰”“按时打预防针、服预防药”“室内阳光充足、空气流通”等主题来宣传预防疾病。其中编号“6-2”一枚,以两名儿童分别掩口鼻的动作形象,宣传咳嗽、打喷嚏要掩住自己口鼻,避免飞沫污染他人(图12)。编号“6-6”(图13)一枚,以一名儿童正在打电话的画面,突出“发现病人,及时报告”主题。而编号“6-4”以两名身着冬装的儿童戴着口罩、行进于上学路上的形象,体现了“出门戴口罩”(图14)主题。
预防疾病,除了口罩这个必备标配,还得从日常生活中洗手等个人或家庭环境卫生着手。长沙市卫生防疫站委托湖南湘江火柴厂出品于1972年的二十枚套“卫生宣传”,其中就有描绘几名儿童洗手的“爱清洁”画面(图15),还有“食前洗手”(图16)等主题。此外还有“预防注射”“预防肠道传染病”(图17)“保护水源清洁”“预防近视保护视力”等内容。
肺结核曾一度是我国因病致死最多的传染病。因此为了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我国部分火柴企业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曾配合我国政府开展的结核病防治工作,出品发行过不少相关主题宣传火花。其中桐庐火柴厂出品于1974年的九枚套“结核病预防知识”火花,采用海报艺术表现手法,图文并茂地向人们介绍了预防结核病必备小常识,那就是“早期发现结核病”得“接种卡介苗”,同时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用自己的茶杯和毛巾”(图18)“饭前洗手”“食具常消毒”“勤打扫,常开窗”“衣被要经常洗晒”“不要随地吐痰”,还要经常锻炼身体。当然“出门戴口罩”(图19)也是必不可少的。此外,吉林火柴厂出品于同年的十枚套“结核病宣传”火花,基本与桐庐的同题火花相同,其中“病人与健康人接触时要戴口罩”(图20)一枚,描绘的是母子身穿冬装戴口罩的形象。结核病是由结核杆菌感染引起的慢性传染病。结核菌可能侵入人体全身各种器官,但主要侵犯肺脏,称为肺结核病。结核病又称为痨病和“白色瘟疫”,是一种古老的传染病,在20世纪前期曾有“十痨九死”之说,全国每年有数百万人死于结核病,是当时我国因病致死最多的病种。
进入上世纪80年代,有特色的卫生宣传火花还有不少。如上海市火柴厂分别与上海市宝山爱卫会·卫生防疫站、上海市黄浦区爱卫会·卫生防疫站联合出品于1982年的十枚套“卫生宣传”火花,主版分别通过“预防为主”“食物要烧熟煮透”“环境美”“讲卫生”“除害灭病”等十幅形象的主题画面,述说了环境卫生的重要性,副版则在“祝您健康”字样旁边,配以一方宣传精神文明的“普及卫生知识”“预防疾病”“健康与卫生”等朱红印章,还有与主版相关的“无病防病,有病早治”“杀灭细菌 防止疾病”“吃得卫生,健康益寿”等主题宣传文字。如“吐痰入盂”(图21)一枚,配以“小小一口痰,细菌千千万”以及一方“精神文明”朱红印章。此外该厂还与上海市松江县松江镇地区爱卫会于1982年出品了和上述两套枚数相同、图案相同的“卫生宣传”火花,只不过有的副版改为宣传文字了。如“食具消毒”(图22)一枚,描绘的是一名着装整洁的女厨师戴着口罩,正在炉灶前给食具消毒的形象,副版则印有“注意饮食,饮水卫生,不喝生水,不吃不洁、变质的食物。不在给水站、井台边、河浜内倒洗马桶。”告诉人们注意饮食卫生的同时,还提醒人们不要把污水倾倒于河道,以免污染河道。
事实上相关的火花还有不少,在此仅仅介绍了几套具有代表性的。我国火柴企业利用曾经走进千家万户,附着于火柴上的火花之地,所做具体形象而精准到位的预防疾病卫生宣传,值得肯定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