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北京东堂室内历史环境保护与修复策略的研究

2020-05-31沈妍君杨忠军张爱莉ShenYanjunYangZhongjunZhangAili

家具与室内装饰 2020年3期
关键词:教堂空间历史

■沈妍君 杨忠军 张爱莉 Shen Yanjun & Yang Zhongjun & Zhang Aili

(北京工业大学,北京 100124)

在建筑遗产的保护越来越受到重视的今天,一类融汇了东西方设计文化的文物建筑也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1655年葡萄牙传教士安文思和意大利传教士利类思在北京创建了天主教东堂,自此,这座西式教堂在东方大国经历了几百年的岁月,成为了弥足珍贵的建筑遗产。

1 概况与现状

近现代建筑遗产是正在使用的“活态遗产”,教堂建筑更能体现东西方文化与艺术的融合。本文以北京王府井天主堂——东堂为例,进行室内历史环境保护与修复研究。

1.1 东堂概况

东堂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北京四大天主教堂之一,初建于1655年,名为“圣若瑟教堂”[1]。三百多年来,东堂经历了朝廷回收、地震、火灾等事故,经历了多次修整重建。1904年,王府井天主教堂第四次重建,即今日我们所见的北京王府井天主堂[2]。整体来说,现如今整体留存情况较为良好,室内空间格局布置合理,诸多具有时代印记的室内装饰装被保留了下来(图1-图3)。

但是,由于早年间保护修复技术手段不成熟,价值评估体系过于单一等各种原因,东堂的室内历史环境受到的保护性损害也不在少数。为了将现有的室内历史环境最大限度地保存下来,不再出现“修旧如新”的保护性破坏,同时也为将来更优手段的修复技术打下良好基础,应该尽快建立科学完整的修复体系,对东堂进行保护与修复。

1.2 东堂的使用现状及病害

1.2.1 现场使用情况调查

东堂现如今是王府井大街一处地标性建筑,教徒与游客络绎不绝,作者在寻访过程中较为轻松就找到了东堂。东堂如今的认知度很高,原本的宗教意义、传教功能并未衰退,其在社会中的作用和地位逐步上升。从建筑遗产的保护意义角度来看,不仅有利于对东堂进行有效地保护与修复,而且有利于对历史信息和科学文化价值的留存。

1.2.2 病害现状

此次主要围绕东堂室内建筑材料的破损程度展开调研,分析病害现状,从而指导制定保护修复策略。通过进入现场对病害位置拍照、取样,确定破损材料和破损部位,测量破损尺寸等环节,详实记录现场病害信息。

根据调研结果,东堂室内病害较少的部位有墙面、天花、圣坛等。相对来说病害较多的位置有立柱、地面、室内陈设等。室内新增添了两处立柱以支撑唱经台,新立柱的油漆略有剥落,其他立柱的柱础有诸多不同程度的缺角,少数立柱上的壁画有少许裂缝。砖石地面破损处较多,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教堂内的行走。室内陈设多数较为陈旧,有多处油漆剥落(图4-图6)。

2 东堂室内环境与装饰艺术的构成

东堂是罗曼式教堂的典型代表[3],建筑平面为“拉丁十字式”,沿东西向轴线呈南北对称。主入口设在西侧,并有门廊。堂内由东西向两列共计18圆形砖柱分为中厅和侧廊,侧廊在接近西面主入口的南北尽端设有楼梯间,通至二层楼层。中厅较侧廊宽阔,末端设有祭台。祭台后端设一个小圣堂,圣堂两翼各自连接一个近似方形的更衣室,整个平面呈现“十字”形。

室内空间最高约达14米,拱形吊顶。从入口看过去,内部空间因为柱式、拱环、细肋结构及花形木雕构成逐层递进的韵律感(图7-图9)。

■图1-图3 东堂建筑外立面及周边环境

■图4-图6 东堂室内环境现状及病害

■图7-图9 东堂室内环境及装饰艺术

2.1 空间形态与布局

依据教堂内部空间功能可将空间分为以下五类:联系教堂内外的门廊空间,体量最大的礼拜大厅空间,作为教堂核心的圣坛空间,位于圣坛两翼处的附属空间,以及二层的唱经台空间。

2.1.1 门廊空间

门廊为教堂内与教堂外的过渡空间。东堂的拱廊增加了建筑主入口处空间的丰富性与韵律感,是北京教堂建筑所特有的。中国门廊结构形式与西方教堂建筑的完美结合,体现了东西方建筑空间设计的文化交融[4]。拱廊的东侧为通向教堂的三个入口,西侧为正立面三个拱形门洞,南北端头也为拱形门洞,内部封闭的墙面与外部透空的门洞相映出现,形成了似开似合的空间,既封闭又开放。入口处的内层门洞上镶嵌拱形双扇红木漆门,其拱面雕刻精致花纹,辅以廊内的中式壁灯的照明,营造出拱廊空间丰富的光影变化。

