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教学要点与难点

2020-05-30杨伟

语文建设·上 2020年1期
关键词:章回小说整本书红楼梦

杨伟

统编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下册专门设计一个整本书阅读单元,以《红楼梦》作为单元教学的内容,这种设计方式很新鲜,是以往的教材所没有的。如何落实到教学中,老师们可能有困惑,需要通过实践去探讨。本文只就《红楼梦》整本书阅读的教学要点和难点,提出一些不成熟的意见,供老师们备课时参考。

先来看如何确定单元教学目标,抓住教学要点。老师们备课一般会参照教材的单元导语,这也是必要的。单元导语比较简要,是两段话,前一段介绍《红楼梦》的文学史地位,后一段就是学习目标,包括五个要点:梳理小说情节,厘清人物关系,探究人物精神世界,整体把握小说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建构阅读长篇小说的方法和经验。这五个要点很重要,但仔细一想,与以往学习小说的教学目标似乎差不多。那么为何要专门用一个单元来教《红楼梦》阅读呢?在“教法”上与教一般短篇(或者长篇的片段)有何不同?这是要着重思考的。要想办法让单元导语提出的这些要点贴近整本书阅读,真正解决整本书阅读中可能产生的问题,所以备课时恐怕不能“轻车熟路”就把单元导语的要求照搬过来,按照单篇教学的习惯去讲解或者讨论。要想着这是整本书阅读单元,教学内容和形式有其特殊性,教学要点也要围绕整本书阅读来设计。

这就牵涉到对整本书阅读任务群的理解。所谓整本书阅读,是相对单篇阅读教学而言的,是一种补充,一种延伸。过去语文教学绝大多数都是单篇教学,比较零碎,而学生日后的生活中不但需要单篇阅读,也需要整本书阅读,要掌握不同类型的书的阅读方法。因此要专设整本书阅读单元,作为一个任务群来教学,弥补单篇教学的不足。此外,设计整本书阅读,是有意消除阅读碎片化的弊病。网络阅读已经成为学生阅读的主要方式,但“网络阅读容易碎片化,而整本书阅读可以磨性子,祛除浮躁,培养毅力,涵养心智”[1]。如果能这样认识整本书阅读单元教学的意图,那么就不宜按照通常阅读单元的做法,径直就把单元导语上提示的那些要点转为教学目标,而应当首先考虑这种比较特殊的教学单元如何设计得更加贴切,并且有可操作性。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的难点,应当是教学关注的要点。这部书篇幅很长,能大致读完就很不错了,把《红楼梦》定位在“整本书阅读”,首先是要通读。这个单元的教学目标应当定为“读完《红楼梦》全书”。只要能读完,对书的内容及形式有自己的感受与大致理解,并且体会到阅读这样一部长篇巨著的艰难与乐趣,就基本达到了要求。教学设计也应当主要围绕如何激发阅读兴趣,让学生能够坚持读完,而不是学生还没怎么读,就先布置一堆问题和任务;学生还没有读完,就急于安排各种讨论和写作。

读完《红楼梦》全书,对于高一学生来说的确是困难的。《红楼梦》部头大,要花不少时间,而现在语文课往往处于边缘位置,没有多少课外时间,即使有些课外时间,也要先看数学、外语等课的安排。这是很实际的情况,教学设计必须面对这个现实。要求学生读完《红楼梦》,一开始就要定出阅读时间表。按照教材平均分配,每个单元大致拥有九个课时。即使九个课时全部用来阅读《红楼梦》,恐怕也读不完全书的五分之一。《红楼梦》整本书阅读主要应当安排课外时间去读,是学生自主阅读。比如一个月,或者一个半月,大致分为几段,每一段要求读完多少,要有硬性要求,在布置阅读时应当交代清楚。整本书阅读的功夫在课外。[2]既然是要求课外通读,那么就实施“目标管理”好了,不宜布置太多任务,也不宜太多“过程管理”[3],只要读完,就很不错了。这个单元的课时可以分散安排到阅读过程(一个月或者一个半月)的每个时段。其间应有一两次检查和讨论,主要是督促进度,同时也进行一些辅导。这可能也要花两三个课时。单元导语提及的那几个要点,可以适当转为方法性的指导,要求学生在阅读时尽量尝试。最终,要再安排两三个课时总结交流。期末考试也有必要考查是否基本读完《红楼梦》。这类题不容易出,可以参考近年北京等地高考语文试题的命题,那些题对没有读过全书,只读过部分或者梗概的学生来说,是很难回答的。

评价这个单元的教学是否成功,首先看大多数学生是否大致读完《红楼梦》。因为主要是学生自主阅读,而且以课外阅读为主,如果学生有兴趣,就能挤时间读,就能坚持读完,所以一开始就要把教学的重点放在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上,要帮助学生调整阅读心态。

