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高校青年教师岗前培训政策的文本分析
——基于125所高校的调查

2020-05-30朱宁波崔慧丽孙晓女

关键词:青年教师编码文本

朱宁波, 崔慧丽, 孙晓女

(1.辽宁师范大学 教育学院,辽宁 大连 116029;2.辽宁省高等学校师资培训中心,辽宁 大连 116029)

一、研究缘起和理论基础

(一)研究缘起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的主要任务是拓展优质高等教育资源,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而拓展优质高等教育资源,基础性和关键性的条件是提高高校教师的综合素质和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1)钟秉林.高度重视高等学校教师发展问题[J].中国高等教育,2011(18):4-6.。“高校教师几乎都是作为某一狭窄领域的研究人员接受训练的,他们一般都对教育理论、新式教学方法或课程发展知之甚少,没有接受过职前教学培训”(2)姚利民.高校教学方法研究述评[J].大学教育科学,2010(1):20-29.,“仅仅具备从事研究的能力对大多数学术人员来说只是一个必要而非充分的条件”(3)张英丽.美国博士生教育中的未来师资培训计划及对我国的启示[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7(6):58-63.。高校教师的教学水平直接影响着本科生的培养质量。因此,各高校每年都在积极采取各种措施,加大力度吸引优秀毕业生充实师资队伍,他们将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主力军。要想切实推进高校的内涵式发展,就必须加大对这些新入职的青年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培训力度。在本研究中岗前培训的主要对象专指这些新入职的青年教师(以下简称青年教师)。目前我国高校重引进、轻培养的现象依然十分明显。为了招聘海内外优秀人才,全国各地出台各项人才引进优惠政策,如落户、购房补贴、家属就业安置等,然而在人才引进来之后,对新聘教师的职业发展和职后培养却不够重视。这些新聘教师大多具有博士学位,他们在学期间已经接受过系统的学科专业理论知识学习和严格的科研能力训练,在进入工作岗位之后,他们能够很快地胜任科研工作,但这些新聘教师多来自非师专业背景,缺乏教育教学所必备的条件性知识和能力,所以难以很好地胜任学科教学工作。岗前培训为青年教师提升教学能力和实现角色转变提供了重要契机。但岗前培训的现状如何,对提升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影响如何,这些问题还需做更深入的探讨。基于此,本研究通过对我国高校青年教师岗前培训政策文本的挖掘,分析青年教师岗前培训的现状,为解决岗前培训问题及提升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供现实依据。

(二)研究的理论基础

岗前培训的主要目的是让青年教师通过相关学习具备从师能力。作为成人教师在学习时必须遵循成人学习的基本规律。关于成人学习的研究可追溯到20世纪20年代末。1928年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桑代克的《成人学习》一书的出版标志着成人学习理论研究的开始。1968年马尔科姆·诺尔斯明确提出了“成人教育学”的概念,并提出关于成人学习的五大特质:独立的自我概念、关注个体经验、现实需求、问题解决和内部驱动(4)裴淼,李肖艳.成人学习理论视角下的“教师学习”解读:回归教师的成人身份[J].教师教育研究,2014(6):16-21.。从这一理论视角来看,青年教师学习是基于问题和现实需求,通过内部驱动指导学习过程来更新自我概念和实现个体经验的积极持续变化的。岗前培训是青年教师学习的一种途径,是青年教师在提升自身教学素养的内在驱动下进行的知识积累和技能训练。因此,对高校青年教师进行岗前培训时要以成人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学习欲望和学习系统为基础,注重青年教师自我概念和个体经验的形成,提高他们学习的内在驱动力,满足他们的现实需求,帮助他们解决教学中的问题。

二、数据来源和文本分析过程

(一)数据来源

为了解我国高校青年教师岗前培训的现状,本研究选取普通本科高校为研究对象。教育部统计的全国高校名单显示,截至2017年5月31日,全国共有2 914所高校(5)全国高校名单[EB/OL].[2019-09-12].http:∥www.moe.edu.cn/srcsite/A03/moe_634/201706/t20170614_306900.html.,其中普通本科院校1 243所。本研究以普通本科高校(以下简称高校)作为抽样对象,抽样比例为1∶10,随机抽取了125所高校作为研究样本。根据中国校友会2018年大学分类排名中各类高校的数量(见表1),依据各类高校数量比例,确定每种类型高校的抽样数量,按照高校排名的比例分层随机抽取样本,以保证所抽取的样本具有代表性。本研究选取的样本从高校类型、办学性质、主管部门、办学层次上来看,具有较强的代表性。按照抽取的样本进行数据收集,以收集的各高校关于青年教师岗前培训的政策文本作为本研究的数据来源。