目前教堂对外开放,主入口的三扇门仅开放最靠南边的一扇,方便教堂管理来往进出人员。拱廊内的东西墙面设置了宣传窗栏,让人们在进入教堂之前对天主教以及近期的活动有所了解。

2.1.2 礼拜大厅空间

礼拜大厅为教堂内部体量最大的空间。进入正门之后,映入眼帘的大空间即为礼拜大厅。礼拜大厅是高约14米的纵长空间,虽为筒板瓦两坡屋顶,但内部做成拱形吊顶。堂内由两列纵向的18根圆柱分为中厅和侧廊,中厅横向空间为8米,纵向空间为40米,比较宽阔,侧廊横向空间为5米,比较狭窄,两者之间几乎没有设置高差。18根柱子通高两层,并在檐部向四个方向分别发券,形成拱顶的拱环造型以及双侧的拱廊结构。相邻拱环之间设置十字交叉的细肋构件,并在交叉位置饰花瓣形木雕。由入口观看,重复、连续出现的柱式、拱环、细肋结构及花形木雕构成逐层递进的韵律感,将人们的视线导向中厅尽端。

大厅圆形木柱与侧廊两壁的方形壁柱相对排列并且均匀分布,使得中厅和侧廊空间的划分整齐有逻辑性。中厅、侧廊分别放置木制软包的桌子和跪凳。侧廊壁柱的檐部发券形成节奏感明确的连续拱环,相邻壁柱之间拱形长条窗。圆柱、木柱、拱环、拱窗窗框粉刷一致储黄色大理石纹,渲染出庄重、严肃的气氛。长窗之下悬挂16幅耶稣受难的壁画。

2.1.3 圣坛空间

圣坛有内外两套空间构成,位于两级台阶之上并由栏杆维护,体现“的伟大与人的渺小,以及“天堂”与人间两个世界的区别。半圆弯顶罩于独具特色的白色小亭之上,象征“圆天”以示为“神”的居所,同时也是教徒祈求上帝赐予恩惠和幸福的体现。

方形小亭由四根柱身设细密凹槽的白色石柱支撑,上覆涡卷曲线构成的精致小顶,其中宝顶和石柱柱头部分为外罩清漆的深色木雕,使白色小亭的细部得到重点强调,圣洁而不失庄重,并与室外广场的圣母亭形成风格上的统一。小亭周身围绕四根圆柱,圆柱顶端分别向两个方向发券并结合半圆弯窿吊顶构成中厅和侧廊拱顶的延伸。小亭之后为供奉十字架的祭台,悬挂圣若瑟怀抱耶稣的画布。两侧的楔形墙壁分别设小祭坛以供奉圣母玛利亚和圣若瑟。

2.1.4 唱经台空间

唱经台空间为教堂唱经班唱经之所,位于西侧主入口内部的上方,经由左手边的小门上楼梯到达。教堂在改造的过程中在唱经台上新放置了管风琴,原本的柱子跨度过大,不足以支撑管风琴的重量,因此在下方新加了两根立柱。唱经台的底面是一个曲线的弧形平面,被柱子分为三部分,正中较宽,弧度凸出,两侧较窄而向内凹,构成边缘为曲线的平面。三个空间吊顶与中厅侧廊统一,是有十字交叉构件的拱形结构。西侧墙面有6根壁柱,壁柱之间设置三个半圆拱窗,窗套为木制并粉刷大理石纹,镶嵌的彩绘玻璃图案多样、色彩丰富。正中拱形窗两侧的壁柱之间作拱形造型丰富墙面。

教堂的整个内部空间,无论是中厅、侧廊,还是夹层与圣坛空间,都充满“拱”的语言,并且拱廊结构、拱环造型由圆柱和木柱以一定的秩序连接为一个统一的整体,渲染出幽静而又严肃的气氛。

2.2 材质与色彩

2.2.1 材质

建筑主体采用的是砖木结构,外墙为青砖清水墙,屋顶为木结构外加筒板瓦。精致的砖雕,深红色的木门和木窗框,彩色玻璃,构成了丰富的外立面。内部空间上,中央两排木柱用的是东北松,粉刷大理石条纹,柱顶为木雕后涂漆。檐部的几层方形线脚从上而下叠涩至柱头,柱头为具有中式风格的储红色雕刻,柱础为红色双层盘形,位于方形青石基座之上。壁柱为方形砖柱,造型相对简洁。两种柱式虽形状不同,却用同样的颜色、相似的造型,以对比和微差求得统一。木墙裙外粉刷深红色油漆,白色涂料的内墙,理石条纹状的拱肋。门套为砖砌抹灰,外粉刷大理石纹路墨画。不同材料的运用,丰富了内部空间的造型,把教堂的气氛渲染得十分强烈。

