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后疫情产品升级计划”
2020-05-29潘鲁生
环球时报 2020-05-29
潘鲁生
如何转危为机,把疫情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是很现实的任务。就此,不仅要实施和加快相关服务模式的数字化转型,还要在现有消费习惯、服务方式基础上进行创新,通过加强防疫服务方式设计,优化和提升相关服务模式。
针对餐饮、零售、影院等受疫情影响较重的服务业开展有关服务空间和模式设计,根据“社交距离”“消毒通风”等要求,设计公共空间结构、服务模式、人群流线、空气控制系统等,发布“服务业防疫设计指导意见”,促进改善餐饮格局、设施结构等,激活餐饮娱乐消费
并降低密闭、聚集风险,提高服务业日常抗风险能力。同时,建议加强有关餐饮加工设备、食品包装、影院会展防疫设施等设计,加强防疫用品生态材料、防疫功能性产品包装以及防疫生活方式有关的产品设计生产,建立有效的防御屏障,降低病毒传播风险,未雨绸缪为“后疫情”时期生活方式优化与转变提高产品引领和支持。
当前,5G技术商用、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高端技术发展,将颠覆式地改变创意产品和创意服务的生产、传递和鉴赏方式。文化产品的品质是影
响输出质量的核心,而精良的文化产品不只是制作出来的,更是用创新思维设计出来的。创意是文创产业的核心资源,而创意者、设计师则是想象力的基础保证。专业的创意者、设计师和知识工作者应进一步从两个方面提升创意设计的赋能价值:一是传统优秀文化内容的解读与转换,另一个是传统产业与文创产业的融合与提升。可通过IP的全产业链开发形成最有市场增长空间的新型文化形态,打通电影、文旅、动漫、游戏、电竞、设计、表演、规划、工艺、衍生品等核心产品矩阵以及由此产生的各种文化场景,进一步培育、发展内容版权贯通的文创全产业链。▲
(受访者是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文联副主席,本报记者牛小曼采访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