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教师主观幸福感现状调查研究
——以某镇中心完小教师为个案
2020-05-29邓选梅
罗 瑞,邓选梅
(1.云南师范大学 职业技术教育学院,云南 昆明,650500;2.文山学院 教育科学学院,云南 文山 663099)
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想实现全面小康,形成人人都讲文明的社会,关键要注重农村教育的发展”,而教育发展的关键靠教师,教师幸福感不仅是教师个人身心健康的体现,更是我们国家教育事业好与坏的评价标准之一。[1]国内大多数心理工作者普遍认为,主观幸福感(Subjective Well-being,简称SWB)是衡量个人生活质量的综合性心理指标,反映主体的社会功能和适应状态。[2]其具有主观性、整体性和相对稳定性三个显著特点。目前,农村小学教师主观幸福感引起很多研究者的重视,通过知网检索,在所查阅到的文献中,大多数是关于对大学生、老人以及幼儿教师群体的主观幸福感进行的研究,对于农村小学教师主观幸福感所存在的现状进行调查研究的文献甚少。本文以某镇中心完小教师为对象,探讨农村小学教师主观幸福感问题。
一、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选取云南某县某镇中心完小100名小学教师作为研究对象。此次问卷调查包括性别、年龄、学历、婚姻、教龄、学历共6个基本人口学变量。性别上,男性56人;女性44人;年龄上,25岁以下10人,25~30岁23人,31~40岁29人,41~50岁30人,50岁以上8人;学历上,高中学历13人,大专学历48人,本科学历28人,硕士及以上11人;婚姻上,已婚68人,未婚29人,离异3人;教龄上,1年以下5人,1~5年17人,6~10年18人,11~15年24人,16年及以上36人;专业上,文史类44人,理工类38人,艺术类18人。
2.研究工具
采用段建华修订的总体幸福感量表(GWB)作为测量工具。总体幸福感量表是由美国国立卫生统计中心制订的一种定式型工具,用来评价被试者对幸福的陈述。共33个题目,得分越高,主观幸福感越强烈。在国内,段建华1996年对该量表进行了修订,修订后的量表单个项目得分与总分的相关在0.48~0.78之间,分量表与总表的相关为0.56~0.88之间,内部一致性系数在男性为0.91、在女性为0.95。三个月后的重测一致性为0.85。[3]全国常模得分男性为75分,女性为71分。总体幸福感量表(GWB)包含对健康的担心、精力、对生活的满足和兴趣、忧郁或愉快的心境、对情感和行为的控制以及松弛与紧张(焦虑) 6个因子。
3.研究方法
本研究以问卷调查法为主,访谈法与文献法为辅。
4.施测过程
笔者于2018年1月6日到调查点某镇中心完小,利用教师开会时间发放问卷并进行统一的指导语说明,让被调查教师当场填写问卷并回收。共计发放问卷100份,回收有效问卷100份,回收率为100%。调查样本采用SPSS22.0进行数据处理。
二、农村小学教师主观幸福感调查结果
(一)主观幸福感各因子得分及其与全国常模的比较
表1调查结果显示:从以下数据可知该校教师的主观幸福感(M为71.07)明显低于全国常模,差异性显著。据查阅资料可知,6个因子所蕴含的含义依次为:对生活的满足和兴趣指一个人对自己当前生活中各种事所感觉到的幸福、满足或愉快的程度;对健康的担心指一个人因为身体的不舒服、生病或对患病恐惧而担心的程度;精力指一个人每天睡醒后头脑清晰、精力充沛和在做完一些事情后感到疲劳、过累或精疲力竭的程度;忧郁或愉快的心境指一个人对一些事情过于悲哀、失去信心,认为有些事不值得去做而感到抑郁的程度;对情感和行为的控制指一个人在生活中情绪稳定的状况以及对自己的行为、思维、情感的控制程度;松弛和紧张指一个人在生活中所受到的约束、压力以及对一些事情所感到的焦虑、担心或不安的程度。
表1 该小学教师主观幸福感各因子得分
表2调查结果显示:该校男性教师主观幸福感均值为69.38,女性为72.19,全国常模男性均值75,女性为71。该校男性小学教师的主观幸福感低于全国常模,经t检验可知,该校的男性小学教师和全国常模在主观幸福感上表现出了显著性差异(P<0.05),其主观幸福感水平比较低;女性教师的幸福感得分与全国常模进行比较,略高于全国常模,女性小学教师主观幸福感表现出了非常显著性差异。根据调查和查阅的资料来看,该地区小学教师主观幸福感水平普遍较低,显著低于全国常模。