表1 2018年大学排名中各类高校总数量及抽样数量 单位:所

注:以中国校友会2018年各类大学排名结果为抽样参照,各类型高校总数量中包含合作院校、独立学院、民办院校等

(二)文本分析过程

质性文本分析致力于在文本中发现意义,分析文本传达的内容,侧重于对文本的理解和诠释(6)伍多·库卡茨.质性文本分析:方法、实践与软件使用指南[M].朱志勇,范晓慧,译.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7:30-33.。本研究首先采用质性文本分析的方法,借助MAXQDA软件对收集到的数据资料进行分析,分析过程包括以下几个步骤:初步分析文本——建构主题类目——使用主类目进行首次编码——编辑分类到主类目的所有文本片段——根据数据归纳式建构子类目——使用类目系统进行二次编码——基于类目分析——呈现结果(以关联性、视觉图和表格形式呈现)(7)伍多·库卡茨.质性文本分析:方法、实践与软件使用指南[M].朱志勇,范晓慧,译.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7:133-134.。然后严格按照上述文本分析的步骤,对文本进行阅读和深入理解,建构了6个主类目,即培训目的、培训内容、培训组织方式、培训教学方式、培训实施过程和培训考核。在此基础上根据建构的主类目对文本进行首次编码,编辑分类到主类目的所有文本片段,随后深入分析这些文本片段,并运用NLPIR汉语分词系统对这些文本片段进行处理,对数据处理结果进行归纳,并界定了27个子类目,使用类目系统对文本进行二次编码,最后共形成2 187个编码片段。为了保障编码的有效性,采用二次编码的方法对编码数据进行信度检验,并确保两轮编码结果的一致性在70%以上。6个主类目和27个子类目分布结构、编码频次以及编码片段举例见表2,由此可以了解目前我国高校青年教师岗前培训的基本情况。

表2 文本类目分布结构、编码频次以及编码片段举例

三、我国高校青年教师岗前培训的现状分析

(一)培训目的取向以提高教学能力为主,加强职业道德和履行角色职责并重

“目的”是指行为主体根据需要对行动目标或后果的预想,反映了人们的价值追求(8)陈桂生.关于“教育目的”的再认识[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2):5-8.。青年教师岗前培训的目的是对培训行动目标和培训效果的预期设想,反映高校岗前培训政策的价值取向。从收集到的125份青年教师岗前培训政策文本来看,共有87所高校明确表述岗前培训目的或目标,另有38所高校未明确表述。也就是说,69.60%的高校有岗前培训目的。经过文本分析发现,这些岗前培训目的集中于以下几点:让青年教师了解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熟悉教学基本规律和基本规范,掌握教学基本技能;具有正确的思想政治素养,廉洁从教,敬业乐教,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转变教师角色,适应高校教学工作岗位的要求,履行岗位职责;了解高校的办学理念、办学历史、文化特色、规章制度,增强教师的归属感和认同感;贯彻落实国家相关政策,达到教师资格认定的基本要求。其中,将提高教学能力、加强职业道德和履行角色职责作为主要的目的取向(见图1)。由图1可见,提高教学能力占比达36.33%,加强职业道德和履行角色职责占比分别为23.67%和22.86%。这种以提高教学能力为主,加强职业道德和履行角色职责并重的培训目的,从政策取向上保障了青年教师能够胜任学科教学工作。

(二)培训内容选择以通识知识为主,以培养教学能力为核心

我国高校青年教师岗前培训的内容主要包括通识知识、师德师风、教学能力、校史校情、管理能力5个方面,利用MAXQDA软件对“培训内容”下的5个子类目进行简单的代码结构分析发现:125所高校涉及通识知识培训,102所高校涉及教学能力培训,74所高校涉及校史校情培训,63所高校涉及师德师风培训,19所高校涉及管理能力培训。由此可见,所有的高校青年教师在岗前培训中都要学习包括高等教育学在内的通识知识,这符合国家颁布的高校教师岗前培训政策的基本要求。同时也可以看出,教学能力是岗前培训的核心内容,“培训内容”这一主类目下的编码频次即可说明这一点,即高校较为重视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培训,编码频次高达301,其他依次为通识知识、校史校情、师德师风、管理能力的培训。对培训内容中的编码片段进行统计,各培训内容占比情况见图2。高校青年教师岗前培训的内容以教学能力培训为核心,这也基本符合岗前培训的目的。利用NLPIR汉语分析系统对“培训内容”子类目中的文本片段进行处理发现,“教学能力”培训主要侧重于教育技术、教学理念、教学基本规范、教学技能和方法等几个方面。以通识知识为主和以教学能力为核心的培训内容,为青年教师胜任学科教学工作提供了现实可能,但重视通识知识培训可能会忽略青年教师的多元需求。

