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陈氏太极拳传承发展的同一性
2020-05-29苏红军
苏红军
《家传陈氏太极拳功夫架第一路拳架运动轨迹图示》和《陈氏太极拳第一路拳架动作名称参照对比表》教学版,是由陈家沟太极拳传承发展研究会近期推出的一套拳家藏品,是陈沛林、陈沛菊兄妹依据家传手抄本挖掘整理,结合数十年习练家传拳法的规矩和法则,并通过查阅大量的相关材料,反复核查认证,精心制作,奉献给太极拳研究者、习练者的一套珍贵资料,旨在帮助广大太极拳研究者、习练者明确规范拳谱和理清运动轨迹方向,为太极拳的教学、练习和研究提供一个清晰的、正确的、原本的依据。这两套藏品,清晰规范地论证了陈氏太极拳传承发展中几种拳架拳谱的同一性。
一幅为“拳架运动轨迹图示”。从预备式到收势,每个动作的方向、路线、方位、变化,采用实线、虚线,单箭头、双箭头,把陈氏太极拳功夫架第一路拳架的运动轨迹,按照陈鑫著作的原始表述,交代得非常清晰。教学版用红线将套路科学地分为4个区间,使教学者和学习者一目了然。从陈家沟太极拳目前流行的几种架型来看,这幅“轨迹图”可以称为通用的教学版。
另一幅为“动作名称参照对比表”。参阅陈鑫所著《陈氏太极拳图说》的4个版本,陈立清著《陈氏太极拳小架》及陈立宪存“陈氏太极拳讲义手抄本”,陈绩甫(陈照丕)著《陈氏太极拳汇宗》,陈照奎、陈瑜著《家传陈氏太极拳功夫架》等,详细列出了四列陈氏太极拳一路拳架的动作名称,综合分析比对,确认习练这些拳架的传承体系,层次有序、脉络清晰、套路动作名称具有同一性。
这套资料设计精细,意义深远,让每一个热爱太极拳的习练者,都能轻轻松松练得明明白白。
一、四列动作名称的差异和同一性
纵观“参照对比表”确认的四列动作名称,但不影响它们的同一性。尽管在套路的习练上,也存在着动作大小、快慢、高低和功夫层次上的差异,有的差异还比较明显,但同样影响不了其同一性。
陈鑫所著《图说》,所列动作为64式。
陈立清及陈立宪先师传承体系的《陈氏太极拳小架》和讲义手抄本,所列动作为74式。其中多列出的动作名称,有7式“六封四闭”,在陈鑫《图说》有关动作叙述里都含有,为上式和下式之间的过渡动作。另有2式“上三步”和1式“背折靠”,在《图说》也都有详细交代,所有的动作名称也几乎没有差异。故可以说陈立清、陈立宪传承体系的动作名称,与陈鑫《图说》的原本最具同一性。多出的动作,应该是先辈传承人在教学中为方便施教,把口口相授的不向外传的动作名称、要领或者动作内涵,在后来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心领神会而约定俗成了的。这样对套路里经典動作的精准传承和发展,不但清晰地印证了社会上流传的陈鑫《图说》各个版本的真伪,还更好地揭示了动作名称原本的含义,让传练者牢记上下式之间的“转关”“过脉”,言明了该动作承上启下的重要性。这是陈立清、陈立宪先师传承体系对陈氏太极拳传承发展的重要贡献。
陈绩甫(陈照丕)著《陈氏太极拳汇宗》,所列动作为74式。其中多列出的动作名称应该和上述分析有相同的地方。需要注意的是,套路里7个“单鞭”的名称变成了“丹变”,但拳架样式和要求完全一样。
陈照奎、陈瑜著《家传陈氏太极拳功夫架》,所列动作为89式。其中多列出了25个动作名称,应该也都是先辈们为方便教学,便于学练者记忆练习,给过渡动作的命名。除此之外,引人关注的是“白鹅亮翅”写成了“白鹤亮翅”。
通过比对和分析,上述四列陈氏太极拳第一路拳架动作名称具有同一性,可确认其传承体系,让众多的陈氏太极拳爱好者和习练者一目了然,对自己所学所练的太极拳有个清晰的理性认识。
二、“六封四闭”的出处与演变
根据《陈氏太极拳第一路拳架动作名称参照对比表》,现在所有传练的陈氏太极拳,都有“六封四闭”这个动作名称,而陈鑫所著的《陈氏太极拳图说》里,却没有“六封四闭”的名称记载。这是为什么呢?
