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重叙事策略下的人性书写

2020-05-30

语文建设·上 2020年1期
关键词:张翎全知物语

张翎的《流年物语》自2016年由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出版以来,便获得较多的关注。小说共十个章节,主要围绕三代人的故事展开,借助十种“ 物”的视角洞察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展现了贫穷与饥饿交织下的人性和欲望、坚持和妥协。

小说最突出的特点表现为叙事策略的革新,相比于张翎在2016年之前出版的作品,《流年物语》则在叙事上融入了编年体与纪传体的并行、限知视角与全知视角的交替、复调的多声部的技法,力图通过这三重叙事策略,在小说文本外部架构起“一双具有三百六十度视角的眼睛”。小说将河流、瓶子、麻雀等十个“ 物”的物语命名为章节标题,试图对它们作传,并对每个章节进行时段划分,在1953年~2009年这一横跨半个世纪的时间维度中串联起绵延的家族历史与复杂的人物关系,使文本兼备编年体和纪传体的特点。但章节倒叙、插叙手法的运用,又打破了传统编年体的时间脉络,在起伏跳宕的叙事节奏中呈现出历史与现代并峙的时空张力。

在视角的选择上,作者在每一个章节都选取了“一件与主人公密切相关的物件”,并由它来承担一个“ 全知者”的叙述者身份。这种视角看似是全知的,却在具体的叙事中又被赋予了第一人称限知视角的功能。在所有章节中,作者皆以“物”的限知视角开篇,通过第一人称“ 我”的口吻率先揭示“ 物”的身份与人物的密切关系,继而由全知视角转为限知视角深入人物生活的细枝末节。在此过程中,两种视角交错叙事,作者也刻意用两种字体行文,以区分“物我”视角与全知视角的自由切换,这为故事灌注了复调手法的多声部力量。

“ 物我”视角主要由麻雀、老鼠、流浪猫等弱小动物和钱包、手表、戒指等这类人物的物品构成,其作为限知视角的言说方式与其全知视角的客观冷静不同。限知视角“ 我”不仅表达出强烈的自我主观意识,而且在字里行间流露出天真、活泼、幽默的语气。这使得整个故事沉浸在复调的氛围中,既在十个“物”的多声部中书写重组,又在限知视角与全知视角的交替中完成了叙事风格的变奏。

此外,《流年物語》还在宏阔的家族叙事中洞察个体欲望对传统伦理秩序展开的挑战,借助“ 物语”揭露人性,以眼见为“ 虚”的笔调建构人性隐匿的“ 真实”。小说立足婚姻、爱情角度,集中描写了全崇武与朱静芬、全力与刘年、刘思源与狸猫这三代人的成长历程和情感选择,展现了人物在自我情欲放逐中对道德伦理的背叛。

统而言之,张翎的《流年物语》形式与内容并重,冷静与幽默同行,无论是在叙事策略的精心架构上,还是在个体欲望挑战传统伦理的书写上,都充斥着强烈的语言文体和思想意涵的试验性,对中国小说的创作具有现代意义。

猜你喜欢

张翎全知物语
冬日物语
萌虫物语
星月物语系列
全知,共情:教师团队培训的出发点
以家族伦理重释性别文化——严歌苓《妈阁是座城》与张翎《阵痛》之比较
三教合流——《水浒传》全知人物与宋江关系所折射的文化意蕴
《双城记》中全知叙述者的叙述声音研究
张翎新长篇《流年物语》尝试新写法
张翎小说《阵痛》里的他者形象
全知视角下的《心迷宫》文本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