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教材略读课文教学方法探讨
2020-06-01铜陵市义安区和平中心小学
铜陵市义安区和平中心小学/
统编教材主编温儒敏先生指出:语文课要更重视学生自主的阅读实践,把语文教学从课堂延伸到课外,形成“教读——自读——课外阅读”三位一体的阅读教学体制,让学生养成读书的生活方式。这其中的“自读”在小学阶段就是略读课文的教学,很明显它是介于教读(精读)与课外阅读之间的桥梁,不能简单地理解成由学生自己去完成的阅读,而是需要在教师指导下,并通过教师的教学设计,组织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完成的以注重阅读实践来培养独立阅读能力的教学活动。只是在小学阶段,即使在自主学习中,也还需要教师提供学习单等支持,才能使略读活动围绕提升学生阅读能力的目标开展。
一、以学习单引导自主学习
在统编教材中,略读课文教学主要是运用精读课文中学习的方法,让语文要素在自主学习中综合运用。因此教师需要做的是引导学生从哪儿做起、向哪个方向努力,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在语文实践中加以运用。选择学习单来完成引导是一种便捷有效的方法,可以根据课文内容与学习需要进行针对性的设计,用在不同的学习阶段。
(一) 课前用的学习单
多数略读课文预定的课堂学习时间一般是一个课时,这对于一些稍长的课文来说,如果让学生把课文读上几遍,再来研读学习,时间明显不够。为了解决这个矛盾,学生需要在课前进行适当的预习。要想预习能够有效帮助学生,教师需要加强预习指导,也就是提供预习用的学习单,才能保证学生预习到位。如:
《不懂就要问》(三年级上册第3 课)学习单
这是三年级刚开始学习略读课文使用的学习单,一方面体现常规的预习要求,在朗读课文中以整体熟悉课文内容为主,完成基本的生字、词语的自学,关注突破生字词语学习上的难点;另一方面则关注单元语文要素在略读课文中的学习运用,体现初步自主学习。
(二) 课中用的学习单
有些略读课文中也需要组织学生进行适当的探究性学习,但限于时间不能够像精读课文那样做得很充分,对这种压缩版的探究学习,也可以通过学习单来引导学生快速完成。如:
《在柏林》(六年级上册第14 课)学习单
“声音”作为小说的重要元素,可以是环境描写,也可以是人物语言,都是为刻画人物形象或表达主题服务的。通过圈画词语、句子,进行分类填写,再体会表达作用,学生对这篇微型小说中以“声音”出现的带有独特意味的表现元素,给予了充分关注,并且能够从小说的基本要素如环境、人物等角度进行初步的探究,对小说及故事中环境描写有所把握。
(三) 课后用的学习单
与精读课文不一样的是,略读课文后面没有标示练习内容,但这并不意味着课文学完之后就画上了句号,毕竟略读课文还有把阅读方法向课文延伸的桥梁作用。因此,有些略读课文学完了,教师还可以设计课后学习单,让学生自主拓展所获得的阅读知识。如: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五年级上册第20课)学习单
这样的训练,除了有巩固学习的用意,还着眼于本单元的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学习,为后续的口语交际和习作进行有效铺垫。
二、重难点内容要提醒学习
略读课文教学的“略”往往体现在字词句的教学上,学生能够自己学习的,教师都要放手让学生自学。但小学生的自学能力有限,文本中总有一些学生难以自学解决的问题,这些往往就是教学难点所在。对此,教师不可因为是略读课文就略去不问,相反,对学生不会又需要理解、掌握的难点内容,教师需要积极提醒,或指导学习方法,或直接给出结果,否则那些作为难点出现的字词句会成为学生阅读中的“夹生饭”,再次遇到也不想“吃下去”而是想绕过去。
(一) 难字词的学习指点
在略读课文中,虽然没有明确要求识字写字,但只要是阅读,都会涉及词语的认读和理解。略读课文中的字词教学,不能全面开花,而要集中在一些容易读错、写错和理解有偏差的词语上。这些字词的学习,需要教师给予正确的提醒。如教学《一块奶酪》(三年级上册第11 课),课文中需要认识的生字有12 个,其中“宣、舔、毅、强、犯、禁、豫、跺、聚”是没有难度的,完全可以让学生自学解决,而“诱”字学生受形声字读半边的猜读影响容易读错,需要强调;“处、稍”属于多音字,需要结合语境判断读音。尤其是“处”字,受一些影视剧甚至名人讲话的影响,明明应该读第三声的“处分”“处理”“处朋友”等往往都读成了第四声;对此,教师可以出示一组含“处”的词语,让学生进行辨读,力求把这个多音字学扎实一些。
(二) 难句段的学习指点
由词到句子的理解对学生来说是一次很大的跨越,毕竟对词语的理解可以借助工具书直接查阅,但对句子的理解却需要学生根据语感结合理解能力去琢磨、领悟。其中那些含义深刻、表达独特被列为难句子的学习,学生往往找不到学习的切入点或突破口,自主学习只能徘徊在句子表面的文字理解上,这就需要教师在方法上进行引领或者指出学习路径。如教学《珍珠鸟》(五年级上册第4 课),课文最后的句子“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含义很深刻,以小学生的经历难以直接理解。教师在教学中,需要给予理解方法上的指点: 可以先抓住句子中的几个关键词语,联系上文看看“信赖”“美好的境界”指什么;再想想“我”与小珍珠鸟之间的关系是不是一步一步计划好的,如果不是,又是在怎样的情形下发展起来的,进而理解“创造”;最后,把这些关键词语的理解合在一起来理解句子的含义,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了。
(三) 重点内容的学习指点
虽然说略读课文强调略读,但其中也有需要“精”读的训练点。这样的训练点更多地聚焦在课文重点内容的学习方面,如主题的把握、感情的领悟、方法的体会等。如《月迹》(五年级上册第24 课),课文比较长,所表达的内容也比较多,有看月亮、讲月亮、想月亮、找月亮等多个板块。教学时,可以选择一个板块指点学生自学方法,达到辐射全文的目的。又如《女娲补天》(四年级上册第15 课)作为一篇神话,需要关注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发挥想象把故事说清楚。故事中只说“天上顿时露出一个大窟窿”,并没有具体说出这种大窟窿直接带来的灾害。这涉及课文的关键内容,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想象“大窟窿”带来的灾难,注意神奇性的表达。再如《一幅名扬中外的画》(三年级下册第12 课),课文第4 自然段写了“最有意思的是桥北头的情景”,显然属于课文表达的聚焦点,画面上是一群人之间因碰撞发生的连锁反应。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把画面瞬间的静态还原成为一个连续动态的过程来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再把这种方法运用到介绍画面人物动作的练笔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