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电商开启“代理人”大潮
2020-05-30
一一效仿
物流是电商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物流,电商的服务链条就无法落地实现。沃尔玛前任总裁大卫·格拉斯曾经说过:“配送设施是沃尔玛成功的关键之一,如果说我们有什么比别人干得好的话,那就是配送中心。”大卫·格拉斯一句话道出了沃尔玛成功的秘诀。物品配送效率高不高,服务质量好不好,不仅是传统商超的成功密钥,同样也是电商企业的命脉所在。
基于物流对电商举足轻重的影响,自京东开始,电商巨头逐渐意识到建设物流壁垒的重要性。2020年,电商三巨头加码物流护城河,种种因素导致它们都选择了“代理人”方式,去深挖这条河防。
扶持“代理人”完善物流生态短板的“始作俑者”,非阿里莫属了—几年前成立菜鸟,通过占股形式将“三通一达一百世”招入自己麾下。
2015年5月,阿里创投等入股圆通速递,占股10.5%;2018年5月,阿里与菜鸟以13.8亿美元投资中通快递,持股为8.7%;2019年3月,阿里拿出46.6亿元人民币入股申通快递,持大约15%股权,未来很有可能继续增持;2020年5月,阿里宣布已持股韵达速递,持股比例为2%;今年,阿里在百世集团的持股比例也增至33%,加强了对百世快递的控制力度。
从近期各大快递公司的中报业绩来看,几家快递公司“中考成绩”还不错。根据各公司的财报显示,2020年上半年,位于第一梯队的快递公司市场占有率大部分有所上升。其中,中通快递、韵达速递、圆通速递、百世集团的市场占有率分别为21.5%、16.61%、12.55%和10.7%。加上申通快递10.38%,五家公司业务量共占71.74%的市场份额。
阿里这些“小弟”们已经掌握市场七成的份额,成为物流护城河中最宽、最深的一条河。正是这样的现状,加剧了京东的危机意识,才有了京东“封杀”申通快递的事件,而诸如此类的“封杀”已不是第一次。早在2017年时,京东就陆续停止与天天快递、百世快递等快递公司的合作,并关闭这些快递的服务接口,大有“非我族类不得进驻”的趋势。
2020年京东破天荒地在自营物流之外“下注”,因京东也意识到自营物流的局限性,自营物流虽然安全性高、配送速度快、用户体验感好,但亏损和高成本也是京东不得不面临的现实压力。京东物流已经连续亏损13年,此前刘强东甚至自曝,仅2018年亏损额就超过23亿元人民币。连年的亏损让京东也开始探索“代理人”模式,携手众邮快递打出组合拳,共同抵制阿里系物流网络的冲击。
众邮快递是京东今年3月启动的一家加盟制快递公司,与京东物流形成差异化互补,主打低价和电商件,聚焦于下沉市场。众邮快递发展很快,目前已覆盖了全国99%的四级地址。
除此之外,京东還累计参与了10起物流相关的投融资、并购事件。最近一起发生于8月14日,京东物流以30亿元人民币收购跨越速运,交易将于2020年第三季度完成。
阿里、京东的“代理人”举措,同样引起了拼多多的注意。作为快速发展起来的电商新秀,拼多多也是持续跟进。
拼多多将目光移至尚未被拉入“猫狗战局”的“印尼兔子”—极兔速递。该公司发展速度如其名一般,极兔速递于2015年在印度尼西亚成立,在东南亚7国已有成熟的网络布局。今年3月,极兔速递在中国起网,仅用两个月时间,其全网业务量已突破100万件,7月全网日订单量超500万单。
拼多多与极兔速递合作之外,还与国美旗下安迅物流达成了合作,安迅物流在全国拥有超过6 000个服务网点,将为拼多多的平台商家提供中大件物流、仓储及交付服务。
“代理人”模式缘何成为主流?
阿里是“代理人”模式的开山鼻祖,但物流壁垒的危机感却是京东启蒙的。京东于2007年开始自建物流,2012年正式注册物流公司。京东依靠自营物流带来的“颠覆性电商体验”快速开拓市场,致使阿里从过去“不做物流”的承诺中“反悔”,于2013年成立菜鸟。
菜鸟确实不只做物流,而是围绕“快递、仓配、跨境、末端、农村”五大核心网络开展物流服务。在阿里内部,定位于数据化分析、追踪的物流宝的代号是“天网”,而涉足实体仓储投资的菜鸟网络是“地网”。其中菜鸟开放给快递公司的技术,包括电子面单、智能分单、二段码、三段码以及五级地址库等都是免费的。
菜鸟一直探索利用技术降本为行业带来价格优势,例如将电子面单由两联单“瘦身”成一联单,光物料成本就下降60%,行业单均成本普遍下降到2元人民币左右。
2013年菜鸟成立时,社会物流成本为18%,至2019年这一比重已降为14.7%。也就是说,全行业升级协同下,社会物流成本一年可节省3.3万亿元人民币,这相当于上海2019全年GDP。
价格优势是与菜鸟紧密“捆绑”的“三通一达一百世”利器。反观京东,自营物流的高成本性,在价格上不占有优势,连年的亏损也让这种高效负债前行,步伐显得异常沉重。京东快递对外开放后,有用户吐槽其价格甚至比顺丰还要高,相比于其他快递的灵活度,自营的京东物流成本问题一直是块“心病”。
数据显示,从2013年至2019年,中国快递业务量从91.9亿件增至635.2亿件,7年飙升近7倍。“三通一达”一直占据很高的份额,京东、顺丰虽然“口碑”极好,可在快递单量上远远没有“吃掉”老对手的市场。
用户希望用上更高效的快递,但如果成本过于高昂,他们宁愿牺牲一些时间。对于一些时效性不强的物品,大部分人会选择“三通一达一百世”等公司的服务。价格敏感成为京东、顺丰的致命伤,这也是为何阿里系的几大快递,虽然在时效性上不及京东与顺丰,但仍然承担着市场绝大多数业务量的原因。
近几年,随着第三方物流规模的增长趋向平缓,物流公司也将结束开疆拓土的时代,随即开启精耕细作、以技术取胜的新时代。在云计算、大数据、机器学习和计算机视觉等技术的加持下,物流业将迎来全面的革命。
菜鸟也在积极开发技术,并将这些资源向“代理人”们开放,客观上提升了快递时效性与用户满意度。
阿里与“通达系”连接合作,通过人工智能、IoT和智能化网络等数字化布局为行业带来了显著变化。最直观的就是近几年“双11”爆仓现象已经消失了,并且每年“双11”的包裹量都在攀升,但是送达时长在缩短。2019年天猫“双11”的第1亿个包裹送达时间比2018年天猫“双11”提速约4个小时,仅用2.4天,2013年时这个数字还是9天。
回顾菜鸟的发展历程,我们看到了菜鸟对于快递行业数字化的赋能,以及快递行业信息化、智能化水平快速提升。而“通达系”与菜鸟之间的关系,也由最初的怀疑、抗拒到如今的全面合作,电商的快速发展亦离不开快递企业的高效物流服务支撑,二者相辅相成,共同成长。
菜鸟的“代理人”模式一跃成为香饽饽,但大潮的持续推进也离不开电商战略的调整,从战略上行转变为下行,下沉市场的助推也是功不可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