表2 该小学教师和全国常模主观幸福感均值的差异比较
(二)该小学教师主观幸福感各因子差异性检验
1.教龄差异比较
表3调查结果表明,教龄不同,该校教师主观幸福感每个因子得分也不同,在对生活的满足和兴趣因子上表现出显著性教龄差异(P<0.05);在对情感和行为的控制与精力维度上具有极其显著性教龄差异(P<0.01);其余3个因子在主观幸福感的数据统计上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主观幸福感差异性不显著。
表3 该小学教师主观幸福感在教龄上的差异比较
2.专业差异比较
从表4可看出,经F检验,专业不同,小学教师主观幸福感各因子得分与方差也不同。在对生活的满足和兴趣以及松弛和紧张因子上的主观幸福感具有显著性专业差异(P<0.05);其余因子上没有表现出显著性专业差异(P>0.05)。
表4 该小学教师主观幸福感在专业上的差异比较
3.其他因子差异比较
调查结果显示,该校不同性别、年龄、学历以及婚姻状况的小学教师,其主观幸福感不具有显著性差异。
三、农村小学教师主观幸福感的讨论
以上调查结果表明,该小学教师主观幸福感水平普遍不高,显著低于全国常模,男女教师与全国常模相比都表现出显著性差异;在性别、年龄、学历、婚姻上该校教师的主观幸福感不具有显著性差异;在教龄与专业上具有显著性的差异。
(一)关于该小学教师主观幸福感低的讨论
1.教师社会地位低
人们每天都在强调“一日为师,终生为父”,却很少有人真正付诸行动。一方面,该小学所处地区大部分学生家长属于文盲,知识水平和文化程度不高,其思想观念普遍陈旧。同时,由于目前打工的收入比较高,使大多数家长只看到金钱,觉察不到教育的重要性也不懂得尊重教师。正如张老师①在访谈中提到,曾经有位学生放学回家,家长发现他脸上肿了一片,不由分说地带着人直奔学校,大声喧闹并质问老师,还大吼着追问孩子到底是谁打的,孩子改口说是同学打的。而在家长和老师的追问下最终得知是孩子自己不小心摔的。家长始终没有觉察到自己的行为有无错误,而是理直气壮地带着孩子回家,对老师没有丝毫歉意。
2.教师工资待遇低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4]城里的教师除了获得国家所发放的工资外,还有额外的收入。由于城里大多数学生家长工作较忙也比较重视孩子的教育,都愿意让孩子去上补习班,所以这些教师就利用课余时间以及寒暑假开办补习班,增加收入,提高其主观幸福感水平。而相对于该校教师而言,工资福利待遇不高,收入微薄,没有其他经济来源。家庭的日常开销、子女的教育以及赡养父母的费用等都靠其微薄的工资来支撑,工资待遇增长的幅度远远跟不上物价上涨的速度,整日都要为柴米油盐酱醋茶而烦心,导致其生活压力大,使其主观幸福感较低。正如访谈中刘老师②说:“城里的教育比较好,家长都比较重视孩子的教育问题,工资方面,虽然工资没有农村地区的高,但是他们有来自其他地方的收入。在农村,女教师还好,而男老师要养家,很不容易,有的教师想进一步提升自身的知识水平都得自己花钱进修。”
3.教学任务重,工作压力大
首先,小学教师要承担来自社会、家庭、家长以及学生的压力。2017年9月,该校成为寄宿制学校,要求三至六年级的学生住校。但由于学校刚实行寄宿制,该校缺少专职生活教师以及保安人员的编制,导致该校的教师除了教学任务外,还要承担学生的生活管理、学校的治安工作任务。周一至周五,这些教师早上六点就要起床开始工作,直到晚上学生入睡才能休息,普遍感觉工作压力较大。
其次,该校教师工作任务太重,有点力不从心。该地区处于落后的农村地区,留守儿童居多,教学条件差,教师的生活质量较低,很多年轻教师都不愿意选择到该地区教学,该校的教师对于目前的工作也不太安心,校内的生师比达到20∶1。
最后,由于该校学生人数较多,年级又不同,每个教师要教不同年级的语文、数学以及其他副科,因此,很多教师都搞“复式班”教学,备课、写教案以及批阅作业的任务也都落在教师一人身上。正如访谈中赵老师③说:“身为一名人民教师,自己身上的重担越来越重。对于学校,我们要应付突入其来的各种检查,为此要经常加班;对于学生,不仅要教他们学习知识,还要教他们做人的道理,时时刻刻要注重素质教育,更重要的是学生的安全问题,不能出现任何纰漏;对于家长,很多家长都不理解教师的工作。”
(二)关于该小学教师主观幸福感差异
