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班本自治德育课程中培养学生自主管理能力

2020-05-29唐斌

中国德育 2020年7期
关键词:班本全班学生课程目标

唐斌

课程小组工作重点是设计方案,以多种方法吸引每个学生参与。这样的小组,常以宣传发动、人际关系、评价激励等方式,发动全班学生主动参与活动。

陶行知提出“德育靠自治”。班级管理可以由学生自行管理或处理;德性,可以自我修养。蔡元培说:“教育不是把被教育的人,造成一种特别器具。”学生在班级课程建设中,不应只是被动接受,而要有主体地位,教师应让学生在参与课程的开发中成长,学会自主管理、自我发展。因此,我从班级实际出发,设计了由学生自主设计、自我管理、自愿参与、自觉评价的“四自”班本德育自治課程,在培育学生良好品格、培养学生自主管理的能力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一、自主设计班本德育自治课程,发现自我价值,让学生“愿管”

为了让学生站在课程的中心,班级成立了以学生为主体的班级德育自治课程研发小组,由学生、家长、教师代表组成,主要任务是了解学生特点,征求学生的建议,确立课程目标、主要内容,审核实施方案,指导课程实施过程,提供必备的课程条件,落实评价措施等,保证课程能顺利进行。

(一)班本德育自治课程目标,师生共同提出

以学生成长的需要为制定课程目标出发点,目标体现大多数学生的意愿。课程开发小组组长组织了学生、家长、教师问卷以及座谈等活动,了解班上学生发展的需求、社会发展需要,经过多次讨论,形成班级德育自治课程目标。

经调查发现:我们班只有3人不是进城务工随迁子女。进城务工随迁子女的家长文化程度普遍是小学或初中;大多数学生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学前教育基本上的是无办学条件的私立幼儿园。多数学生比较听从父母管教,依赖性较强;胆小怕事,缺乏规则意识;有自己的想法,但不善于沟通合作;喜欢看电视,但不喜欢阅读等。“我就是我”班会课上,进一步明确了这些特点,在此基础上,大家通过讨论,提出了一些改进方法。课程开发小组结合调查情况,进一步认识了自己的特点,提出了我班学生德育发展目标:“守规则、能自主、善合作、有理想”,也以此作为班本德育自治课程目标。经过投票表决,全体学生认可此目标。

(二)班本德育自治课程框架,师生共同构建

坚持“以班为本”“以生为本”的原则设计课程,让课程更有生命力。调查学生的特长爱好、家庭及社区教育资源以及科任教师的特长后,按照学校课程设置的要求,课程开发小组根据目标,选择了一部分(有部分德育课程,如道德与法治课等,主要是教师教学内容,学生无法自治)适合学生自主设计、自主参与、自主管理的内容,一般都是以活动为主体,作为班级德育自治课程内容,构建了班本德育自治课程框架,具体包括:班级文化课程(环境建设、班级公约、班名班歌、班级成果)、主题活动课程(每月—事、生日祝福、节日庆典、个性阅读)、兴趣活动课程(科技信息、文艺体育)、综合实践课程(家务劳动、服务他人)。

先由班上每位同学提出自己喜欢参加且能够参加的活动,自己能够组织或邀请别人组织的活动,共收到有50多个不同的活动,经过开发小组先后4次归纳整理,研讨与论证,最后形成了上述的4大类、12小类班级德育自治课程。每个课程小类再进行细分,如环境建设课程分为黑板报、图书角、文明卫生、座位编排等,班级成果分为成长故事、成长画册等。从学生的兴趣点、参与能力、管理能力出发,由学生自主设计自己的课程,获得学习热情和动机,实现了“愿管”,走出了自主管理的第一步。

二、自我管理班本德育自治课程,实现个人追求,让学生“敢管”

教师赋予了学生管理的权力后,还要鼓励学生敢于管理,敢于实践。课程管理是一系列的课程规划、设计、组织、评价活动,班本德育自治课程主要由学生进行自主管理。

学生自行建立课程小组。课程小组的成员包括:一名教师或家长当顾问,负责引导学生开展管理工作;4~6名学生收集学生情况,确定班本德育自治课程目标,发布课程规划,审核学生开发课程的科学性,评价课程成果等。每个大类、小类的课程组长,都由学生担任。组长实行自主申报,竞选上岗,责、权、利相统一。组长组织“双选会”,组织学生参与一个小的课程。组长组织小组成员讨论,完成以下事项:给活动拟一个动听的名字,如domi课程(音乐)、七彩课程(彩绘)、采蜜课程(个性阅读)等。通过参加活动,同学应该知道什么?获得什么情感体验?对学生哪些态度有所影响?从这三个方面确定课程目标,统领整个活动。再根据目标制订活动方案,明确小组成员的分工,做到“事事有人做,人人有事做”;写清楚每一步要准备什么、做什么、注意什么。最后明确如何评价整个活动,哪些目标已经达到,对于没有达到的目标,以后的活动如何改进等。