根据一般的调查,中学生,尤其是男生,不会很喜欢《红楼梦》,他们很可能读了几章,就索然无味,读不下去了。《红楼梦》的欣赏需要比较宁静的心境,以及较高的审美品位。而现在的多数中学生习惯于读诸如玄幻、穿越、魔幻游戏等流行读物,阅读心态浮躁,他们接触《红楼梦》这种偏于写日常生活和人情世故的细腻的作品,可能不习惯。整个单元教学设计,应当充分考虑这种情况,把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改变和提升学生阅读品位,作为实施的前提与目标。可以在布置阅读之前,用专门一节课来做引发兴趣这项工作。单元导语第一段提示的关于《红楼梦》是古代文学的“艺术高峰”和古代社会文化的“百科全书”这两点,应当先有交代,让学生一开始就对这部经典有一种尊崇和敬畏之心,知道虽然不好读,或者不习惯读,但在自己的人生中总得“过一遍”。要想办法调整好学生的“阅读姿态”,使学生的心境宁静一点,即使一时不太喜欢,也要坚持读下去,慢慢进入状态,改变粗糙的阅读“口味”,尝试体味真正代表古代文化精华的经典之美。

有一个问题也是需要讨论的,即如何通过《红楼梦》的通读,掌握阅读长篇小说特别是章回小说的一般读法。《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对整本书阅读任务群的设置意图和教学目标,也有這样的说明:要求通过整本书阅读,建构阅读整本书的经验,了解掌握阅读同类书的方法。[4]必修上册的《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教学目标就定在通过这本书的阅读,了解社会科学论著阅读的一般方法。那么《红楼梦》这个单元是否也要举一反三,通过《红楼梦》的阅读,让学生掌握古代章回小说的一般读法呢?可能有些老师在引导阅读之前,会花较多时间讲解章回小说的知识。这是否合适?我看不宜简单理解套用,仍然需要斟酌。

《红楼梦》虽然属于章回小说,也带有一些章回小说的特点,比如采用分章回叙事,回目用对仗工整的联句,等等,但并没有像许多章回小说那样“讲史”,它的内容主要是虚构的,描写很“生活化”,对社会生活进行了全景塑造。小说的情节多写情爱、宴饮、看戏、作诗、死亡等,少了古代章回小说的传奇性、惊险性情节描写,从而显得平淡。《红楼梦》只能说是“非典型”的章回小说,在整个古代章回小说中显得非常“个别”,其思想艺术水平远高于其他古代小说。因此,教学中可以让学生从章回小说角度了解《红楼梦》的形式,但这不是重点,也不宜把掌握“阅读章回小说”的方法作为教学目标。目标应当更加具体一点,就是要求通读《红楼梦》,对这部大书的内容和艺术特点有基本的了解。

教材设置《红楼梦》整本书阅读单元,除了单元导语,在“阅读指导”中也有关于学习和教学的要点提示。这些要求是给学生写的,主要供他们在阅读过程中参考。但老师们备课时应当认真消化体会,看哪些可以转为教学的设计,哪些只是阅读提示,不一定作为教学要点。教材提议阅读《红楼梦》,应把握六个方面:把握前面五回的纲领作用,抓住情节主线,关注人物形象的塑造,品味日常生活细节的刻画,了解社会关系与生活习俗,以及鉴赏语言。如何应对这六个方面的要求?一个办法是在布置阅读时,用作品示例分析,对《红楼梦》阅读重点略加提示,让学生了解这是他们进入《红楼梦》艺术世界可能选择的六个通道,或者是阅读过程中应当有所关注的六个方面。这种预先的提示最好点到即止,不是非得完成的题目,而只是阅读欣赏的几个方面。在中期检查交流时,则可以深化一点,让学生逐步学会如何从这六个方面去鉴赏《红楼梦》,获取阅读中“发现”的乐趣。

但有一点应当提醒,“阅读指导”的第一条——“把握前面五回的纲领作用”,对于初次阅读《红楼梦》的中学生来说,其实很难操作。要求一开始就注意“把握前面五回的纲领作用”,是不实际的,还可能限定阅读思维。只有让学生先读,大致读过一遍,回头再思考,才可能发现前五回的“纲领作用”。因此,布置阅读之前,大致提示一下即可,阅读过程不要求时时考虑“草蛇灰线”的对应关系,那样很累,不适合初读者。同理,对于“阅读指导”所提示的“抓住情节主线”,也没有必要提前布置要求,要等读完之后才能真正“抓住”。

至于“阅读指导”另外四方面的建议,即“关注人物形象的塑造”“品味日常生活细节的刻画”“了解社会关系与生活习俗”“鉴赏语言”,这几点的确具有方法论的意义,应当提示学生在阅读中多加注意,认真去体会和欣赏。我们可以重点探讨一下如何落实到教学。

《红楼梦》中人物众多,关系复杂,有名有姓的人物有四百多个。学生刚进入阅读状态,可能会有些混乱,记不住人物的关系。一个简单而有效的办法是,建议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随手记录并绘制出小说主要人物的关系图表。这是为了自己阅读方便而绘制的。以前出版外国长篇小说,为了让读者记住那些人名,往往也会附加一张人物简表,帮助理解人物关系。

制作人物关系表,还可以导向“体会人物性格的多样性和复杂性”。这就是更深的要求了。也可以建议学生阅读时重点关注作品着力刻画、最具典型意义的那些人物,包括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王熙凤、袭人等,欣赏人物描写的细腻和真切,认识人物内心世界的复杂性,以便更好地理解作品的内涵。