1.教龄差异原因分析
调查结果显示:该校教师在对生活的满足和兴趣上教龄差异表现明显(P<0.05),在对精力和对行为的控制上有极其显著性差异(P<0.01)。工作时间在1~5年阶段的教师在对生活的满足和兴趣、精力与对情感和行为的控制因子上主观幸福感较高,这个阶段的教师精力旺盛、对工作充满热情,并且在学校所开展的各种比赛、活动中都是学校领导优先考虑的人选,对教育事业充满信心,其幸福感较高。在对生活的满足和兴趣因子上,教龄在一年以下的教师主观幸福感较低,在中国的传统教育教学观中,按照资历深度来排辈分的现象仍然存在,新教师要听从专家型教师的意见,自己的看法很难被认同,使其在心中慢慢产生压抑感,在工作中体验不到快乐。在精力因子上,教龄为11~15年的教师其主观幸福感偏低,这是因为其工作时间较长,拥有丰富的教学经验,不想再去挑战新的事物,导致其幸福感得不到提升。在对情感和行为的控制上,教龄为6~10年的教师主观幸福感得分较低,是由于刚摆脱新手教师进入到成熟教师时期,工作时间较短,对自己的要求也变得更严,有时还因为家庭的重担使得其很难控制好自己的情感和行为,致使幸福感较低。
2.专业差异原因分析
调查结果显示,该校教师在对生活的满足和兴趣与松弛和紧张因子上有着显著性专业差异(P<0.05)。在对生活的满足和兴趣方面,理工类教师的主观幸福感较高,是因为该校位于农村地区,这些教师生活在农村对身边的事物充满好奇之心,敢于探索,比较注重实践;文史类教师在这方面主观幸福感较低,是因为他们以前就对一些文学作品方面的东西比较感兴趣,在该地区,教育资源有限,图书的收藏种类不多,慢慢地这类教师丧失了自己最初的兴趣,降低了自身的幸福感。在松弛和紧张因子上,艺术类教师的主观幸福感较高,这类教师所教的科目在小学教育中属于副科,学校对其在教学上的要求并不高,这些教师懂得放松自己,会利用艺术去陶冶自己,忘记烦恼;相反,理工类小学教师做事追求精细,不允许自己犯错,使其心理压力较大,主观幸福感较低。
四、提高农村小学教师主观幸福感的建议
(一)社会方面
1.营造尊师重教的氛围
我国自古以来都是一个礼仪大国,尊师重教是实施科教兴国的前提和基础。首先,目前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价值观相应的产生变化,影响了教师在人们心中的地位。[5]因此,社会和政府要认真贯彻落实好“尊师重教保健康”活动等系列新举措,经常去该校走访,慰问优秀教师,贫困教职工以及退休教师,认真听取他们的看法和建议。其次,对该校的教师要多一些关心与关怀,及时帮助其解决实际困难,逢年过节,多为这些教师组织一些活动。最后,社会和政府都要用满腔的热忱去支持和关心该地区的教育工作,积极改善教师的工作和生活条件,让尊师重教蔚然成风,让教师成为社会最受尊敬、最值得羡慕的职业,从而提升该校教师的主观幸福感水平。
2.改善该校教师的福利待遇
加大义务教育阶段的经费投入是提高经济收入的根本途径。[6]经济地位是社会地位的基础和标志,工资收入、福利待遇得不到提高,教师社会地位及工作幸福感也就得不到提高。因此,社会应加大对农村地区教育的大力扶持和相对倾斜,明确各级政府应承担的责任,建立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的激励机制。政府要拿出相应的资金,出台相应的政策规定,增加该地区教师工资的津贴补助,通过工资、津贴、医疗保障、住房补助等经济杠杆和评定荣誉、职称等激励措施,提高该校教师的福利待遇,改善这些教师的工作环境,让他们知道每天的工作虽然很苦很累,但其劳动成果能够得到社会各界的认可,也能获得相应的劳动报酬,让其能够寻找到心理平衡的支撑点,调动工作积极性,提升其主观幸福感。
(二)学校方面
1.重视教师幸福感要由口号变为行动
不管是教育行政部门还是学校领导,如果希望自己的学校变得更好,学校的教学质量有所提升,都不能仅仅把提高教师幸福指数停留表面上,而要付出一些实际的具体行动。同时,学校领导要提高自身管理水平和管理艺术,多给该校的教师一些动力,少给压力,多一点关心,少一点指责,多为学校和教师做点实事,让这些教师体会到学校对他们的关心,从而积极主动地投入教学,提升自身幸福度。
2.改变管理观念,实行开放民主管理方式
