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策略

2020-05-29刘爱华

天津教育·中 2020年3期
关键词:管理策略小学教育

刘爱华

【摘  要】在义务教育的小学阶段,抓好班级管理工作,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也有利于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本文将就如何抓好小学班级管理方面的工作进行简要分析,旨在帮助教师进一步提高小学班级管理工作水平。

【关键词】班级问题;管理策略;小学教育

一、当前班级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管理观念较为落后

小学生处在年龄的发展阶段,心智等各个方面都不成熟,还未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所以在部分班主任眼里,学生理应被动地处于“被管理”的模式,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也无须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这部分教师在管理班级时,仍旧采用传统的班级管理方法来开展管理工作,这种传统的方法,不但跟不上教育发展的主要趋势,还会在很大程度上限制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长此以往,不良的班级管理模式,很容易扼杀学生的创新能力,同时使学生对学习渐渐失去兴趣,不利于学生方方面面的发展。许多高龄教师认为,学生在学校的任务就是学习,除此以外的所有事情都是“不务正业”。然而我国的教育体制早已提出让学生接受德智体美劳全方面发展的教育,培养具有独立个性的新时代全能型人才而不是一个学习的机器。采用传统的“填鸭式”和压制性手段虽然能取得暂时的稳定,但是从长期来看很容易对学生造成严重的心理伤害,对学生日后的人际交往也有不良的影响。

(二)学生面对诱惑自制力较差

班级管理除了存在客观上的因素在,学生的主观因素也有很大的影响。当下随着信息化快速地发展,手机在社会生活中逐渐普及,小学生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去获取信息资源,这也在无形中使小学生成为网民。小学生能够熟练使用手机来查找信息,寻找自己感兴趣的知识,参与网络讨论,虽然能帮助小学生拓展视野,习得许多课堂之外的知识,但也会导致小学生沉迷于手机网络游戏难以自拔。在我所任教的年级,部分小学生因为沉迷于手机游戏,不爱学习,上课走神,回家不肯与家长交流,更加不喜欢与外人接触,思维变得越发偏激,在社交活动中也存在一定的障碍。手机互联网作为一个开放的信息平台,相关部门对网络内容的监管难免有所疏漏,因而在手机互联网上,总会出现一些不良信息。小学生的心智发展尚不成熟,社会观和价值观尚未形成,是非观念尚未形成,很容易被一些事物影响,甚至形成一些不良习惯。

(三)家庭教育不尽如人意

家庭教育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有着最直接的影响。父母的价值观、管教方式、教育理念都在无形中影响着学生,显露在班级管理的各个方面。我多年任职班主任,曾发现一个现象,越是班级管理能力强的班长,越不受学生的尊敬和喜爱,甚至令学生大为反感。我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的观察和走访,发现许多班长的管理方式惊人地相似,都是采用言语打压,或者体罚等方式来换取班级管理的稳定。而这种管理方式也与父母对他们的教育方式息息相关。

目前许多家长的家庭教育方式都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或是严厉苛责打骂,或是对孩子有求必应,养成了孩子骄纵的脾性。在我们农村等经济欠发达的地区,很多家长外出谋生,将孩子交给爷爷奶奶管教,导致孩子行为散漫,甚至目无尊长。父爱母爱的长期缺失,也会让孩子没有安全感,過于自卑,在日后的人际交往和社交活动中存在障碍。 有些家长总是对孩子提出过高的要求,却不能严格要求自己,将自己的期望一味压在孩子的肩上,让孩子失去生活的乐趣和学习的兴趣,变得孤独自闭。不良的家庭教育方式,也会让一些孩子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分享和担当,缺乏责任心,不愿意分担集体中的责任,集体荣誉感不强。以上所阐述的方方面面,都是家庭教育中极易出现的问题。

二、优化小学班级管理的措施

(一)提高班主任自身的综合素养

作为一名小学教师,首先应该做到的就是热爱自己的教育事业,在教学的过程中,用心感染学生,这是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最基本的义务。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真正地关心每一位学生,并且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位学生,是教师情感教育最主要的内容。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真实感受到教师对学生的爱,才能使学生在教师管理班级工作的过程中积极主动地配合教师。

