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岗位需求导向下的中职计算机专业课程建设

2020-05-31杨晶

教育周报·教育论坛 2020年52期
关键词:岗位需求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

摘要:我国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坚持创新,对课程体系进行改革,并基于岗位需求导向做出研究,从而确保学生更好发展。

关键词:课程体系 计算机专业 岗位需求

市场经济深入发展,企业对人才的要求也变得越来越高,尤其是计算机人才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理论功底,还要具有高水平的操作能力,只有坚持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才能达成教学目标。我国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坚持创新,对课程体系进行改革,并基于岗位需求导向做出研究,从而确保学生更好发展。如何确立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的课程并进行相应的教学模式改革,以适应目前计算机行业的社会需求,就显得尤为重要。本人从事职业教育二十余年,对本校的计算机专业大胆地进行了教学改革,并初有成效,现将主要举措表述如下:

一、中职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

(一)培养方向与社会需求不一致

我国的产业主要以劳动密集型结构为主,这就要求中职学校在进行计算机教学工作的时候,必须加强学生操作技术的培养。而就目前中职学校计算机教学工作来看,在进行计算机教学工作时,大部分的中职学校设定的专业目标过于广泛,造成学生虽然有着广阔的知识面,但所学的知识却不深入,导致学生没有突出的一技之长,从而不能满足当今社会的需求,使得中职学校出现毕业生就业率不高的现象。

(二)课程设置不合理,缺乏实际应用

由于计算机是一门对实践能力要求比较高的学科,因此,在计算机的教学过程中比较重视技术实践的应用。但是大部分的中职学校在进行计算机教学活动时,开设的多为纯理论性的课程,而缺乏实际的操作课程,这就造成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理解不足,逐渐产生厌学的情绪,从而影响到计算机的教学质量。

(三)教师缺乏操作经验,无法进行经验教学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导者,教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教学的质量。一般来说,中职学校的计算机教师承担着理论教学以及实践教学的任务,但由于中职计算机教师长久以来的教育工作,使得他们的理论知识十分扎实,然而由于很少参与到计算机的项目建设中去,使得他们相应的实践经验比较缺乏,从而无法对学生进行实践经验的教学工作,从而影响到学生所学知识的学以致用。

二、中职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设置

课程体系是教学的主体,课程设置直接影响课程体系给教学带来的影响。

中职学校计算机在课程设置的时候要有所针对性,使得学生学习的知识能够与社会的需求相适应。在设置课程时,首先就是要紧密结合计算机教学的培养目标,从而设置能够满足当前社会技术需求的课程。同时,在进行课程的设置过程中,要考虑到学生之间存在的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从而保证学生自我个性的张扬,并且保证计算机专业特色的突出。此外,在进行以岗位需求导向下的中职学校计算机教育过程中,在合理设置必修课程的同时,增设多种选修课程,使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喜好选修课程,尽可能的掌握一到两门课程,以便增加就业时的资本。

三、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的改革

“岗位需求导向下”的中职教育,其特点和功能的定位,启发我们形成这样的教学模式:紧盯就业市场—分析岗位需求—列出典型工作任务—提炼出岗位“核心能力”—对应知识与方法—对应专业“课程”—实施有效地教学与训练。传统的“班级授课制”已不能适应市场对岗位人才的需求,如何做到使学生毕业即就业,上岗即顶岗,即完全使学校与企业对接,实现“零距离”,是学校教学首先需要研討的问题。计算机技术发展迅速,知识变化日新月异,要做到这一点,显得尤为重要,除了教师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水平,更新观念外,还要寻求一种新的更适合学生学习教学方法。改变从前传统的授课方式,采用学科集中授课,集中实习训练的方式,强化学生技能操作,同时校内实习与校外实习相结合,加大学生实习力度,提高学生操作水平;启动“模块教学法”,以任务为驱动,让学生通过探索操作,将理论知识灵活运用,提高学生的自主性与创新能力。

四、加大实习力度,改进实习方式

实现就业学生与企业对接的“零距离”接轨,就必须加大学生的的实习力度,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为此除了完成实习计划与技能考核标准外,还要加强校企合作,实施“派出去,请进来”政策,即将就业的学生安排到各个相关的用人单位去实习,并适时反馈信息,加强实习调整,改进实习内容及方式方法;二是聘请相关企业的技术人才来我校做讲座或进行手把手的技术指导,使学生在走向工作岗位前对自己将要应任岗位有一个正确的定位。

五、整合课程体系,开发校本教材

比较国内外培养计算机专业人才及培养教材方面的经验,突破传统结构单一的课程模式,围绕专业核心技能和关键技术,优化教学内容,构建教学内容与岗位需求“零间距”的课程模块,开发并使用校本教材,并通过具体的教学实践,不断完善修订教材内容,使其更加具有针对性、实用性。确立适应社会人才需求的专业课程体系,将社会的需求与学生的学习需求有机统一,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掌握目前社会计算机行业相关知识技能;主干学科编撰以职业岗位能力培养为核心的校本教材,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与从业能力。到目前为止,我校已开发了《计算机应用基础》、《图形图像处理——Photoshop cs6》、《动画设计与制作——Flash cs6》等几本应用性较强的校本教材,起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中职学校的计算机课程作为教学的主要内容,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也是时代要求人才必须掌握的主要知识。在新的背景下,中职学校必须坚持改革计算机教学体系,坚持创新教学内容,利用好现有的学校资源完善课程内容,坚持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并设置科学的课程,逐步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

参考文献:

[1]蔡程程, 冯娜. 浅谈以.岗位需求导向下的通信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J]. 通讯世界, 2017(21):343-344.

[2]赵庆栋. 中职计算机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初探[J]. 现代职业教育, 2017(5):33-35.

辽宁省凌源市职业教育中心 杨晶

猜你喜欢

岗位需求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
新工科背景下计算机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探究
高职计算机专业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的实践路径
三维视角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中职计算机专业产教融合混合式教学研究与实践
“艺养教育”凝练与艺美课程体系建设
计算机专业中外合作办学中引进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装备实践课程几种教学方法探析
基于岗位需求的青年教师一体化培养模式研究
基于岗位需求的市场营销专业教学改革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