从该小学来看,一方面,改变该校目前的教育管理体制,整顿教师队伍,积极延聘新手教师,缩小生师比例。同时对于刚创办的寄宿制学校,要为学生招聘专职生活教师以及保安人员来管理,优化教师结构,减少班主任以及任课教师的工作压力。另一方面,改变学校对教师的考核评价体系,教师的教学成果要从多方面因素来进行综合评定,而不能仅仅单一、片面的依靠分数高低来评价教师的好坏,这是不合理的,同时学校还应大力提倡素质教育。
3.加大对不同专业和教龄教师的关注度
针对教师在不同教龄和专业上表现出的显著性差异,学校要重视其日常生活,提高对教师的关注度。教龄方面,对于一年以下的教师,在对生活的满足和兴趣方面,多关心其基本的生活状况,提高该校教师的生活质量,工作上尽量不要安排加班,减小其生活压力,提高这些教师对生活的满足和兴趣;对于教龄在11~15年的教师在精力方面,由于该校属于寄宿制学校,尽量不要让这个教龄段的教师去担任班主任工作,减少工作时间和工作压力,适当的安排一些活动去调节他们的身心,减少工作中所带来的疲惫,让他们每天睡醒后能精神饱满地迎接新的一天,提升其幸福感;对于教龄在6~10年的教师,在对情感和行为的控制方面,学校应多组织一些活动,关注其身心发展,比如让该校教师在课余时间坐在一起分享彼此的心事,同事之间可以相互提供情感帮助,也可以定期邀请心理学方面的专家来开展一些相关的讲座,提升幸福感。专业方面,对于文史类的教师在对生活的满足和兴趣上表现出的差异,学校应该多投入一些资金在文学作品与各类图书购置方面,增强其对书本的热爱程度,让其扩充知识,完善自己,在知识的海洋中尽情的遨游,提高幸福度;对于理工类的教师在松弛和紧张方面,学校可以安排艺术类的教师与其相互交谈,用他们豁达乐观的态度去激发理工类教师的情绪,还可聘请一些心理学专家来教他们学会放松的疗法,减少其身心所产生的焦虑与不安,提升其主观幸福感水平。
4.关注教师身心发展,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
首先,学校领导要关心教师的身心健康,并对其身心发展出现的问题采取积极有效的应对措施,可以为该校教师建立健康档案,规定该校的教师要定期去检查身体,两年或三年一次。其次,在教学中,擅于发掘每位教师的优点,看到其身上的闪光点,增强工作热情,让其在工作中去愉悦身心。最后,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为农村地区小学教师创设一个舒适和健康的校园环境,让其工作时身心舒适,对工作充满激情,提高幸福感。
(三)教师个人方面
1.加强自身心理素质的建设与提升
小学教师的职业特点、人际关系和社会角色决定了他们在教学和生活中要保持良好的心理素质,这既是对教师个人的需求,也是对学生的负责,只有拥有较高心理素质的教师才能为学生付出更多,才能够更好地陪伴学生成长。面对工作中的压力采取积极乐观的心态去对待,采取积极的方式去应对,使自己从紧张的工作环境中放松下来,增强自身在日常生活中抵抗外界压力的能力,尽可能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这些对农村小学教师身心的健康发展起了关键作用。
2.注重身体健康,练就健康的体魄
拥有强健的体魄也很重要,一个人不管家庭条件是否优越、长得是否漂亮、智商是否比别人高、如果没有一个健康的体魄,一切都是云烟。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如果教师没有健康的身体,那么教育教学质量将会受到很大的影响,健康的身体是干好工作的保证,是实现理想目标的基础,是增强该校教师主观幸福感的关键。每位教师都要注意自己的健康状况,坚持锻炼,合理膳食,学会调节自己的心理,为自己减压,在生活和工作中保持健康的幽默感,提高其心理承受能力,从而提升其主观幸福感水平。
五、结论
就所调查的这所农村小学来看,该小学教师的主观幸福感均值低于全国常模,男性小学教师主观幸福感与全国常模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女性小学教师与全国常模相比存在非常显著性的差异;该小学教师在不同教龄上表现出显著性差异;在不同专业上表现出显著性差异;在不同性别、年龄、学历、婚姻上均无显著性差异。
注释:
① 张老师,36岁,男,小学数学教师,6年教学经验。
② 刘老师,42岁,女,小学语文教师,15年教学经验。
③ 赵老师,36岁,男,小学数学教师,7年教学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