2.2.2 色彩

东堂整体色彩古朴典雅,外立面因采用青砖清水墙配合白色抹灰门窗框而呈现出灰白色调,沉稳大气,有地标性教堂建筑的风范。内部墙面为白色涂料,典雅素淡,不喧宾夺主。各处柱子和拱肋的大理石条纹贴近自然,呈现出棕黑色调,如同老树的树皮。室内其他装饰部分多用红色,如门、柱础、栏杆扶手、地毯、跪凳等部分。室内陈设多为白色,如二层唱经台的宝瓶状栏杆和圣水钵等。整个室内空间的色彩环境庄严肃穆,彩色玻璃透过的自然光和水晶吊灯的迷蒙光线更为室内添上了神秘的色彩。

2.3 光环境

东堂的室内光环境由两部分组成:自然光和人工光。除此之外,教堂还设置了现代化的应急灯,以备突然断电或设备故障时照明使用。

东堂的自然光来自于墙壁上的拱形竖向长条窗。竖向的长条窗与室内的立柱相呼应,凸显了教堂内部空间竖向的线条感。彩色玻璃将人工和自然巧妙地结合,自身的透光性保证了室内的亮度满足空间的日常使用,其折射的彩光明暗交汇,光影流转,充满神秘,让置身其中的教徒恍惚间宛如经受着神的洗礼[5]。多次的毁坏与整修使教堂原有的彩色玻璃不复存在,现在东堂的的玻璃内附彩色贴纸来形成彩窗的效果。整体来讲,在白天的情况下,教堂内部几乎仅采用自然光照明,室内光线相比普通建筑物稍暗,经由彩色花窗射入的光线相对昏暗,渲染了教堂内部神秘的宗教氛围。

教堂内部的人工光源主要为吊灯照明。吊灯由拱肋处垂直向下,灯具处于人体工学中的可视范围之内,相比于拱顶,更接近地面。吊灯与灯线如长条窗和立柱一样,构成了竖向空间设计语言的组成部分。夜间无自然光照明时,吊灯的低色温光使整个教堂笼罩在暖光之中,在这样的光环境中进行的宗教活动更具有抚慰人心的力量。无论是白天还是夜晚,造型繁复奢华的水晶吊灯都烘托了教堂内部的神秘氛围,营造了浓厚的宗教感。另一处人工光源为圣坛内部的神龛,神龛内部夹层24小时发出金色的圣光,从背部照射着神龛内的十字架和被钉在十字架上的耶稣基督。此处光源更强调了圣坛的空间核心地位,吸引着人们的目光,成为整个教堂内部空间的视觉中心。

3 东堂室内历史环境保护与修复策略

3.1 东堂室内历史环境的价值

3.1.1 历史价值

东堂始建于1651年,在这三百多年当中,东堂经历了多次被毁与重建,历经朝廷回收、地震、火灾等大型事故,最近的一次大型重建发生在1904年,历时一年修建完成,恢复了之前的规模和形制,即今时今日我们所见的北京王府井天主堂。1980年,东堂在政府拨款下进行大规模维修;1988年,东堂的附属建筑在王府井大街改造工程下被拆除;2000年,东堂在北京市政府的拨款下再次进行整体修建和夜景设计。

意大利建筑师博依托(Camillo Boito,1835--1914)在他的“文献性修复”理论中提出,“建筑遗产,不仅具有建筑研究价值,更有重要的历史文献作用,向我们解释和描绘着人们世世代代经历过的各种历史事实”[6]。如今,东堂这座重点文物保护建筑不仅是北京市的一处景观,更是融合了多种中西元素的“活态建筑遗产”。其室内历史环境融合和传承了数百年来的宗教建筑风格,记录了最近一百年来数个时间节点的建设和修整痕迹,具有丰富而不可替代的历史价值。

3.1.2 使用价值

东堂在1990年被北京市文物管理局列为北京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于2013年成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东堂是中西建筑融合的典范,是北京城内建立的第二所天主教堂,与西直门教堂(西堂)、宣武门天主堂(南堂)、西什库教堂(北堂)合称为北京四大天主教堂[7]。东堂地理位置偏东,位于北京市东城区王府井大街7 4号,是一座开放式天主教堂,除正常教会活动以外,还接待中外游客的参观游览。

