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产城融合程度高地区生态文明建设思路研究

2020-05-29周文强林立清张翔

科技视界 2020年11期
关键词:产城环境保护文明

周文强 林立清 张翔

摘 要

“十四五”时期我国将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进一步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同时,实现高水平生态环境保护将成为这一时期生态文明建设的主线工作。对于产城融合程度高地区来说,由于土地开发强度高、人口密度高、单位国土面积排污量大等问题,生态文明建设面临较大的挑战。本研究对江苏省某县级行政区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十四五”时期重点任务等方面进行分析、探讨,以期助力产城融合程度高地区的生态文明建设。关键词

生态文明建设;“十四五”时期;江苏省

中图分类号: X321                        文献标识码: A

DOI:10.19694/j.cnki.issn2095-2457.2020.11.071

“十四五”时期将是我国生态环境保护的主次要矛盾转化期、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阶段性和区域性分异并存期[1]。进一步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同时,实现高水平生态环境保护将成为这一时期生态文明建设的主线工作[2]。对于产城融合程度高地区来说,由于土地开发强度高、人口密度高、单位国土面积排污量大等,生态文明建设面临较大的挑战。本研究对江苏省某县级行政区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重点任务等方面进行分析、探讨,以期助力产城融合程度高地区的生态文明建设。

1 区域概况

某地区位于江苏省南部,具有产城融合程度高的特点,该地区土地开发强度大,人口密度高,高端制造业发达,产业高度集群化,高新技术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同时,该地能源清洁化水平较高,辖区内聚集了较多环境管理先进、技术水平高的企业,产业呈现集群式发展的良好态势。

2 问题分析

“十四五”时期,我国总体经济规模将持续扩大,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仍将持续推进,规模扩张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将进一步凸显[3]。随着生态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攻坚进入“深水区”,进一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推进重点行业减排难度和边际成本也会越来越大[4]。经多方数据研究,该地区面临的主要问题有:

空间布局不尽合理。土地开发强度接近70%,早期产业发展规划的制定未充分考虑生态环境保护因素,导致工业园区和居民区相互交错,造成企群矛盾和环境安全隐患。此外,工业用地占比高,单调乏味的工业园形象凸显,部分规下工业企业利用粗放、用途不符规划问题较为突出。

环境容量严重不足。产业规模较大,单位国土面积的COD、氨氮、挥发性有机物排放强度高,总体上存量污染严重、生态成本透支、环境承载能力接近上限的问题较为突出。而高新产业是该地区COD、氨氮工业排放源的主要来源,在“十三五”时期末端减排潜力耗竭后,缺乏可替代的污染物总量减排来源已成为限制产业发展的重要瓶颈。

环境质量尚不稳固。2019年NO2、PM2.5、臭氧和PM10浓度尚未达到二级标准,“十四五”时期,该地区将面临PM2.5、臭氧为主导的复合污染情况,持续改善空气质量的难度以及成本也将越来越大。且该地区河流均为客水,主要依靠闸站控制河网流动,也面临上游客水水质较差和水体自净能力较弱的难题。

重点领域亟待突破。危险废物处置存在能力不满足,类别不匹配,处置水平、资源化水平不高的问题。在建项目危废产生量已超出现有处置能力,约有6成年产危废量小于10吨的企业难以找到合适的委托处置途径。电镀等重点行业的关闭搬迁企业遗留地块再开发利用及工业用地“退二进三”时仍旧需要严格防范环境风险。

监管任务复杂繁重。该地环保人员仅占全市在编环保人员的7%,但人均监管对象约为全市的2倍,新形势下环境保护政策日趋严厉,环保监管人员工作要求越来越高,环境监管难度越来越大,仅靠现有监管模式难以覆盖全区每一处角落。

3 总体思路和目标

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到2025年,实现绿色发展水平显著提升,生态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生态保护安全格局全面形成,环境风险得到全面控制,生态环境治理体系更加完善,成为全省产城融合发展的示范区,长三角经济和环境协同发展的样板区,全国社会共治体系建设的标杆区。

4 重点任务

践行绿色生活方式。建立项目引入生态环境综合评价机制,制定建设项目准入负面清单时设置生态文明专项,产业负面清单禁止引入国家及地方产业指导目录中限制类和淘汰类项目;污染排放控制负面清单禁止引入排放特征污染物且现状环境质量超标的项目;资源利用负面清单禁止引入能耗、水耗强度高于同行业国内先进水平及全区工业平均水平的项目;环境风险控制负面清单禁止引入重大风险源项目。持续提升节约集约用地水平,将亩均税收较低的工业企业,作为腾笼换鸟的重点对象。推广绿色消费,增强绿色供给,持续开展绿色单位创建活动。

构建和谐生态空间。加快建立健全国土空间规划和用途统筹协调管控制度,落实“三线一单”管控要求,实施控制单元精细化管理。優化公共绿地布局体系,建立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长效机制。优化工业片区和重点风险源布局,远期规划“退二进三”区域企业制定关停并转计划及差异化环保要求。完成自然保护地和生态红线勘界立标及监督检查专项工作,确保生态保护红线内的土地生态功能不降低、面积不减少、性质不改变。

加大控污攻坚力度。重点推进以VOCs为主的工业废气长效治理,大力推进源头替代,推进建设适宜高效的治污设施,继续推行专家治厂“一厂一策”模式。推进工业综合治理,把降磷控氮作为主攻方向。持续小流域整治,加快污水管网全覆盖、全收集、全处理。加强初期雨水的收集和处理,推进海绵城市建设。防范企业运营、拆除过程引发土壤及地下水污染。努力打造“无废城市”,实现固废危废源头大幅减量,促进分类化收集、无害化处理、资源化利用的处置体系基本形成。引导高端危废处置企业落地,扩宽区内企业危险废物处置路径。

提升监测监管水平。构建全天候、系统性、现代化的天地一体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完善以PM2.5和臭氧为核心的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网络。强化地区气、水、土、声、辐射、生态环境监测数据集成和共享。以垃圾焚烧、排放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等重点领域污染源为重点,实现事前完善预防、事中高效处置、事后评估整改的全过程应急管理。

引导全民共治共享。强化党政主导责任,压实部门主管责任,引导企业落实主体责任。制定街道差异化的生态环境目标指标、治理保护措施和考核评价要求。加强刑事司法和行政执法间信息共享、案情通报、案件移送的联动衔接。推动建立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执法队伍,探索执法监管第三方服务模式、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审理规则。广泛开展生态文明推广,完善公众监督、举报反馈机制,构建全民参与的社会行动体系,推动环保社会组织和志愿者队伍规范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宝鲁.构建“十四五”内蒙古生态文明建设体系[J].北方经济,2019(12):29-30.

[2]刘峥延,毛显强,江河.“十四五”时期生态环境保护重点方向和任务研究[J].中国环境管理,2019(3):40-45.

[3]石磊,秋婕.“十四五”时期生态环境重大制度政策创新的思考[J].中国环境管理,2019(03):57-59.

[4]江星涛.“十三五”大气主要污染物减排思路探讨[J].科技资讯,2017(21):96+98.

猜你喜欢

产城环境保护文明
环境保护
请文明演绎
漫说文明
基于环境保护的城市污水处理
对不文明说“不”
城市发展新结晶——产城融合一体化建设
品质西区聚高端 产城文景共一色
加快产城融合 建设优质园区——以南昌市为例
新《环境保护法》解读
产城融合:夯实石首县域经济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