肢体语言沟通用于小儿护理的效果观察
2020-05-29梁素娴
梁素娴
【摘 要】:目的:观察小儿护理采取肢体语言沟通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2017年11月到2019年11月特定时间段于本科室实施诊治的100例患儿展开研究,依据沟通方式不同划分为对照组(n=50)和观察组(n=50),参照组50例行儿科常规护理,观察组基于对照组前提下加用肢体语言沟通护理,统计分析两组护理效果。结果:与对照组84%比,观察组依从性98%提升幅度更为显著P<0.05(X2=0.0144,P=5.9829);结论:小儿护理采取肢体语言沟通效果可观,可提升患儿配合度,提高家长满意度,临床推广价值高。
【关键词】:小儿护理;肢体语言沟通;满意度;依从性;效果
儿科收治患者年龄偏小,其生理与心理等功能均在发育阶段,所以在疾病诊治中极易发生抵触、哭闹等情况,影响治疗进程。因此,以肢体语言加强护患沟通效果,积极安抚患儿不良心绪,增进护患关系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并且亦有资料显示,肢体语言沟通可显著舒缓小儿内心诸多不良情绪,以提高治疗依从性。本科室对50例患儿采取肢体语言沟通护理,并将护理效果与参照组比较,以期获得满意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取2017年11月到2019年11月特定时间段于本科室实施诊治的100例患儿展开研究。纳入标准:患儿与家属签署知情书;无先天性疾病。排除标准:遵医行为较差;精神性疾病。依据沟通方式不同划分为对照组(n=50)和观察组(n=50),对照组男性29例,女性21例,年龄2-8岁,均龄(5.8±0.5)岁;观察组男性27例,女性23例,年龄3-7岁,均龄(5.3±0.6)岁。对两组组间数据实施独立样本检测对比,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行儿科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前提下加用肢体语言沟通护理:①面部表情。与患儿接触时,护理人员面部表情、动作会直接影响患儿,基于此,护理人员在接触患儿时需保持微笑,带给患儿亲切感,消除其陌生感与惧怕感,有效降低因护理操作引起的哭闹情绪[1]。②肢体动作。肢体动作是自我感觉、身心状态及情绪表达的综合反映,研究指出,于小儿护理中科学适宜应用姿势、语言可发挥意想不到的效果。首先在与患儿的接触中,需适宜应用手势、点头等动作,便于和患儿有效交流,特别是处理紧急情况时更要注意自身言语、动作,尽量保持镇定自若,采用精湛娴熟的护理方法处理患儿问题,从而取得家属信任,防止因护理人员手忙脚乱引起家属与患儿心理紧张。③眼神运用。眼睛是一扇窗,一个眼神就能反映内心活动,尤其是对语言表达力较差患儿,其无法运用精准语言表述自己感受与情感,所以眼神交流至关重要,这也是患儿与护理人员彼此沟通的主要枢纽,因此要求护理人员以亲切目光注视患儿,适时实施眼神交流,有利于舒缓患儿不安情绪,以轻松、愉悦心情接受治疗,提高依从性。④抚触护理。抚触是指对患儿全身或局部实施抚摸的一种护理,属于辅助沟通手段,于临床有极为重要的应用价值。对患儿进行抚触,有利于促使其成长,有利于增进其与护理人员的情感。除此之外,抚触亦能带给患儿足够的安全感,对提升其防御力、提高睡眠质量均有积极影响[2]。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依从性。遵医嘱完成治疗,主动与护理配合即为全部依从;存在轻微抵触情绪,但在强烈要求下仍可完成治疗即为部分依从;未达上述指标为不依从[3]。
1.4 统计学方法
以SPSS22.0软件行数据统计分析,研究所需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说明,行t检验。依从性用率表示,行X?检验,P<0.05表示有统计学有意义。
2 结果
依从性比较
相比较参照组,观察组依从性升高效果显著,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见下表。
3 讨论
肢体语言沟通隶属于心理干预范畴,是近年来新研发的护理干预模式,主要通过肢体碰触、四目相对等方式增进护患关系,使患儿不安、惧怕、紧张等情绪有效消除,且随时间推移现已被临床大面积应用,临床也将其称为姿语,是实现护患沟通的重要桥梁。患儿在实际诊治中心理较为恐惧、害怕,若只凭借单一的言语沟通很难取得满意沟通效果,故而采取肢体语言沟通护理至关重要。利用拥抱、语言鼓励、目光交流等,可缓解患儿消极情绪,提升安全感,可以帮助患儿、家属及护理人员实施有效沟通,不断促进患儿依从性提升,同时运用该护理模式可获取家属信任与理解,切实对患儿开展细节护理、爱护护理,为其创建温馨的就诊环境,进而提高临床诊治效果[4]。本次研究中,观察组依从性较参照组明显更高,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提示肢体语言沟通效果可观。
综上所述,小儿护理采取肢体语言沟通效果可观,可提升患儿配合度,提高家长满意度,临床推广价值高。
参考文献
赵会侠.肢体语言沟通应用于小儿护理中的临床效果[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7,34(8):183-184.
龙蓉.肢体语言沟通与个性化护理用于小儿护理工作中的效果分析[J].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2017,4(16):3-5.
黄美娜,陈浙一,陈彩芬.基于方言的沟通障碍对眼科手術安全影响及解决措施的质性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8,34(25):1952-1956.
周博,李娟.儿科护理工作中肢体语言沟通的临床应用分析[J].养生保健指南,2016,15(20):336-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