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思政教学与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的融合
2020-05-29李菲菲
摘 要: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市场经济结构的优化,对当今人才提出了更高要求,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因此面临新的挑战,就业创业教育课程的开设则是挑战的具体表现。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并非简单的课程教学,而是兼顾技能、素质及发展的一类教育。正因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的特殊性,决定了思政教学在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中占据重要地位,实现两者融合是全面提升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效果的重要举措,也是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要求。本文在分析思政教学和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融合重要作用的基础上,探讨了两者融合路径。
关键词:思政教学;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融合
知识经济时代,市场经济发展对人才提出全新要求。同时,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致使大学生就业竞争日渐加剧。而我国高校教育近些年来稳健发展,大学生数量急剧增加,高校就业率逐渐成为社会各界高度关注话题。为有效提升大学生就业率,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应运而生,也直接决定了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是一种生存、技能、发展教育。而思政教学在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创业观、正确定位自己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因此,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中,教师需重视思政教学与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的融合,充分发挥思政教学价值,全面提升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有效提高大学生就业率,为推动社会稳健发展夯实基础。
一、 思政教学和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融合的重要作用概述
(一)有助于整体提升思政教学效果
高校思政教育发展面临重要问题,即说教式传统理论教学方式缺乏实质性效果。而思政教学和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融合,思政教学能实现以就业创业教育为载体,创造实践机会供学生进行体验,促使学生在体验中加深创业相关内容的认知,如权利、责任、奉献等。同时,思政教学以就业创业教育为载体,即可让学生在实践中,通过潜移默化方式帮助学生重塑正确的三观。这样一来,思政教学不再空洞、枯燥乏味,学生乐于接受,思政教学效果因此整体提升。除此之外,思政教学融合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可通过实践方式,融入一些具有时代特色的内容,可让思政教学内容更具时代性、实践性和针对性,一方面有助于切实有效解决学生实际问题;另一方面充分发挥了思政教育作用。
(二)有助于培养德才兼备创业人才
新时期,高校教育并非简单的传授理论知识,而是重点培养高素质技能型應用人才,意味着高校教育需在理论知识传授的基础上,重点培养大学生实践能力、交际能力等,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为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提供能力保障。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亦是如此,唯有有效理解“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才能在实践教育中更具针对性。结合习近平总书记给大学生的回信内容:“希望你们扎根中国大地了解国情民情,在创新创业中增长智慧才干,在艰苦奋斗中锤炼意志品质。”可见,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的核心目的是创造德才兼备的创业人才,决定了高校就业创业教育中,需在传授先进的创业教育经验和前沿创业知识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思政教育,全面提升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并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和创业观。
(三)全面提升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
思政教学和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的融合,即可在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中,通过开展有效的思政教育,帮助学生全面提升就业创业能力。当今时代,大学生要想就业创业成功,则需要具备与之相关的能力,如交际能力、交际方法、职业能力、职业道德等。而上述能力的提升,则需要大学生在积累一定就业创业知识的基础上,接受长期系统的思政教育,并通过社会实践的锤炼才能成功提升各项能力。而思政教学与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的融合,则是着眼于提升大学生创业能力,重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因此,教师在就业创业教育中,即可结合学生个性特点,予以有效的思政教育,帮助学生正确评估自我,并立足于个人优势,寻找正确的就业创业方向。