东堂现行的政策为每周一至周日上午8:00-11:00和下午14:00-17:00对游人开放,游人可二十四小时自由参观广场与教堂外部,每天除二层唱经台和圣坛两翼处的更衣所外都有六小时的开放时间。教堂内部有天主教工作人员为游人做介绍、讲解教义、传道,但不允许游人拍照。整个内部空间庄严肃穆,使人心生敬畏。东堂的弥撒时间是每天早上和周末的晚上,每天有数个时间段可供选择。

建筑遗产的基本属性是使用,东堂在几百年后的今天依然发挥着使用价值,本身也是一种转换和更新,能够更好地避免闲置荒废,适应新时代的需求[8]。

3.2 东堂室内历史环境保护与修复原则

在对珍贵的文物建筑保护修复过程中,难免遇到诸多难以抉择的问题。举个例子,东堂现如今依然承担着宗教功能,每日都有数百名教众和游客出入,其室内需要添加现代化技术的设备和便民设施以服务使用者。那么这些添加是否合理?是否与室内历史环境保护相冲突?建筑遗产的室内历史环境保护和修复的原则和底线是什么?为此,在对东堂室内历史环境做出保护和修复之前,结合《2015中国文物古迹保护准则》(下文省略为“《准则》”)明确了以下这些原则。

3.2.1 不改变原状的保护原则

《准则》第9条中说到,不改变原状是文物古迹保护的要义[9]。这就意味着一切对文物古迹进行保护的行为,都应以不改变其原状为基础。从1964年《威尼斯宪章》,到1994年日本《关于原真性的奈良文件》,再到进入我国文物建筑保护的视野,这一保护原则越来越显示出其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它意味着保护者应完整地保护建筑遗产在历史过程中所形成的真实价值,同时保护体现这种价值的状态[10]。无论对东堂做出怎样的保护和修复,都应有效地保护东堂的室内历史、文化环境,不改变其原状。但有一点需要注意,“原状”的判定应有具体科学的理论支持,具有三百多年历史的东堂如今的室内历史环境具有多个历史阶段的原状,正如《准则》中所述“历史上多次进行干预后保留至今的各种状态,应详细鉴别论证,确定各个部位和各个构件价值,以确定原状应包含的全部内容”,切记在判断时不可武断。

3.2.2 实性的修复原则

《准则》第10条中说到,文物古迹的保护是对其价值、价值载体及其环境等体现文物古迹价值的各个要素的完整保护,文物古迹在历史演化过程中形成的包括各个时代特征、具有价值的物质遗存都应得到尊重[9]。这意味着在修复文物建筑时应以真实性为核心。东堂室内环境艺术的真实性、材料和实体的真实性、功能与使用的真实性、装饰艺术与传统技术的真实性、背景与文脉的真实性都需要在制定修复策略时得到重视。

3.2.3 最低限度干预原则

《准则》第11条中说到,应当把干预限制在保证文物古迹安全的程度上,为减少对文物古迹的干预,应对文物古迹采取预防性保护[10]。上文所述的在东堂室内添加高新技术设备以及服务教众的宗教用品,可在遵循此条原则的基础上加以实施。举个例子,东堂作为人流量较大的游览胜地,也是北京市中心王府井地区的地标性建筑,需要增设室内监控装置。在安装室内摄像头时,不得破坏室内界面的完整性,也不得损坏室内墙壁装饰彩画。

3.3 东堂室内历史环境保护与修复目标

为了将现有的室内历史环境最大限度地保存下来,不再出现“修旧如新”的保护性破坏,同时也为将来更优手段的修复技术打下良好基础,应该尽快建立科学完整的修复体系,对东堂进行保护与修复。东堂室内历史环境的保护与修复,可以让东堂在继续投入使用的过程中,最大限度留存有历史意义的室内环境因子,使之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消逝在岁月之中或毁于保护性破坏。除了对东堂建筑本身的意义之外,东堂室内历史环境的保护与修复也将是近现代保护建筑室内历史环境研究体系中浓墨重彩的一笔,为其他的文物建筑保护提供了重要依据和参考资料。

3.4 保护策略

东堂作为全国性质的文物保护单位,要根据它所划入的文物保护级别来确定相应的保护策略。除此之外,应在此基础之上,以建筑遗产价值评估的方法为依据,综合考虑其保护现状和使用情况,对东堂建筑室内历史环境做出价值评估。此次东堂室内历史环境保护策略的制定,首先进行充分的现状调研和细致的室内测绘,对历史资料如历史照片和文献资料进行研究,确立合理的修复模式、修旧如旧的材料选取、契合环境的构造方法,参考其他北京市建筑遗产、其他同时期天主教堂的室内环境的艺术样式,并且考虑社会环境、经济水平和建筑工艺水准等影响因子,最终准确合理地制定对东堂室内历史环境的保护策略[11]。