图1 岗前培训目的编码频次结构图

图2 岗前培训内容编码频次结构图

(三)培训组织方式以集中培训为主,教学方式以讲座报告为主

高校青年教师岗前培训的方式包括组织方式和教学方式两个方面。文本分析发现,共有107所高校有明确表述岗前培训的方式。对这些培训方式的文本进行编码发现:培训的组织方式主要是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等学校师资培训中心(以下简称省高师培训中心)统一组织的集中培训为主,占比为36.41%,同时辅之以高校分散组织的线下自学、线上培训和校本培训,占比分别为25.24%、22.82%和15.53%(见图3)。也就是说,青年教师不仅要参加省高师培训中心统一组织的脱产集中培训,学习通识理论,还要参加校内组织的校本研修,进行校史校情和教学技能学习,同时还要通过网络授课和自主学习等途径自行修读课程。

文本分析还发现,岗前培训的教学方式是以讲座报告为主,辅之以教学实践、示范观摩、研讨交流、导师和助教制、微格教学及工作坊等形式。对教学方式编码文本片段进一步概括分析发现:讲座报告包括主题演讲、教学名师报告会、名师讲座等,编码频次为80,占比为28.78%;教学实践包括备课、讲课、评课、专家点评与同侪互评等,编码频次为56,占比为20.14%;示范观摩包括公开课教学观摩、名师课堂示范教学、优青教师示范课等,编码频次为55,占比为19.78%;研讨交流包括青年教师座谈会、对话交流、小组研讨和沙龙等,编码频次为48,占比为17.27%;导师和助教制包括指定指导教师、“传、帮、带”等,编码频次为14,占比为5.03%;微格教学包括微格教学训练、在数字化高清录播教室教学等,编码频次为13,占比为4.68%;工作坊包括教学技能工作坊和实训工作坊等,编码频次为12,占比为4.32%(见图4)。由上述分析可知,青年教师可以通过教学实践、微格教学、工作坊等方式获得教学演练的机会,这有助于青年教师教学技能的提升,但如图4所示,这三种方式共占比例仅为29.14%,这也意味着并不是所有的青年教师都有机会通过上述方式提升其教学能力。

(四)培训实施过程中师资多元、学时不等,并以考勤为主要管理手段

岗前培训实施过程包括培训对象、培训师资、培训时间、培训管理等几个方面的内容,利用NLPIR汉语分词系统对各子类目中的编码文本内容进行处理,根据处理结果分别一一阐述。从培训对象来看,主要是新补充到高校的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教师。从培训师资来看,主要包括高校部门领导、教学专家和中青年骨干教师。高校部门领导负责校史校情和学校规章制度的专题讲授;教学专家和中青年骨干教师主要负责通识知识、师德师风、教学技能等专题讲座。从培训时间来看,多是在每年秋季(第一学期)或春季(第二学期)开展岗前短期集中培训,如8—9月或4—6月,培训具体时间不固定,多选择在周末进行;每期集中培训时长不同,有的长至15~20天,有的则短至3~5天;每期培训总学时在110~210之间,最低不得少于110学时,多数在136学时左右。从培训管理来看,只有60所高校有明确的岗前培训管理规定或要求,主要涉及文明礼貌、按时上下课、纪律或考勤制度等方面的内容,并将考勤作为主要手段来保证培训过程的有序进行。由上述分析可知,岗前培训师资多元,为培训内容多样化提供了可能;但培训时间相对较短,青年教师在较短的时间内,难以达到提升教学能力的预期目标;培训管理手段主要以考勤为主,缺乏对成人自主学习的基本规律和新入职教师工作实际的考虑。

