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力促优质均衡,加快城乡教育一体化建设的思考

2020-05-31何朝斌

教育周报·教育论坛 2020年52期
关键词:师资队伍教育改革

摘要:近代著名启蒙思想家梁启超有言:“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在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中人才是最根本的力量,这足以说明教育在新时代中的重要性。国家领导人对未来的鉴于工作做出的若干重大的战略部署,令我国教育的现代化进程实现提速,以教育建设推动强国,确立了城乡教育一体化的改革目标。

关键词:城乡教育;师资队伍;教育改革;城乡教育一体化

引言:在党中央及各层级政府的推动下,各级政府皆致力于促进教育事业的优质均衡,经义务教育均衡评估,其中部分市、县已然具备了向高层次均衡提升条件,尤其在标准化建设、学校安全工程及薄弱改造等硬性实力方面取得了突破性的提升,然就目前而言,在教育质量、教学管理及师资队伍建设方面仍存在较多不足之处,这也导致了许多家长为了去往县城名校“挤破头买学区房”等状况的发生,这些状况从侧面说明了城乡教育仍存在一定差距,如何缩短或消除这段“差距”正是新时期下教育事业的着力点与发力点。

1 统筹城乡教育布局

随着城市化与城镇化工作的落实,人口亦随之发生了流动,其流动状况多呈现为自农村向城镇的流动,而伴随着该趋势,农村在教育布局方面暴露出了比较明显的问题,相对而言,农村布局较为分散,教育力量也相对薄弱,而城镇的状况则与农村恰恰相反,布局相对拥挤且教育力量存在溢出现象,其原因多与农村及城鎮的实际状况有关[1]。一来由于农村学校布局较为分散,许多村庄的学生需要前往距离较远的村庄求学,因此农村设立的学校多为寄宿制学校,但与城镇内的学校相比其寄宿条件却远远不及,如此一来便导致部分学生“宁远去城镇,不近就农村”。二来乡镇内的学校教学资源有限,并不能满足大数量的入学需求。故此在此方面城镇乡村于新时期内应实现教育事业的通力合作,对症下药以补足城镇与乡村各自的短板,全面加快城乡教育一体化进程,其具体对策如下。

1.1优化城乡教育布局

在对城乡教育布局进行规划之时,应当以城镇与农村的适龄人口流动趋势作为实际参考进行规划,如加速已列入建设规划的学校的建设进度、推动旧城、农村的配套教育机构建设等等[2]。

1.2完善及优化教育设施

教育设施的提升亦是促进城乡教育一体化的必经之路,在对教育设施进行完善与优化时应当以寄宿制学校为建设重点,对农村及其余在设施方面较为薄弱的学校实施改造升级,如洗浴、寝室及餐厅等设施的升级改造[3]。在此方面,可以学校为单位、以政府为媒介购买必要的后勤服务人员以保证已完成改造升级的学校设施的运转。同时也需注重现代化技术在教育事业内的应用,积极引进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设备,真正实现优质课堂。

2 建设高素质的师资队伍

在城乡教育一体化事业中,师资队伍的建设堪称重中之重,目前城镇与农村存在差距的主要原因便在于师资力量的差距,在当今教育中虽然存在“择校热”问题,但其本质实则便是选择教学质量高的教师,故此实现师资力量的城乡均衡正是实现城乡教育一体化的重中之重。

2.1 优化教师补充机制

在如今的乡村中,教师补充机制是目前限制乡村教育事业发展的主要桎梏,乡村学校教师多为年龄较大、教龄较长的老教师,在新教师的引入方面较为薄弱[4]。针对该方面的问题,乡村应当将眼光放远,可以通过人事代理或特岗教师等方式引进不同教育阶段的优秀教育人才,对学校的交流机制进行完善,可适当推动城乡教师轮岗,带动教育力量较为薄弱的学校发展。

2.2 教师培训

除了“招贤纳士”外,对现有的教师进行培训亦是提升学校师资队伍素质的有效对策。学校应以实际教育内容为根本依据对学校的培训网络进行健全,优化培训内容、改进培训方式[5]。一来可积极开展教师座谈会,邀请城镇或乡村内教学水平较高的教师分享教学经验,或跨区域的交流培训提升,以此强化教师的教学技能与知识水平。二来要牢牢抓住国家培训、省市培训等高端的培训项目,择取学校内潜力较足、教学水平较高的教师参与该类培训,打造顶尖水平的师资代表队伍,以此落实学校内师资队伍的二次培训。三来则需要搞好校本培训,搭建完善的培训研究平台,坚持“以教师为本”的培训宗旨,结合学校内的实际状况对症下药,开展针对性较强的教师培训活动,以此令乡村教师的教育能力、专业水平及信息技术水平等综合素质实现有效提升。

