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临床药师参与抗菌药物应用管理的实践
2020-05-30蔡和平罗志红詹迪迪徐小倩陈慧颖盛小凤尹传高
蔡和平,罗志红,詹迪迪,徐小倩,陈慧颖,盛小凤,尹传高
(安徽省儿童医院1.药剂科;2.医务处,合肥 230000)
中国儿童合理使用抗菌药物行动计划(2017—2020年)[1]要求加强儿童抗菌药物管理,遏制细菌耐药,促进儿童健康成长。目前在儿童抗菌药物的使用中存在着抗菌药物无目的滥用、抗菌药物使用指征不明确、抗菌药物不合理联合使用、抗菌药物给药方式及剂量不合理等现象,容易诱发细菌的耐药性、损伤患儿的器官组织,同时还会造成药品资源的浪费。我院自2018年开始,由临床药师与医务处共同参与抗菌药物的应用与管理,促进儿童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笔者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期为临床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从安徽省儿童医院PASS临床药学管理系统采集数据,分别收集临床药师干预前(2017年1—7月)和干预后(2018年1—7月)住院患儿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
1.2方法
1.2.1干预方法 从2018年1月临床药师与医务处共同参与抗菌药物的应用与管理,事前干预、事中干预及事后干预相结合。①每个月监控住院患儿抗菌药物使用率和使用强度,对使用率和使用强度较高科室的病历进行专项点评;每个月选择内科、外科各两个控制指标改善不明显的病区,连续追踪点评2或3个月,以期持续改进。②抗菌药物使用率纳入医疗质量管理考核指标,进行奖惩。③对消耗金额排名第一的抗菌药物进行专项点评,随机抽取该药消耗金额排名前3位的科室和医生的病历,连续追踪点评2或3次,仍改善不明显的予以限量使用。④对抗菌药物使用率和使用强度较高的科室首先通过电话沟通警示,在终评时邀请这些科室专家参加,进行面对面沟通交流,让他们将问题带回科室整改。⑤如果通过点评效果不明显,临床药师则深入科室查房、授课。⑥开展多学科诊疗模式促进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⑦临床药师参与查房,发现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现象及时干预,同时接受医患护人员的咨询,定期宣教。⑧临床药师参与全院合理用药质量控制检查,对归档病历及运行病历进行抽查,发现不合理用药及时干预。
1.2.2评价指标 抗菌药物使用率(%)=(出院患儿使用抗菌药物的总例数/同期总出院例数)×100%;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实际消耗剂量)=[抗菌药物消耗累计限定日剂量(definite daily dose,DDD)数/同期全院出院患儿数×同期全院平均住院天数)×100;抗菌药物实际使用强度(实际使用剂量)=(抗菌药物实际使用累计DDD数/同期全院出院患儿数×同期全院平均住院天数)×100;抗菌药物用药频度(DDDs)=抗菌药物年消耗量/该药DDD值;住院患儿抗菌药物费用占总药品费用比例=(出院患儿使用抗菌药物的费用/同期出院患儿总药品费用)×100%;住院患儿人均抗菌药物费用=出院患儿使用抗菌药物总费用/同期使用抗菌药物出院总例数。
1.2.3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6.0版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定量数据若服从正态分布,采用t检验,否则采用秩和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干预前后抗菌药物使用率的变化 临床药师干预后,抗菌药物的使用率由干预前(2017年1—7月)的(64.80±4.80)%降至干预后(2018年1—7月)的(54.59±4.70)%(t=3.614,P<0.05),结果见表1。
2.2干预前后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的变化 按药品消耗量计算,抗菌药物的使用强度由干预前(44.04±1.70)降至干预后(32.75±3.30)(t=7.964,P<0.05)。鉴于儿童患儿用药剂量与成人不同,药品实际使用量小于药品消耗量,故按照实际使用量计算抗菌药物的使用强度,由干预前(27.26±2.60)降至(20.93±2.70)(t=4.487,P<0.05),结果见表2。
表1 干预前后抗菌药物使用率比较
Tab.1Comparsionofantimicrobialdrugsuseratebeforeandafterintervention%
月份2017年1—7月2018年1—7月172.2961.38270.0957.83367.2456.03465.4654.07563.3853.44659.1453.16755.9746.21
表2 干预前后抗菌药物使用强度比较
Tab.2Comparsionofantimicrobialdrugsuseintensitybeforeandafterintervention
月份按消耗量2017年1—7月2018年1—7月按实际使用量2017年1—7月2018年1—7月146.7439.2429.0424.50245.2833.2027.1124.75344.0332.9727.0420.94441.8129.9927.4019.01542.5333.3331.6420.02643.1231.6925.0019.13744.7628.8123.6118.15