图3 岗前培训组织方式编码频次结构图

图4 岗前培训教学方式编码频次结构图

(五)培训考核采取统一考试和平时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并以统一考试为主

考试和考核是检验学习成果的重要手段。对青年教师进行考核是检验岗前培训效果的重要方式,不仅可以调动青年教师参与岗前培训的积极性,也能促使青年教师不断完善自我,实现专业成长。岗前培训的考核方式以统一考试和平时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并以统一考试为主。统一考试是由省高师培训中心组织的结业考试,分为开卷和闭卷,采取笔试或机考等形式,统一考试编码频次为71,占比达54.20%;平时考核主要是对青年教师的课堂或课后表现情况进行考核,编码频次为60,占比达45.80%(见图5)。平时考核的主要形式为考勤、课堂讨论、提交课程作业(如课程实施大纲、教案、教学PPT、培训总结等形式),但有少部分高校会另外增加教学试讲和撰写课程论文的考核形式。高校在综合评定青年教师的岗前培训成绩时,统一考试成绩占70%,平时考核成绩占30%,要求二者同时达到各自权重的60%,才能被认定为合格。由上述分析可知,统一考试占比较大,这种考试方式虽然能较快地测试青年教师的学习效果,但却不能有效地考核他们的教学能力;而教学试讲这种能够考核教师教学能力的方式还未得到足够的重视。

图5 岗前培训考核方式编码频次结构图

四、我国高校青年教师岗前培训存在的现实问题分析

(一)忽视青年教师的主体地位和多元需求

教师应成为自身专业发展的主人(9)吴康宁.教师应成为自身专业发展的主人[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5):80-86.。青年教师参加岗前培训的主要目的是实现自身的专业发展,他们只有亲力亲为才能实现角色的转变、职业道德素养的提升和教学能力的提高。通过前文分析发现,多数学校岗前培训的总体目标不够明确具体,特别是缺乏对青年教师个性化需求的关注,这就容易使培训内容泛化,缺乏针对性。大多数高校在培训中侧重开设通识课程,这意味着所有参加岗前培训的青年教师要统一学习通识知识,然而这些教师多是来自不同学校、不同学科、不同专业的博士或硕士毕业生,他们在学科教学中所面临的问题也不同,对培训的需求自然也各不相同,忽视这种多元需求的集中性通识知识培训,不能满足青年教师职业初期的专业成长需求。

(二)忽视青年教师的学习特点,培训方式不够合理

青年教师岗前培训方式是以集中性专题讲座为主,这种方式往往缺少灵活性,且难以顾及培训对象的个性化需求。从成人学习视角来看,青年教师有独立的思想和丰富的个体经验,其学习不仅是要达到知识的积累,还要实现能力、思想和角色的重大转变。有学者指出,青年教师是具有清楚自我概念的成年人,具有较强的学习自主性和独立性及自我导向学习的能力(10)潘岳祥.成人学习理论与教师继续教育[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5(4):86-88.。他们更希望在学习或教学上得到老教师或朋辈的引导和帮助,而不是他人以权威或领导姿态的集中灌输。由此可见,短期集中性培训由于没有遵循青年教师成长的基本规律,忽视青年教师的学习特点,难以达到预期效果。虽然部分高校采取微格教学、教学工作坊等教学实践形式来辅助开展培训工作,但由于时间较短,每位青年教师可能只有一两次教学实践的机会,难以达到提升其教学能力的目的。

(三)岗前培训实施过程中时间安排不尽科学

青年教师岗前培训多安排在秋季或是春季学期前一两个月内,且多集中在周末完成,培训时间相对较短、培训学时相对较少。根据“学习金字塔”理论,两周以后听讲方式留存在记忆中的学习内容只有5%,示范方式留存在记忆中的学习内容有30%,而实际演练方式留存在记忆中的学习内容则有75%。由此可见,短期集中性讲座的培训效果相对来说较差。教师教学能力和职业素养的提升需要长期学习积累才能实现。因此,要改变不尽合理的培训方式和时间安排,在延长岗前培训时间的基础上增加相应的学时,为青年教师提供实际演练的机会,这样才有可能达到预期的培训效果。

(四)岗前培训监督和评价机制不甚完善

文本分析发现,青年教师岗前培训的监督机制不太健全,在培训的过程中把青年教师当作被动消极的管理对象,以强制性的签到来保障出勤率,并将出勤率算作平时成绩计入最终的考核成绩。由成人学习理论可知,成人学习的主要动机是基于问题和现实需求的内部驱动,强制性的外部管理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削减青年教师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并且岗前培训的考核方式主要是由省高师培训中心组织的统一考试,虽然有少数学校也会要求青年教师撰写课程论文、写教学设计、做PPT、进行试讲等,但青年教师撰写教案进行试讲的机会很少,这样单一的考核方式会大大降低青年教师学习的积极性,以致出现为了取得教师资格证书而应付考试的现象,极易使岗前培训失去原有意义。