当方案得到小组成员讨论通过、顾问教师指导后,就按时按计划由组长组织实施。虽然每个成员有不同的分工,但组员间只有相互配合、协作才能完成活动任务,将每个人的聪明才智发挥得淋漓尽致。在实施过程中,如遇到问题,小组成员经过商讨,可以调整方案。小组合作,提高协商管理效能。

如生日祝福课程,由班级里一位各方面较差的学生竞选了组长,由5位学生组成一个小组,制定目标:让同学知道自己在班集体中的价值;感受集体的温暖,主动承担班级事务;感恩父母的养育。他们统计了班上学生的生日,然后按日期把生日邻近的分为一组,在每月集中一个时间开展庆祝活动。拟定了赠诗、制作卡片、吃蛋糕、读妈妈的信、拍照等活动议程;每次活动后,请过生日的同学评分等。

整个活动是学生结合班级课程目标,根据自己认知,学生自主组织,把每位学生带入了一种特定的活动情境,让学生感受到自己对班级的重要意义。由于各课程组相对独立,各小组成员人数较少,大家都有“管他人”的机会;成员组成采取双选制,有了自愿“接受他人管”的条件;课程组成员职责清晰、分工明确,责任共担、利益共享,有了“管自己”的前提。如此实现“我管”与“管我”统一,实现了每个人都“敢管”。

三、自愿参与班本德育自治课程,发掘自身潜力,让学生“会管”

每位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和喜好,选择一项或几项活动,加入相应的活动小组,为活动出谋划策,承担活动任务,得到相应的课程评价。有部分活动,如图书角课程、兴趣活动、家务劳动课程等,小组成员能够直接完成;而有的活动课程,小组只是一个主持者身份,需要全班学生共同参与才能完成,如班级成果课程、节日庆典课程、阅读课程等,需要全班学生集体参与的课程,但又不能强迫每位学生必须参与。课程小组工作重点是设计方案,以多种方法吸引每个学生参与。这样的小组,常以宣传发动、人际关系、评价激励等方式,发动全班学生主动参与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和自主精神。

有的课程,需要小组组织开展;有的课程,如公约课程,是一种秩序课程,需要全体学生参与,作为课程顾问的教师,需要从多方面对学生进行价值引领,增强学生对价值的认同,集中全班学生共同参与公约的制定与执行。“自主不仅仅意味着作出选择,更是作出选择的能力,在某种意义上,它被用来指称作出正确的或者恰当的选择。”因此,教师应以适切的导引,激活学生的自觉意识,提高课程的组织度;引导学生处理好自主与非自主间的关系,让每位学生的自主选择是恰当的、正确的。只有恰当的自主,自我管理才会是科学的,才有利于课程目标的实现。

一年来,全班学生都参与了至少两个课程小组,有45%的学生参加了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小组。每位学生都找到了自己亲近的课程,真正融入了自己喜欢的课程中,激发了学生课程参与的主体性。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学会了自我选择,选择喜欢的、需要参与的课程;学会了自我适应,在课程中找到自己的兴奋点;学会了自我调整,自身潜能不断进发;学会了合作,成就他人与成就自己统一。在课程实施中,实现了“会管”。

四、自觉评价班本德育自治课程,激励自我调控,实现“共管”

“共管”指小组成员间共同管理课程、师生及家长共同参与课程评价,以评促管,实现共管。四个课程大组,从课程方案的制订、实施过程及课程效果三个方面,建立课程评价标准。班级德育课程总目标融入评价内容,如“守秩序”在每个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均得到体现,每位参与者都得到课程活动规则的约束;每个课程是学生“合作”完成,培养了团队意识与能力;以个性阅读课程,激发了学生树立崇高理想等。课程内容、结构也在评价中不断地调整与优化。

评价由自评、他评两种方式结合。自主评价是每位成员对参与的课程进行自我评价(占评价的60%,他评占40%),以自评促总结反思。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结合,强调过程的调整与调控。学生、家長、教师评价相结合,以评价引导学生会调控。请家长参与评价,影响家长形成正确的家教观念,有位家长说:“我看了评价表,觉得以前对孩子管得太多了!以后,孩子自己的事自己做。”

约翰·怀特认为,学生对经验的反省和作为明智的选择能力是课程的支柱。每个课程结束后,在班会课上回顾过程、展示成果、共同评价,组织隆重而简约的课程仪式。在评价环节中,一是课程小组成员对他人评价进行反馈,也可以质疑他人的评价,也可以辩论;教师鼓励学生在课程评价过程中,保持必要的自主性。二是引导学生回顾自我决定的课程计划、自我实施的过程,反思是否还有提升的空间,哪些建议需要接受,哪些评价需要认同,等。在评价中,实现走进自我与走出自我的统一,实现约束自我与解放自我的统一。以培养自觉反思、自我调控的习惯与能力,提高学生自主管理的能力。

责任编辑 张楚然

猜你喜欢

班本全班学生课程目标
走向学科育人
《计算方法》课程的“面向产出”评价改革实践
浅谈幼儿园班本课程的设计与实施
利用园本研修提升教师班本活动的设计与实施能力
一种将课程目标关联到毕业要求的评估方法
中职班主任班本课程领导力的实践研究
浅谈农村幼儿园班本特色活动的开展
利息
太阳生病了
黑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