2.3干预前后住院患儿抗菌药物总金额占总药品金额比例的变化 住院患儿抗菌药物总金额占药品总金额百分比由干预前(23.27±0.80)%降到干预后(21.65±1.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09,P<0.05),结果见表3。
表3 干预前后住院患儿抗菌药物总金额占药品总金额百分比变化
Tab.3Changesoftotalconsumptionpercentageofantimicrobialdrugsinalldrugsforpediatricinpatientsbeforeandafterintervention%
月份2017年1—7月2018年1—7月124.3023.72223.6123.14323.6821.16422.3420.35522.3222.65622.7620.79723.9119.75
2.4干预前后住院患儿人均抗菌药物费用变化 出院患儿人均抗菌药物费用由干预前的(856.03±25.70)元,降至干预后(767.20±50.20)元(t=4.168,P<0.05),见表4。
表4 干预前后住院患儿人均抗菌药物费用变化
Tab.4Changesoftheconsumptionofantimicrobialdrugspercapitaforpediatricinpatientsbeforeandafterintervention元
月份2017年1—7月2018年1—7月1861.00824.092856.81793.963903.87723.704822.05734.625836.75838.116847.78721.267863.93734.64
2.5抗菌药物病历点评不合理率变化 2017年抗菌药物病历未规范点评,不合理率未统计;2018年1—7月抗菌药物病历点评不合理率分别为31.67%,35.71%,31.67%,30.00%,26.67%,20.00%,17.50%,持续下降。
3 讨论
临床药师参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管理,每个月分析总结,有效干预,对抗菌药物使用率和使用强度较高的科室,临床药师分析原因,并与这些科室电话沟通,告知抗菌药物使用率和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以及如何控制,并且每个月点评这些科室的病历,在终评时邀请这些科室有关专家参加,当面沟通,交流,将问题带回科室整改;如果通过点评效果不明显,临床药师则去这些科室进行查房,授课,鼓励开展多学科诊疗模式,促进抗菌药物的合理用药。与干预前比较,干预后抗菌药物使用率、使用强度、住院患儿抗菌药物费用占总药品费用比例、住院患儿人均抗菌药物费用、抗菌药物总金额占总药品金额的比例均显著下降。结果表明,通过临床药师参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合理用药干预,促进了抗菌药物的临床合理使用,能显著降低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率,与文献[2]报道一致。
目前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要求,儿童医院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力争控制在每百人每天20DDDs以下(按成人限定日剂量标准计算)。关于计算新生儿、儿童的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的方法,有的医院根据新生儿、儿童的体质量与成人的DDD值进行转换[3]。抗菌药物使用强度通常是按照抗菌药物消耗剂量计算,然而对于儿童特殊群体,用药剂量多按照千克体质量计算,例如1 g剂量规格的注射用抗菌药物可能只使用0.2 g,特别是新生儿实际用药剂量远远小于药品消耗量;又如我院新生儿科某月的抗菌药物使用强度按照药品消耗量计算结果为51.5DDDs,但按照实际用药剂量计算结果为20.1DDDs,两种计算方法结果相差达60.98%。按照实际使用剂量计算全院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从2018年6月份开始,我院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均低于20DDDs。质量控制指标的制定必须依据科学的原理、统一的标准和合理的计算方法,考察儿童抗菌药物使用强度通过实际用药剂量计算较为合理。
本研究中,泌尿科抗菌药物使用强度较高,分析原因发现尿道下裂手术后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疗程过长,甚至长达3周;胸外科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疗程7~10 d也不合理。临床药师与科室主任及相关医务人员进行沟通,讲解预防用药指征、疗程等相关知识,并连续3个月追踪病历专项点评,干预后泌尿科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疗程下降到7~10 d,胸外科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疗程降到2~4 d。抗菌药物使用率及使用强度均明显下降,取得了明显的效果。这些临床科室非常认可临床药师的作用,经常主动邀请临床药师会诊、讲课,定期询问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情况,有的科室主动要求临床药师参与查房。2018年1—7月每个月的监控数据显示,抗菌药物病历点评不合理率持续下降。
我院临床药师充分发挥专业特长,参与医院抗菌药物管理,取得了良好成效,不仅促进了临床合理用药,也提升了临床药师自身的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