3 深化教育改革

教育改革的首要目标在于提高教育质量,在实现了资源均衡的义务教育后,义务教育的改革应当持续向优质化迈进,“优质”、“均衡”并重方为城乡教育一体化的首要目的。为令城乡教育实现“均衡”与“优质”的统一,乡村应当继续深化教育改革,实现教学质量与育人水平的同步提升。

3.1 深化德育

正所谓“育人为本,德育先行”,为了落实德育,乡村学校应持续推进德育课程方面的综合改革,以六大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为根本出发点,对育人功能进行深入发掘与提炼,令德育课堂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而为了对德育事业进行深化与改革,乡村学校首先要做到的是打造完善的德育体系,即打造以学校为核心、以家庭为出发点、以社会为未来方向的完善德育体系[6]。除德育体系外,全面发展教育亦是深化德育的重要内容,牢抓音乐、美术、体育等学科的教学为其中关键,学校应真正落实“以文育人、以美育人、以体育人”,强化该方面的考核监测,积极在校内举办艺术节及运动会等活动,令学生真正向“德智体美劳”全方面发展。

3.2 深化教育改革

课程建设教育改革的重点所在,学校应当开足、开齐“三级课程”,在三级课程开设完备后以学校实际状况为根本依据开发具备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并以此为基点实现校本课程向社团方向及活动方向的推进,遵循学生个性化发展,满足其发展需求。同时,乡村学校应立足“有效课堂”及“生本课堂”理念,推进课堂教学的改革,促进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中教学、求学行为的转变,在提高教学质量与效率的同时降低学生负担。除此之外,还需在学校内建立与新时代人才需求相匹配的考核评价体系,以综合素质评价取代以往单一的成绩评价,真正反映出学生的实际发展状况。

3.3 规范学校管理

以《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为依据建立科学、合理且符合学生发展趋势的学校管理制度,规范学校管理,落实依法治校,在学校内构建完善的教师及学生管理体系[7]。在教师方面,学校的制度需趋向于“人性化”,可在原本固有假期的基础上增添“亲情假”乃至“情绪假”,尽可能解决教职工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实际困难,同时真正依据国家标准令教职工的待遇状况实现提高。而在学生方面,首先需要对学籍管理进行改善,依照规章制度做好学生的学籍注册及休学、复学管理;同时,招生制度亦需遵循《民办教育促进法》,遵循“就近优先、双向选择”的招生原则,保障学生公平受教育的权利;除此之外,还需严格控制学生在校的活动时间,对学生作息、体育锻炼、社会实践及在校活动的时间做出严谨规定并严格执行,以此减轻学生压力。

结语: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近年来我国在党的领导下已然建成了世界上首屈一指的教育体系,教育的总体水平亦处于世界前列,融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念的教育模式初步成型,但就目前而言,我国于城乡教育方面仍存着较大差距,师资力量差距较大等问题仍然十分明显。针对该类问题,无论城镇方还是乡村方皆应突破以往的发展桎梏,找寻以往的问题并对症下药,力促城镇与乡村的优质均衡,全面加快城乡教育一体化的发展改革进程,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才基础,为未来社会主义发展培养高素质的接班人,真正实现“教育强国”。

参考文献

[1]叶青燕."黄泥巴"与"橡皮泥"-城乡学前教育均衡发展的实践与探索[J].亚太教育,2020,(5):45-46.

[2]卞学昌,张永丰.特色课堂促动力 城乡联研激活力——沂水县教育脱贫支教实践[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20,(6):15-16.

[3]董明.城乡结合部小学生的家庭教育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影响研究[J].中外交流,2020,27(1):190-191.

镇巴县泾洋街道办拉溪塘小学 何朝斌

猜你喜欢

师资队伍教育改革
高职院校卓越师资队伍建设途径探析
关于推进实战化教学的思考
职业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研究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新闻传播教育困境与革新路径
浅谈“EEPO有效教育方式”
学有所悟,学有所乐
任务型教学在初中英语听说课教学的应用研究
浅谈大学教改中创新型的物理试验问题
民办高校师资队伍发展制约因素的探讨
动物医学专业面向官方兽医与执业兽医教育改革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