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剖宫产术后产妇盆底功能康复治疗的效果研究

2020-05-29申玉珍付玉敏吴艳芹

健康必读·下旬刊 2020年5期
关键词:疗效研究

申玉珍 付玉敏 吴艳芹

【摘 要】:目的:研究剖宫产术后产妇盆底功能康复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自2018年2月—2019年2月临床收治的剖宫产术后产妇74例,采用随机分配的方式将所有产妇平均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产妇37例,对对照组产妇进行常规产后康复治疗指导,对观察组产妇进行盆底功能康复治疗,观察两组产妇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产妇肌力等级达到3级的有15例,对照组产妇肌力等级达到3级的仅为7例,观察组产妇盆底PC肌力恢复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观察组产妇压力性尿失禁发生率为0,对照组为5.41%,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剖宫产术后产妇盆底功能康复治疗效果显著,有效改善产妇盆底PC肌力,并控制了压力性尿失禁的发生率。

【关键词】:剖宫产产妇;术后盆底功能康复治疗;疗效;研究

盆底功能是维持女性盆腔脏器正常功能的重要指标,盆底功能遭到破坏之后对女性的健康状况的影响作用是极大的,会直接导致下消化道、下尿道及生殖器等功能的影响,因此盆底功能保健对女性健康的意义重大。分娩是损害女性盆底功能的重要原因,很多产妇由于分娩都会对盆底功能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但是由于缺乏专业性的知识,以往很多女性对此并没有正确的认知。随着人们文化水平的提升,如今盆底功能康复治疗得到了更多产妇的认可,其治疗效果也得到了充分的证明,本文针对剖宫产术后产妇盆底功能康复治疗的效果研究进行阐述。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照组产妇37例,年龄最大的产妇为42周岁,年龄最小的产妇为为22周岁,产妇的平均年龄为(28.4±3.2)周岁,初产妇25例,经产妇12例。观察组产妇37例,年龄最大的产妇为44周岁,年龄最小的产妇为为23周岁,产妇的平均年龄为(30.2±4.8)周岁,初产妇22例,经产妇15例。两组产妇的年龄、生育经历等基本资料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对对照组进行常规术后康复治疗指导,对观察产妇进行盆底功能康复治疗,具体方法为:引导产妇进行仰卧、坐位和站位等训练,保持产妇均匀的呼吸状态,吸气的时候做收缩肛门、尿道和盆底的上提,要始终保持盆底的收缩状态,根据产妇的实际情况做好时间的把控,通常第一次盆底上提的时间控制在3—5秒,随着产妇盆底功能的逐渐恢复,在时间上逐渐延长[1]。每次康复治疗的时间为15—20分钟,每日治疗次数为2—3次,再对产妇进行盆底肌电疗法和生物反馈疗法,同时引导产妇进行哑铃锻炼,每次治疗的时间为30分钟,每周治疗2—3次。在产妇的治疗期间注意做好对产妇治疗效果的监测,做好详细记录,治疗结束后,对产妇要进行后期随访,采用网络渠道或电话、探访等渠道进行随访,督促产妇出院后也要坚持盆底功能康复治疗,盆底提升锻炼时间为每次5—20分钟,盆底肌电疗法和生物反馈治疗为每周2次,每次治疗的间隔时间为1—2天,治疗15次为1个疗程,一个疗程的治疗后对产妇的盆底功能恢复情况进行检测[2]。

1.3 临床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产妇治疗后的盆底PC肌力检测情况,肌力分为三个级别,即1级、2级和3级,等级越高,盆底PC肌力越强,说明产妇术后盆底功能恢复的情况越好。

观察两组产妇治疗后的压力性尿失禁情况,计算患有压力性尿失禁的产妇有多少例,计算总发病率,发病率越低,则说明治疗效果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5.0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产妇治疗后盆底PC肌力检测情况

通过将两组产妇治疗后的盆底PV肌力等级进行对比得出结果:观察组产妇肌力等级达到3级的有15例,对照组产妇肌力等级达到3级的仅为7例,并且观察组产妇肌力水平只有1级的仅为2例,而对照组为7例,可见,观察组产妇治疗后盆底PC肌力恢复情况更好。两组比较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内容见表一。

