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校本化职业感知课程的研究与实践

2020-05-31马虹亚

教育周报·教育论坛 2020年52期
关键词:课程建设

【内容摘要】校本化课程是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有利于充分挖掘学生的个性潜能优势,促进学生的个性全面和谐发展。我校的职业体验校本课程,从“童心”出发,力求让儿童爱上课程,学有所得,同时又能初步憧憬自己的职业理想。

【关键词】 职业感知 童心体验 课程建设

一、梳理整合 精心建构,让“童心”初识“职业”

让学生参与职业感知,有助于学生尽早发现自己的特长、兴趣和潜力,从而实现个人未来职业选择与事业发展的精准定位与优化。为切实推进课程建设工作,学校将原有体验性的实践活动和碎片化的校本课程整合,建构起模拟社会、体验角色的职业感知课程——“童心乐园”职业大体验。

1.调查探寻,“童心”所向职业

到底学生对哪些职业感兴趣?他们对学校原有的《小精灵探职场》哪些内容是喜欢的,哪些需要升级或者舍弃,围绕这些困惑开展了调研。

根据调研情况,我们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三十余种职业进行梳理和挖掘,保留了原来职业感知活动中学生喜闻乐见的,重整了部分课程,又大力开发了大量全新的课程。推出了低、中、高三个年段30多门的职业体验课程。

2.设置目标,开发新的课程教材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结合职业感知教育形态特征,为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制定相应的目标和教育形式。

实验老师通过前期的实践,又重新审视了职业课程新的目标和内容,认真撰写课程纲要,开发了融学科融实践和趣味的职业教材。

二、 多維联动 立体实施 ,让“童心”进入“职业”

职业感知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上下联动,内外协调”,我们构建起社会、学校、家庭三位一体的联动实施方式。

1.依托校内场馆的体验式实施

亲身经历和直接经验对于体验的形成有着特殊的意义,学校精心打造了多个特色鲜明、深受孩子喜欢的职业场所。

“小医院”职业体验室:小医院设备齐全、色彩亮丽。小医生们穿上白大褂,挂上听诊器,学习包扎绷带、进行体温测量、检查口腔……俨然像一个经验丰富的医生。

“小交警”交通岗:斑马线和红路灯组成的交通岗是小交警的舞台,孩子们不仅学会了指挥交通的技能,更是感受到了交警叔叔们身上的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2.依托社区基地的项目化实施

学校依托周边的社区、环境资源,积极扩充学生职业体验和劳动实践的活动场地。利用“工商银行”、“中医馆”等基地,让学生开展“财智”项目、“中草药”项目研究。借助镇海自然水厂,环境检测站、高科技的经济开发区等基地开展环保、科技项目研究。

学生案例分享:

◆项目分组:我们分成三个小组,调查组、探究组和实验组进行研究。调查组到小区周边、校内和家庭三个地方开展调查;探究组在取得的这些调查数据基础上,去污水处理厂了解污水处理的设施、设备及处理工序;实验组将前面两组的数据和了解到的污水处理工序进行了研究,设计制作家用小型污水处理器。

◆探究过程:

子项目一:生活污水大调查(调查组)

●我们在小区周边、家庭、学校进行了调查,发现生活用水、污水的排放量实在是太大了!

子项目二:生活污水我探究(探究组)

●看到这些数据,我们开始思考怎么处理这些生活污水,发挥它们的作用。在李叔叔带领下,我们参观了镇海区的污水处理厂,知道了镇海污水处理厂是专门处理生活污水的,一天的处理量大约是4~6万吨。要处理成可以排放的水要经过多种方法、多道工序呢!

子项目三:污水处理小实验(实验组)

●如果我们自己能简单处理好污水,不仅能减小排放,还能减小污水处理厂负担呢!于是,我们就设想制作一个在家或在学校使用的小型污水处理器。这是我们的前后三次的设计图。

垂直设计的目的是跟现在的下水管配套。设计最关键的还是在过滤材料的选择上,我们第一次设计的过滤装置中的过滤材料是随机放的,发现过滤效果并不理想,后来我们参考了学校直饮水机滤芯的过滤方式,和探究组的同学进行了商量,最后确定了这种过滤顺序和过滤材料。

◆展示评价:

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实验组的同学还将这个设计搬进了教室,进行了实验演示:

我们用水质检测器现场对净水效果进行了初步检测:没处理前的污水TDS值有400多,经过处理后变成了200多,从表面看,水也干净了许多。我们设计的这个简易装置净水能力还是不错的。

在项目化学习过程中,学生面对真实的世界、真实的问题,自始至终真实地参与、实践、体验和感受。

3.依托家庭环境的生活化实施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务劳动对孩子的动作技能、认知能力的发展以及责任感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联合家长的力量,结合设置家庭职业岗位,开展“家庭职业体验日”活动,让孩子们学习劳动技能,参与学校竞聘,以此培养他们的主人翁意识与责任感。

三、积极评价 成功体验,让“童心”常驻“职业”

在以往的各种特色课程的建设中,笔者发现学生最大的不足就是参与热情呈先高后低的下降。在新的一轮职业体验课程中,为了改变这一状态,老师们从教学评价、职业追踪、选课频率等方面花了工夫,力图让学生在职业体验中,永保参与热情。

1.积极评价,促“童心”成长

学生在职业课程中的成长需要获得老师和同学的认可。由此学校打造了一套职业童心币。每节课结束后,同学们根据表现可以获得相应额度的童心币。这些童心币可以兑换学校的童心剧场的门票,可以到“小超市”购买自己喜欢的物品,到“嘉年华”中去体验自己心仪的项目。这样的奖励,看得见,摸得着,激发学生更积极主动地参与课程。

2.职业追踪,延“职业”生命

每个学期,学校都会开展丰富的职业评价展示活动,并进行职业的追踪,确保职业课程永保活动力,让每个学生有新的职业生长点。学校的职业体验校本课程,从课程的设置、实施、评价,都充分挖掘了学生的个性潜能优势,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全面和谐发展。从“童心”出发,力求让儿童爱上课程,在课程童趣化的课堂中,快乐成长。

【参考文献】

1.《国家九年义务教育课程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

2.《校本课程开发》,四川教育出版社,2002.

宁波市镇海区艺术实验小学 马虹亚

猜你喜欢

课程建设
优化措施,提高能力
软件工程应用型课程建设与实践
“需求导向”视域中地方高校音乐专业的声乐教学构建
基于工程教育认证的《软件工程》课程教学质量建设研究 
高职机械类专业“CAD图形设计”课程建设
MOOC时代创新区域教师培训课程建设研究
《海图学》课程的建设与实践
“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课程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基于卓越计划的金属结构材料课程实践化改革与建设
资源、生态与环境学科群体系下普通地质学课程建设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