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中职护理教育中行动导向教学理念的运用研究
2020-05-29宋敏
宋敏
【摘 要】目的:探讨中职护理教育中行动导向教学理念的运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9月~2019年6月我校的2017级护理专业学生52名(对照组)和2018级护理专业学生52名(研究组)为研究对象,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教学方式,而研究组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方式,对比两组学生的考核成绩、综合素质达标率以及教学方式满意度。结果:研究组的理论以及操作技能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综合素质达标率明显高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教学方式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行动导向教学理念在中职护理教育教学中应用效果显著,可以有效的改善学生的学习效果,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并且受到学生的欢迎,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中职护理教育;行动导向教学理念;应用效果
中职院校的主要目的是培养技能型人才,具有为国家和社会输送优秀专业型人才的重任,因此在中职院校的护理教育中,护理教育的质量对护理行业人员的优劣具有很重要的影响[1-2]。中职院校的学生生源质量相对比较低,很多学生基础薄弱,学习积极性不高,因此其教学效果一直不是十分理想[3]。近年来随着新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一些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被引入到中职护理教育教学中,行动导向教学模式就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它改变教师原有的教学模式,使学生重新成为课堂主体,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有效的掌握课程内容[4]。本研究主要探讨行动导向教学理念,在中职护理教育中的应用效果,选取我院的护理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现将相关的研究过程作如下汇报: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9月~2019年6月我校的2017级护理专业学生52名(对照组)和2018级护理专业学生52名(研究组)为研究对象。其中对照组男28名,女24名,年龄18~22岁,平均年龄(19.37±0.68)岁;研究组男30名,女22名,年龄18~21岁,平均年龄(19.21±0.53)岁。两组学生的一般资料相比,其差异无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常规组学生采用常规教学方式,研究组学生则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模式及具体的教学过程如下:(1)教学准备工作。在开展护理教学前,需要先对各级医院进行调查,与相关的护理人员讨论岗位需求,邀请其协助进行课程改革。根据调研的结果,进行课程内容的选择和排序,综合考虑中职护理专业学生毕业后的流向,如老人疗养院,社区医院等,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根据其就业的需求进行相关课程内容设置。对于中职院校的护理专业学生来说,在就业时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因此在行动导向教学模式下,可以很大程度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使学生感受到课程的实用性,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快速了解未来职业的工作模式。(2)模拟真实工作场景。在行动导向教学模式下,一个十分重要的教学环节就是对真实工作场景进行模拟,使学生在进入社会工作之前就可以提前了解自己的工作环境,熟悉环境和发现问题,并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及时的解决问题。如可以创设一个社区医院老年患者突发心脏病的工作场景,然后是学生根据自己学习的知识,对其进行及时有效的处理,而教师在学生处理的过程中对其表现进行观察,结束后对其进行评论和指导,不断的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能力和操作技能。(3)在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可以将大量的实际工作案例引入课堂,促进学生学习视野的开拓,使学生可以了解在未来工作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和逻辑能力,在进行相关教学案例的分析过程中,教师应当充分的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作为课堂教学活动的中心,将全班同学分为若干小组,使其分别进行案例讨论,然后汇总各个小组的意见,选出表现最好的小组,最后由教师对各组进行点评和意见指导。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学生的考核成绩、综合素质达标情况以及对教学方式的满意度。其中考核成绩包括理论考核以及技能考核两部分,两项考核成绩的满分均为100分,理论考核采用教师出题学生答卷的方式,而技能考核则在实训场所对学生的护理操作能力、操作规范程度以及护理礼仪等进行评价。综合素质达标情况包括自学能力、创新思维能力、职业道德与专业行为能力、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其评价由教师评价、学生评价以及自我评价来决定。对教学方式的满意度的评价采用调查问卷表的形式进行,满分为100分,81~100分为满意,61~80分为基本满意,60分及其以下为不满意,满意度为满意和基本满意。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学生考核成绩比较
研究组的理论以及操作技能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情况如下表1所示。
2.2 两组学生综合素质达标率比较
研究组的自学能力、创新思维能力、职业道德与专业行为能力、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达标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情况如下表2所示。
2.3 两组学生对教学方式满意度比较
研究组学生对教学方式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情况如下表3所示。
3 讨论
对于中职院校来说,其主要的目的就是培养具有很强针对性的专业人才,因而应当针对这一教学目标,改革教學方式,促进教学实效性的增长[5]。行动导向教学模式在中职护理教育中应用的意义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1)这种教学方式可以从根本上解决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专业知识缺乏的问题。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由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主导,一人唱独角戏,再加上学生对自己的未来就业方向不是十分明确,因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而在行动导向教学模式下,教师提前向学生讲授自己未来的就业方式和就业方向,以就业作为导向来选择教学内容,进而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也可以使学生对知识有更为深入的认识和了解[6]。(2)这种教学方式还可以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在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下,教学案例和教学情景的创设是一大特色和亮点,学生通过真实的案例以及情景对自己所学习的知识进行检验:同时还可以检验学生的护理服务态度等其他方面的能力,在长期的培养下可以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3)通过行动导向教学模式,可以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工作能力强,专业水平高,全面发展的优秀护理人才。随着人们的护理理念的提升,在未来的护理行业势必需要大量的高素质人才。而中职院校通过改革自身的教育方式,可以促进学生培养质量的提高,进而为社会输送大量的高质量护理人才,满足人们的护理需求。基于此,中职院校应当大力推广行动导向教学模式,以此为指导创建新的教学体系,为中等职业教育注入新鲜的血液。在本次研究中采用行动导向模式的研究所的学生的考核成绩,综合素质达标率以及对教学方式的满意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由此可以看出,在中职护理专业中,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模式,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的提高。
综上所述,行动导向教学理念在中职护理教育教学中应用效果显著,可以有效的改善学生的学习效果,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并且受到学生的欢迎,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曹纳纳.探究行动导向教学理念在中职护理教育中的应用[J].科教导刊-电子版(上旬),2019,20(6):144.
刘云.行动导向教学理念在高职护理教育中的应用[J].心理医生,2018,24(23):355-356.
石垚.行动导向教学理念在中职护理教育中的应用[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8,18(11):245.
何兴荣.行动导向教学理念在中职护理教育中的应用研究[J].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2017,4(23):167,169.
李赛珍.刍议行动导向教学理念在中职护理教育中的应用[J].现代职业教育,2016,10(26):120.
郑军,杨颖,王卫东.浅析行动导向教学理念在中职护理教育中的应用[J].临床医药实践,2015,11(2):158-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