2.2 对比两组产妇压力性尿失禁发生情况

通过对两组产妇压力性尿失禁进行检测得出结果:观察组患有压力性尿失禁的为0例,发生率为0.00%,对照组患有压力性尿失禁的为2例,发生率为5.41%。可见,观察组产妇的压力性尿失禁控制的效果更好。两组比较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内容见表二。

3 讨论

女性在分娩的过程中盆底功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盆底功能是维持女性健康的重要指标,如果盆底功能遭到破坏将会较大程度的影响产妇的产后恢复和身体健康,分娩对盆底造成的损伤是不可避免的,无论是一种分娩方式都会使产妇的盆底功能造成一定的损伤,因此产后及时的进行盆底修复和盆底康复治疗是极其重要的[3]。对于产妇产后盆底功能性障碍性的评估采取的主要措施是盆底电生理诊断,相比于临床症状的产生而言,盆底电生理诊断指标更能够及时的发现问题,诊断的准确性也较高,通过对产妇盆底功能的诊断显示出盆底功能损害程度的評估、对预后进行分析,并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价,能够使产妇对自身的盆底功能恢复情况科学的了解,并及时的采取治疗措施,从而为产妇的盆底健康保驾护航[4]。在对剖宫产产妇进行盆底康复治疗的过程中,医护人员要做好两个方面的工作,首先是做好对产妇的健康宣教,将盆底康复治疗的重要意义告知产妇,根据产妇盆底功能的损害程度,为产妇制定个性化的康复治疗方案,在对产妇进行康复治疗的过程中最好采取一对一的方式,树立产妇的治疗信心,让产妇明白通过积极的治疗盆底功能是可以完全恢复的。其次是引导产妇正确的盆底功能恢复的康复治疗方法,督促产妇出院后也要坚持进行盆底康复治疗,盆底康复治疗的坚持十分重要,对于一些缺乏耐力的产妇,医护人员要做好监督和引导。

总之,盆底功能康复治疗对于产妇的产后恢复是十分重要的,通过此次调查结果显示,剖宫产术后产妇盆底功能康复治疗效果十分显著,相比于采用常规康复治疗指导的产妇,产妇的盆底PC肌力恢复情况更好,并且在压力性尿失禁的发生率的控制上效果也十分理想,在本次调查研究中,采用盆底功能康复治疗的产妇压力性尿失禁的发生率为0.00%。盆底康复治疗应该得到临床的大力推广应用,这对提高产妇产产后生活质量和预防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有重要的意义[5]。

参考文献

秦慧芬.不同产科因素对孕产妇盆底功能的影响及盆底肌康复治疗的近期效果对比分析[J].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2019,6(23):75+78.

梅露.探讨妊娠和分娩对于产妇盆底功能的影响以及采取早期盆底康复治疗对患者的治疗效果[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6(57):77.

王青,夏波,唐妍妍,赵希丽.盆底肌康复训练配合护理干预治疗产后盆底肌功能障碍的效果观察[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9,23(13):120-122.

张紫琪,廖碧珍,杨光静,马晓婷.盆底康复延续性护理模式对初产妇产后性功能的影响[J].护理研究,2018,32(14):2256-2261.

李环,龙腾飞,李丹彦,葛环,刘娟,张洁,马乐.产后盆底康复流程第三部分——产后盆底康复措施及实施方案[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15,31(06):522-529.

猜你喜欢

疗效研究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出血的疗效观察
中医治疗糖尿病的疗效观察
以苦参为主治疗心律失常的疗效观察
观察益气养血汤治疗气血两虚型月经过少的临床疗效
补锌在小儿腹泻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公司研究
谁说小孩不能做研究?
我国FDI和OFDI对CO2排放影响的比较研究
我国FDI和OFDI对CO2排放影响的比较研究
Applications of Deep Mixing to Earthquake Disaster Mitig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