其实,并不是后代人传承有误,相反说明了“六封四闭”在整个拳路里的重要性,因为“六封四闭”不是一个两个,而是多达7个。以前陈氏太极拳的传承是非常严格又保守的,陈家沟有“大架不出村,小架不出门”的规矩,更有院里练的“马房架”和屋里练的“功夫架”的说法。所以,这个重要的“六封四闭”绝不是凭空出来的,应该是陈鑫著书时的有意之举,将这个“六封四闭”和其他有关的动作描述于《图说》的文字里,名字却隐藏得更深,让人通读数遍也不以为然,然又恐失真传,只在家族的传人中口传身教。
那么“六封四闭”的动作描述是怎样的呢?我们来看《陈氏太极拳图说》(根据开明印刷局1933年版上海书局1986年影印出版)第174页,“问何谓单鞭……”接上一式“揽扎衣”,具体动作的描述:“左手上行与脐平,外往里转一小圈,右手从后往前亦转一小圈,左右一起合住,神气呼应,如两人照脸说话”“然后左手从合处领起左半身,自下而上转向西……”接下来后面的描述,就是现在所练的单鞭动作。前边几句话所表述的正是后来有的“六封四闭”动作,它完成了上式“揽扎衣”到下式“单鞭”的过渡,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转关作用。在后面的6个“单鞭”里,虽没有这么详细的重复表述动作,但也都作了“部位前法已言”“此势与第一单鞭相为呼应”“身法步法上下等等运行之法皆与前之单鞭无异”,等等告知,说明了每个“单鞭”前面都含有“六封四闭”动作,从而证实了“六封四闭”动作的出处。
“六封四闭”的动作形状,小架、大架等多种套路的差异还是比较明显的。陈立宪老师在教授“白鹅亮翅”时,多次说到以六封四闭变白鹅亮翅。就是说按照“六封四闭”的动作要求,最后“如两人照脸说话”时,右手略高于左手即可。这样的方法在小架传承人的教学实践中比较常见,既方便记忆又可区分两个动作。
陈立清、陈立宪先师传承体系对“六封四闭”的诠释:上下、前后、左右,周身内外相合,封闭起来,护己防敌。陈鑫《图说》注“六封四闭”:“六封者,上下四旁皆封住,无门可入;四闭者,左右前后严以闭之,无缝能击,任其虚来实来偏来正来,皆无虞也。”据此,“六封四闭”的定义已显而易见。陈立宪老师在拆讲“搂膝拗步”时一再强调:右手在前管住前边,左手在后防住背后,右边来敌右肘击之,左边来犯左肘御之,两脚可左右摆动,也可前踢后蹬,头、肩、胯、胸、背、膝、腿也是如此,上下左右前后皆可攻防。内外合一,一以贯之,松活灵动,周身潜功,此便可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六封四闭”。
三、“六封四闭”和“如封似闭”之间的联系
杨氏太极拳里的“如封似闭”和陈氏太极拳“小架”的“六封四闭”,从动作上比较接近。
从“六封四闭”名称变为“如封似闭”的分析:“六封四闭”的“六”,在温县陈家沟一带方言里的发音为“lū”,如果用当地方言把“六封四闭”喊作“lū封四闭”,吐字稍有不清时,就会让人听作“如封四闭”。另外,因当地拳师的语言习惯和传承渠道,也会形成模棱两可以讹传讹的情况,以致在陈氏太极拳(大架)的教学实践中,也能见到和听到“如封似闭”的提法,这也说明了两者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
综上所述,《家传陈氏太极拳功夫架第一路拳架运动轨迹图示》和《陈氏太极拳第一路拳架动作名称参照对比表》,汇总了陈家沟陈氏太极拳各传承体系拳架的动作名称及其运动轨迹,并立体再现了其同一性,为陈氏太极拳各体系今后的传承发展提供了重要依据。
(编辑/刘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