(二)开展丰富的班级活动,培养学生团结的集体主义精神

由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身心发展尚未成熟,因此,他们更加喜欢活动形式的教学。教师在班级管理工作开展的过程中,就可以抓住学生的这一特点,利用班级活动开展管理工作。班级活动不仅能够增加班级的凝聚力,还能使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形成团结友爱的精神,以及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团结合作的能力和交际能力,还能使学生快速地成长起来。如班主任在班会课上可以开展一些小组比赛或主题活动等,也可以在学校组织的运动会等大型活动中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从而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集体主义精神。

(三)设立多个管理目标,加大班级管理力度

在班级管理工作开展的过程中,教师应该设立多个管理目标,如文化素质和道德素养等。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与素质教育的全面落实,新课程的最基本目标是“以人为本”,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教师也应该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使每一位学生的各项能力都能得到发展。而在传统的班级管理工作中,班主任过分追求学生的成绩,并且以学生的成绩来划分学生的等级层次,这对于那些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来说是十分不公平的。因此,班主任在实际的管理过程中应该消除以对成绩不好的学生的偏见,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对于那些学习成绩好的学生要加以适当的引导,使他们能够得到全面的发展,并且积极地鼓励学生个性化的发展。小学阶段的学生可塑性较强,会无意识地模仿教师,因此,教师也应该以身作则,做到言行如一,为学生构建一个科学、合理的管理体系,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学习成长。

(四)培养良好的班风

良好的班风也是帮助学生自我规范的重要因素之一。只有在班级中形成良好的班风,学生才能正确分辨善与恶、是与非,才能有更加强烈的集体意识,并且在各项活动中积极主动地配合教师,为班级贡献自己的力量。因此,在构建班级班风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在教学的过程中渗透德育知识,以此来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

(五)做好个别教育工作

俗话说一叶不成林,班集体是由形形色色的学生组成的,因此教师在教育整个班集体的过程中,切不可以偏概全,而要根据学生自身的情况,制定出详细的班级规章制度,做到既能把控全局,又能够对个别学生进行关心和疏导。小学生的自制能力较差,影响学习的因素众多,学生的不稳定性会给班集体的管理带来一定的难度,甚至成为令教师大为头疼的问题。为了确保班级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教师应该积极地了解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情况和生活情况,并根据学生的各项情况开展管理工作,以此提升班级管理工作的效率。班规班约的制定更是要考虑到学生个人的特点,遇到特殊情况时可以进行单独的谈话和教育指导等。

三、结语

传统的班级管理始终是以班主任和教师作为管理的主体和中心,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凸显,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完全没有话语权。这样的管理方式不仅会限制学生的个性发展,同时也会使班级管理工作的效果不佳。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落实,班主任也越来越多地开始反思自己的教学管理方式,探索更加适合班级、适合学生的规章制度,力求使班级更加制度化、人性化、人文化。抓好班级管理工作,不但可以提高班级管理的效率,也有利于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的全方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许艳华.浅谈小学班级管理的艺术[J].教育实践与研究,2010(5).

[2]苏季平.影响小学班级管理的因素及对策[J].基础教育研究,2010(13).

[3]朱星华.如何抓好班级学生安全管理[J].心事·教育策划与管理,2014(9).

[4]仓决.如何做好小学班级管理工作[J].读写算(教研版),2014(12).

(责任编辑  范娱艳)

猜你喜欢

管理策略小学教育
高速公路合同计量变更管理策略
浅论肝胆胰外科护理的风险因素与管理策略
林业野生动植物保护与自然保护区管理策略
医院在职职工体检结果分析与健康管理策略
食品机械设备的维修管理策略
特殊生校园管理策略探析——以福州第十五中学平安校园建设特殊生管理工作为例
简析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探究“学讲计划”背景下的语文教学
研读教材,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效
提高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与有效性的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