五、我国高校青年教师岗前培训的优化策略

(一)关注青年教师多元需求,建立“必修+选修+个人定制”课程体系

成人学习理论认为,教师具有独立的自我概念,具有清晰的自我认知,了解自己的学习需求。教师教育课程应满足教师的多元需求(11)李阳杰.教师教育课程应满足教师多元需求[J].中国教育学刊,2019(3):103.。注重青年教师的个性化需求,要求相关部门在岗前培训之前做好对青年教师学习需求的调查,可以通过问卷和访谈的形式,了解青年教师的个性化需求状况,听取青年教师的意见,结合相关专家的建议,确定岗前培训的内容。建立“必修+选修+个人定制”课程体系,将教学技能、职业道德修养等作为必修课程;并开设相关选修课程,如“教学艺术论”“教师的美学修养”等,让青年教师根据需要选择感兴趣或与专业相关的课程学习;还要增设个人定制课程,建立高师培训中心专家库,完善专家库中的课程资源,让青年教师根据专家库中的课程资源定制相关课程。高师培训中心根据青年教师的需求为其提供相关的课程内容。

(二)注重青年教师的学习特点,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

成人学习的自我指导学习理论认为,教师学习是一种与协作学习相关联的自我指导学习。青年教师大多具有博士研究生学历,他们接受过严格的学科专业训练,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学习方式和思维方式,因此应以青年教师的需求为导向开展个性化的教学。教师的学习是丰富多样的人格化经验参与的学习(12)鱼霞,毛亚庆.论有效的教师培训[J].教师教育研究,2004(1):14-19.。满堂灌的集中授课方式在岗前培训方式中所占比例要尽量减少,以发挥青年教师学习的自主能动性,注重青年教师在岗前培训中的参与性。要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给青年教师提供自主学习的机会。例如,可以采用课堂教学实践、模拟教学、课堂录像、教学观摩和演练、微格教学等多种教学方式来增加青年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的演练机会,让其在演练中提高教学技能。另外,还可以采取教学工作坊、教学沙龙、导师制等形式对青年教师进行个性化指导,通过“发现问题——进行咨询——解决问题”的方式实现互动交流沟通,让青年教师在接受个性化指导过程中提升学科教学能力,从而使其更快地胜任学科教学工作。

(三)完善监督和考评机制,关注青年教师的现实需求

成人学习理论认为,基于现实的内部驱动是教师学习的主要动机,因此对青年教师的岗前培训要从外部管理转变为内部激励。首先,要完善青年教师岗前培训的监督和激励机制。建立教学监督机制,根据青年教师的反馈及时调整师资结构和授课内容。建立科学合理的奖励制度,对考核结果较好,尤其是在教学实践方面表现突出的青年教师给予奖励。注重把外部激励转变为内部激励,让青年教师在学习中实现思想、角色的重大转变,让其体会到岗前培训的价值与意义。其次,从青年教师现实需求出发设置考评指标,如编写课程实施大纲、制订教学计划、撰写教案、制作教学课件、撰写教学反思论文等,让青年教师在完成一个个模块考核过程中不断实现教学能力的提升。

(四)建立三级运行的岗前培训体系,确保岗前培训质量

高校青年教师的培养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13)朱宁波,曹茂甲.我国高校青年教师培养政策的文本分析[J].教育科学,2017(4):62-68.,应建立“省高师培训中心——学院——学校人事部门”三级联动的岗前培训体系。首先,省高师培训中心应丰富岗前培训内容,开设形式多样的以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培训为主的项目,如雏鹰训练营、雏鹰研习营等项目;加强岗前培训的师资队伍建设,建立由教育教学专家、各领域各学科专家、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等组成的高师培训中心专家库,以保证师资的多元化;探索新的适合青年教师学习的教学方式,如教学或教师发展研习会、专题研讨、教学演练等方式;下放岗前培训的权力,鼓励高校根据自身的办学特色进行校本培训。其次,各学院要及时关注青年教师的岗前培训状况,对青年教师进行岗前培训需求分析,并利用学院的学科专业优势,通过导师制,发挥“传、帮、带”的作用,加强资深教授对青年教师学科教学能力的指导。再次,高校人事部门要加强日常考核,建立更加合理的考核机制,制定科学的考核指标,将考核结果及时反馈给省高师培训中心、学院和青年教师本人,根据反馈结果再次对青年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通过多次反复的“培训——考核反馈——再培训”,逐步提升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使青年教师能够尽早地胜任教学工作。

猜你喜欢

青年教师编码文本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基于SAR-SIFT和快速稀疏编码的合成孔径雷达图像配准
如何指导青年教师上好一节数学达标课
《全元诗》未编码疑难字考辨十五则
子带编码在图像压缩编码中的应用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Genome and healthcare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青年教师如何做到“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引导青年教师走专业化成长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