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建战“疫”上的“张总管”—记中建一局二公司项目负责人张鹏
2020-06-01文/李想
文 / 李 想
岁末年初的一场疫情,为新年笼上了一层阴霾,1 月25 日,在家休假的张鹏看到火神山项目开工的消息之后对妻子说“这次疫情来得迅猛,后续肯定还有紧急工程,要时刻准备上战场了……”
曾预想的这一天并不远,2 月3 日张鹏接到电话通知,任命他为天津市肿瘤医院新建发热门诊项目总院总负责人,需要马上赶往天津组织生产力量,11 天完成工程建设任务,从而缓解疫情期间发热病患就医压力。
抗“疫”的每一分钟都代表着希望
参与过汶川震后援建任务的张鹏比其他人更能体会时间对于抢险和生命的意义,他说:从接到电话的那一刻起,多争取出来的每一分钟对工程建设、对疫情防控都代表着希望。他匆匆告别妻子,联系好项目上的几名骨干员工就前往了一线。
从接到命令到组织全面开始施工建设,他用了不到36 个小时。这期间电话打了几百个,直到嘴里泛起血腥味道,才发现已经整整一天时间水米未进。
春节期间原本就是人、机、物料的匮乏期,加上疫情的影响,要在短短的十几个小时之内全部准备完毕,迅速筹备到场,其中难度自是不必多说。“最开始的这几个小时是最难的,人员、机械、物料、防疫物资从零开始筹备。”在张鹏看来,这场战“疫”和汶川震后援建工作同样都是和时间赛跑,不同的是,这次战“疫”他不仅仅要按时保质完成施工任务,还要守护好现场所有建设者的安全,筑牢项目安全防疫壁垒。
张鹏(右一)
“做好安全防疫是一切工作开始的必要先决条件。保护不好每一个参建人员的安全,这场攻坚战就无从打起。”
抗“疫”首先要保证防疫安全
从北京到天津的路上,张鹏一直在思索着一个问题:关键时期必须要明确一个疫情防护管控的专项方案。他查阅了相关政策要求,又和公司负责生产、安全、卫生防疫等工作的负责人取得联系,将施工现场必须要采取的防疫措施、可能出现的问题、应对措施逐一理清、写明。从人员进场到物资供给,从卫生防疫到隔离管控,到行至天津,方案落定,防疫物资筹备基本到位。下车的那一瞬间,张鹏长出了一口气,他说“做好安全防疫是一切工作开始的必要先决条件。保护不好每一个参建人员的生命安全,这场攻坚战就无从打起。”
做抗“疫”攻坚战的一块砖
2 月12 日晚上6 点,天津市肿瘤医院新建发热门诊项目总院施工进度推进会上气氛有些压抑。为了更好地服务医患,项目施工图纸不断优化,项目工程量也有所增加,按照原本的施工安排,精装进场时间将被推后将近1 天。
那天晚上,张鹏又失眠了,眼前的进度问题解决了,但是后面还有太多问题,原本环环相扣的施工任务变动其中任何一点都会产生连锁反应,他的脑海中不停地模拟推算着后续工序安排。
天津市肿瘤医院新建发热门诊项目总建筑面积2600平方米,总院和空港分院两个施工现场各建设1300 平方米,工程体量虽然不大,但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投入的人力、物力、资源一样都不能少。张鹏是总院施工地块的总负责,零零总总成为张鹏每天必须要扛起的重任,就这样张鹏有了一个新的名字“张总管”。
张鹏把自己比作一块革命的砖,出现在施工现场每一个需要的地方。24 小时不间断施工,各项工作穿插进行,考验着现场管理人员的组织协调能力,做过商务、管过现场、当过书记,这为张鹏指挥总院施工现场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亲情是抗“疫”的铠甲
“我也好多天没见爸爸了,他去天津建医院,是为了让白衣天使更快地赢得战斗吧。我能做点什么吗?我也想帮忙,想让这些医生们和爸爸快点回家。我想爸爸了……”
已经是凌晨3 点,张鹏终于从施工现场回来准备休息一下。打开手机,他看到妻子给他发来的女儿的日记。能让一个铮铮硬汉潸然泪下的大约就是这份柔软的亲情了。张鹏翻了翻女儿的照片和视频,思量着已经好几天没顾上和女儿打一通电话了,明天吃饭的时候一定要跟她视频一会儿。可是就是这个简单的想法,连续三天在凌晨伴着张鹏入梦,最终没能实现。每天匆匆忙忙的几分钟吃饭时间,还大多都是边打电话安排工作边草草地填饱肚子。张鹏打趣自己道“放下筷子就想不起来自己刚刚吃的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