3.4.1 实体装修保护策略

对于东堂来说,梁柱是室内装修特征的主要要素之一。绝大多数梁柱除了表面略有剥落、柱础损坏缺角等,东北松的木柱和砖石的壁柱结构方面依然坚实可用,应对之进行原貌保存。东堂入口处有两处柱子非1904年第五代东堂的原物,而是本世纪初为支撑放置了沉重的管风琴的二层唱经台新设的,相对来说不如其他柱子有年代感,表面涂层花纹相同但更为平整。这两根柱子已成为建筑主体结构的一部分,应予以保留。东堂的柱子和拱肋表面均有大理石条纹的涂漆,需要日常清洁保护。在柱上悬挂电视机、摄像头等装置时应不设钉、胶,以免现代化设备对教堂实体产生不可逆的损害。东堂的门扇和窗框为木材,已经因风化、开裂、残缺、松动、腐烂被更换,因无确切复原依据,应对现状进行维修和加固,不必拆新换旧。东堂彩窗为教堂建筑典型元素,应重点保护,定时拆卸清洗以清除污垢,对有裂缝或破裂的玻璃应采取填缝或粘合等修补措施,并对暗淡褪色的颜料加以修复。彩色玻璃的修复可参照哈佛大学纪念馆的修复实践案例。

3.4.2 室内界面装修保护策略

东堂室内相对来说损毁较严重的部位便是地面。东堂地面装修材质为水泥砖块,年久磨损,许多部位已出现凹凸不平、裂缝、残缺、污损等状况。东堂是对外开放的天主教堂,考虑其使用功能,且使用人群较大比例为老人,因而需抢救性保护和修复。在修复时,应选择教堂不对外开放的时段,对污垢进行清洗,修补破损和裂缝部分。考虑到教堂的使用,应将修复工程分批次进行。墙面与顶面的装修材料为普通白色涂料,目前暂无修复的必要,做好清洁保护即可,日后所需的修复也较为简单。

3.5 修复策略

第五代东堂是20世纪初期北京地区天主教堂的代表性建筑,具有极高的本体价值,且残破程度未影响到室内装修本体的保存和价值,其历史风貌的留存显然比顺应时代潮流的翻新重要得多。因此,东堂的修复应较大限度地还原建筑原有的状态,保持教堂原本的宗教色彩和年代特色。从修复模式来讲,应采用“零干预”或“低干预”的修复模式。那么该如何判断到底选择哪一种修复模式呢?相对来说,“零干预”的修复模式一般应用于残破性相关价值极高的文物建筑,即文物建筑的残缺与著名历史人物、事件相关,或文物建筑的残缺美会带来人们精神、情感上的共鸣,如圆明园等。而对于东堂来说,其室内环境老化、残损是时间流逝和人类活动带来的自然现象,并非历史重大事件等原因造成,虽具有一定残破性,但相关价值不足以抵消因室内装修本体的不完整而造成的使用和安全问题。因此,东堂应采取“低干预”的修复模式。

在确定“低干预”修复模式的基础上,可进一步制定东堂室内历史环境的修复策略。一方面,在低干预度的情况下,尽量还原东堂室内历史环境从前的状态,尽可能使用相似甚至相同的工艺,并维护现有的装修艺术风格和构造特点,保持色彩色调、装修材料的一致。修复后做到远看修旧如旧,新旧如一,近看新旧有别,能分辨后期修复和原始遗存[12-13]。另一方面,从东堂的使用价值角度考虑,可考虑增设可逆的室内设备或打造服务性功能空间,如现代化视频设备、防火设施,阅读空间、小型博物馆等[14]。新增的设备应与东堂整体风格相适应、色调相一致,不应因使用价值的锦上添花而牺牲本体价值和整体性。

4 结语

合理有效、适宜性的保护和修复策略,是决定室内历史环境和装饰艺术保护与修复实践成功与否的关键。详细而充分的调研和分析,坚持不改变原状、真实性和低干预原则,慎重处理好室内历史环境和装饰艺术保护、修复和更新的关系,采取适宜性保护修复策略才是近现代建筑室内历史环境真正实现有效保护的对策。

猜你喜欢

教堂空间历史
空间是什么?
布尔诺Beatified Restituta教堂
《教堂之夜》
创享空间
新历史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
历史上的4月
QQ空间那点事
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