中学生不喜欢《红楼梦》,可能因不习惯其中大量家庭闺阁琐事的描写,这些描写虽然非常细腻真切,但节奏较慢。教师在辅导时应当有意提醒学生调整阅读姿态,不宜带着读武侠、人情、魔幻、讲史小说的心态来读《红楼梦》,要静下心来,尽可能从日常琐事的描写中读出人心与人性的复杂,读出特有的文化内涵;还可以通过“品味日常生活细节的刻画”,认识鲁迅关于《红楼梦》的那段评价——“盖叙述皆存本真,闻见悉所亲历,正因写实,转成新鲜”。

“了解社会关系和生活习俗”,也是激发学生兴趣,帮助学生认识《红楼梦》伟大价值的一个方面,在指导学生阅读时,不妨多一些提醒。也可以更具体一点,让学生知道通过《红楼梦》可以了解古人的生活、思想与情感,分享作者的人生经验与智慧。启发学生阅读时注意自己对小说中哪些文化习俗描写最有兴趣,比如诗词曲赋、音乐绘画、酒令笑話、饮食起居等,都可以选择其一,多加关注。学生通过阅读《红楼梦》这部大书对古人的生活与社会习俗有所了解,对传统文化自然也就有了形象和深切的印象,这是非常难得的收获。

学生读完《红楼梦》,要有一个总结和交流,最好能延伸到写作。可以多布置几个题目,让学生去选。比如,“设想主要人物的命运或结局”。这一任务,可提示学生根据小说中的诗词来完成推断。以王熙凤为例,小说给出的诗词是:“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这几句诗道出了王熙凤这个不平凡的女强人,生在贾府大势将去的末世,最后落得个被休弃的结局。像这样的诗词,小说中还有很多。通过小说中某些诗词或暗示性的描写来推断人物命运,可以感受作品结构的精妙,体会人生命运的复杂多变。这也是引起阅读兴趣的一个方面。

总结交流时,还可以有这样的任务:“品味鉴赏《红楼梦》的语言”。让学生从句式、用词、语气等方面考究《红楼梦》的语言特色,从写人、写景或者诗词等角度鉴赏语言,也可以与已经读过的《水浒传》《三国演义》的语言作些比较。《红楼梦》的魅力是多方面的,“才情”是其中主要的方面。从这方面引导阅读鉴赏,自然可以提升审美的情趣与品位。

总结时还可以讨论某些可能有争议的问题,比如“《红楼梦》的主题是什么”。可以大略让学生知道,《红楼梦》主题的研究涉及很多方面,包括对封建制度的批判、家族衰亡、宝黛爱情、人情世态、女权觉醒等。引导学生理解鲁迅的那句话:一部《红楼梦》,“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这样的开放性问题,学生会喜欢,对于提升学生的阅读思维能力大有好处。

但更加值得去引导的,还是对《红楼梦》所描写的某些“永恒主题”的思考。比如历史的沧桑变化,人性的复杂多面,生活的悲欢离合,爱情的美丽哀伤,林黛玉、贾宝玉、袭人他们的种种遭遇和难题,其实也都是现今人们仍然需要面对的。而这正是《红楼梦》能打动不同时代读者的原因,是其魅力所在。总之,《红楼梦》这个单元的教学目标设计,要紧紧围绕整本书阅读可能产生的问题来进行,目标不宜定得太高,能基本读完就可以,若能喜欢上阅读,并引发一些更深的思考,则更好。

也要多少让学生了解,《红楼梦》作为一部杰作,解释评论是多种多样的,随便从网上搜寻,就可以找到各种各样的说法,或者是牵强附会的拔高,或者是随心所欲的评价,甚至戏说、搞笑。我们阅读名著,应当尽量减少这些“干扰”,尊重经典作品本身,尊重自己阅读的感受。这是基本的阅读方法。

高中语文的整本书阅读只有《乡土中国》和《红楼梦》,但这两本书都是有些难度的。有些老师和家长对这个“难度”也有担心。温儒敏教授在为《乡土中国》(人民文学出版社版)所写的导读中有这么一些话,涉及教材安排“整本书阅读”的“用心”,对于我们教好《红楼梦》这个单元,以及回答“难度”问题,也是有启示意义的,不妨就抄录于此,作为本文的结束:

经典阅读总会有困难,却又是充满乐趣的。读书不能就易避难,不要总是读自己喜欢的、浅易的、流行的读物,在低水平圈子里打转。年轻时有意识让自己读一些“深”一点的书,读一些可能超过自己能力的经典,是一种挑战。应当激发自信,追求卓越,知难而上。

猜你喜欢

章回小说整本书红楼梦
《论语》整本书阅读
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有效方法
低年级整本书阅读的推进与测评
论《红楼梦》中的赌博之风
从《红楼梦》看养生
《〈红楼梦〉写作之美》序
“粗放式”整本书阅读实施概要
别样解读《红楼梦》
浅析关于蒙汉章回小说的结构
坚守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