二、 思政教学和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融合路径分析
(一)思想上增强就业创业意识
首先,就业方面。教师需在思政教学中,引导学生正确定位自我,明确自身的优缺点,尽可能选择理想的就业方向。若就业中受各因素影响,无法按照个人意愿进行选择就业方向,需端正工作态度,深刻认识现实和理想的差距,用于接受现实,并在现实岗位中加强学习,提升自我,保持积极乐观的就业观。其次,创业方面。思政教学需重视学生创业意识培养,帮助学生打破传统思政桎梏,促使其就业过程中,敢于创业。同时,鼓励学生开拓新领域,挖掘潜力。
思政教学中提升大学生就业创业意识,实践操作如下:一是引导学生客观评价自我。思政教学需在学生职业选择之前,正确评估自己能力。就业创业成功概率的提高,关键在于大学生可客观看待自己能力,盲目的就业创业概率十分低。同时,借助思政教育,调动学生创业积极性,鼓励学生立足于自身具体情况,明确就业创业目标。二是鉴于大学生就业创业具有实践性特征,思政教学要想与其完美融合,则需要重视实践教学。因此,教师有必要从思政课堂学习拓展到课外学习,拓展实践活动,让大学生在实践中,明确责任、权利等,并了解创业的艰辛。如:思政教学中,高校可创建示范基地,为学生提供实践平台,鼓励学生结合个人能力,进行创业策划,在此期间,指导教师需引导学生完善创业计划,为提升创业就业概率提供保障。再比如,高校可积极开展创业相关活动,一方面让学生在创业活动中不断提升创业意识和创业热情;另一方面促使大学生在实践活动中锤炼个人品质和精神,为成功创业夯实基础。
(二)加强校园创业文化建设
高校思政教学和就业创业教育的融合发展,需重视校园文化隐形教育作用的发挥。因此,高校需重视校园创业文化建设,具体操作如下:一是加强校园创业文化宣传,面向学生展现创业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同时,借助校园广播、校园网络等方式,大力宣传大学生创业过程中的社会责任、艰辛等。另外,校园内张贴于创业道德教育相关的标语、名人名言等,以潜移默化方式作用于学生,以此有效提升大学生就业创业道德水平。二是定期开展创新创业比赛活动,让大学生在创业实践活动中,客观认识自我,不断总结和反思,以此不断完善大学生,并有效锻炼学生实践能力。三是开展创业教育专题讲座,引导学生在创业中,树立正确的三观。同时,专题讲座中,需围绕大学生当前面临的主要思想问题,进行讨论解决,帮助大学生在市场经济中,时刻坚定正确的就业方向,以此培养出德才兼备的创业人才。此外,在校园创业文化建设过程中,还有必要加强大学生创业就业见习基地建设。
(三)树立典型,发挥激励作用
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是基于实践的综合性教育,其涉及多学科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因此,高校需树立典型,发挥激励作用,促进思政教学和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融合发展。具体操作如下:高校需面向社会聘请优秀企业家兼职创业导师,实行“学业导师+企业导师+创业导师”模式,以此整体提升高校创业教师综合实践能力,确保高校创业教学与实践相吻合。笔者认为高校在落实上述举措的过程中,除了充分发挥创业导师作用之外,还需要有意识地树立创业道德模范典型,并通过多种方式,不断发挥其典型作用,激励大学生进行创业。如高效可通过官方新闻媒体和网络媒体、宣传栏等,大力宣传某位优秀企业家创业过程中,宣扬创业家创业中的奉献精神、创业勇气、社会责任担当等,以此激励大学生成为德才兼备的创业人才。值得注意的是为了增强典型激励作用,思政教学时,教师可通过理论方式进行阐述,幫助大学生增强创业认识,为提高大学生创业成功率提供保障。
三、 结语
总而言之,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要想有效提升大学生就业创业成功率,要求学生具备丰富的创业知识、良好的心理素质等。而当前我国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中,面临一系列问题,如大学生思想问题。因此,高校有必要予以措施,如思想上增强就业创业意识、加强校园创业文化建设、树立典型,发挥激励作用等,推动思政教学和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融合发展,以此全面提升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效果,为推动高校教育发展和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夯实基础。
参考文献:
[1]雷茜,廖巍,李增蓉.高校思政教育和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的融合研究[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19(6):29-30.
[2]王嘉骏.经济新常态下思政教育与就业指导融合发展研究[J].营销界,2019(20):14+47.
[3]古力铭.大学生创业就业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策略研究[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19,2(8):177-178.
[4]董林傲琦.论思政教育在大学生职业发展和就业创业指导中的导向作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7(49):41-42.
[5]张俊武,陈庆玲.大学生思政教育与就业创业指导的融合探析:以安徽工贸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4):95-97.
作者简介:
李菲菲,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