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十年 一百期—步入新时代的《卫星应用》

2020-05-29卫星应用编辑部

卫星应用 2020年4期
关键词:航天卫星发展

文 | 《卫星应用》编辑部

2020年4月,《卫星应用》公开发行十周年、出版整整一百期。十年来,伴随着我国社会发展,《卫星应用》也步入新时代,踏上新征程,为推动我国卫星应用的发展贡献出了应有之力。

仰望星空 脚踏实地

应用卫星是卫星应用的基础,《卫星应用》随时关注着国内外应用卫星的发展,系统介绍卫星的特点和作用。

十年来,《卫星应用》介绍了美国、俄罗斯、欧洲、日本、印度、韩国等国家和地区以及国际卫星组织发射并投入使用的各种应用卫星以及构建的应用卫星系统;系统地报道了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以及高通量通信卫星、低轨移动通信卫星的建设进展。在北斗二号区域运行、北斗三号全球运行以及各颗高分卫星运行之际,都不惜笔墨加以详细介绍。开辟了“每期一星”栏目,每期介绍一型国内外最新发射或投入运行的典型应用卫星,使读者知卫星、识卫星;发挥中心插页特点,每期刊登一幅典型的卫星遥感图像,使读者识图像、辨图像。对于国内近年来不断发展的商业卫星,《卫星应用》也给予了极高的关注,及时报道了北京二号、高景一号、吉林一号、珠海一号、千乘一号、灵鹊一号、虹云工程、鸿雁星座等的建设进展和所具备的各项能力,为其市场化发展推波助澜。

卫星在太空运行是基础,在地面应用是根本,凯歌要奏在应用上。《卫星应用》以实现卫星的最终应用为目的,系统地介绍了国内外卫星应用在各领域的进展和成果。

十年来,《卫星应用》每年及时报道全球卫星产业状况,总结年度国内外卫星应用最新进展,发布卫星应用相关产业上市公司市场发展分析报告;近年来,开展了年度卫星应用十大事件评选,联合进行国内外十大航天大事的发布,进一步提高刊物的权威性和影响力。

《卫星应用》创刊号

《卫星应用》公开发行第100期

为更好地了解应用、宣传应用、推进应用,《卫星应用》相继成为中国宇航学会卫星应用专业委员会会刊、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卫星应用研究院院刊;成为商务部投资促进事务局卫星产业投资合作工作委员会战略合作媒体和秘书处;成为中国卫星全球服务联盟、中关村空间信息产业技术联盟指定支持媒体;成立了由产学研用等各领域单位组成的理事会;与各卫星应用相关学会、协会组织建立起密切的联系。

《卫星应用》理事会2018年会

与中国宇航学会卫星应用专业委员会的遥感专家一起,南下广州、深圳,中到石家庄,北上内蒙古,深入基层单位调研卫星遥感的具体应用状况,特别是在应用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面对现状,调研报告呼吁:在国家层面上要加强统筹规划、促进数据共享;在各级应用层面上,要加强卫星遥感的宣传,加强对基层领导的培训,加强基层应用机构的建设。

近年来,国内外商业航天兴起。《卫星应用》及时跟进报道,分析发展形势,介绍国外初创航天企业的发展及成败经验和教训;对国内雨后春笋般涌现出的初创航天企业倍加关注,与商务部投资促进事务局卫星产业投资合作工作委员会、中关村空间信息产业技术联盟等联合组织了调研工作,走访了吉林长光卫星技术有限公司、北京二十一世纪空间技术应用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千乘探索科技有限公司、长沙天仪空间科技研究院等,报道企业的战略构想、发展现状以及发展道路上需要克服的艰难险阻;组织了太空经济论坛、技术研讨沙龙等各种类型的座谈会、研讨会,展望航天发展大势、探讨企业发展途径,开展信息咨询和技术、产品对接,凝聚智慧,共同推进商业航天的良性发展。

《卫星应用》与中国宇航学会卫星应用专业委员会遥感专家赴内蒙古调研

政策是卫星应用的支撑和保障。十年来,《卫星应用》系统介绍和分析了美国、俄罗斯、欧洲、日本、印度等国家和地区的卫星导航政策、高分辨率遥感卫星管理和数据出口政策、卫星通信相关法律法规,为国内制定相关政策提供指导与参考。同时,及时刊登和解读国内各级政府制定和发布的发展和鼓励卫星应用发展的各类政策,指导卫星应用有据、有序发展。而《卫星应用》报道的卫星应用发展过程中所取得的成果、经验、教训以及存在的不利于发展的各种问题,又为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提供了依据和借鉴。

赴吉林长光卫星技术有限公司调研

聚焦前沿 典型引领

新技术、新方法、新领域是引领发展、开拓应用的火车头,《卫星应用》密切关注,及时报道,并加强分析,指导卫星应用的深入发展。

十年来,《卫星应用》持续关注通信卫星的更新换代、高轨星座的能力提升、高通量卫星的发展与影响,特别是近年来兴起的低轨互联网星座的进展与产业前景;持续关注美国GPS、俄罗斯GLONASS、欧洲Galileo和中国北斗全球卫星定位系统,以及印度、日本区域卫星导航系统的发展与建设进程,特别是北斗系统区域运行和全球运行的应用状况和取得的效益;持续关注全球对地观测卫星的能力提升和在全球变化领域所取得的成就和贡献,特别是中国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在全球数据共享,支撑“一带一路”发展倡议,支持国土资源调查、地理国情普查、森林资源清查、环境保护监测和应急救援等方面的新进展、新成果。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随着应用卫星的日益成熟和业务化运行,卫星应用成为诸多领域、行业不可或缺的技术手段,被列入业务支撑手段和业务化流程中。领军人物、龙头企业以及诸多应用示范项目、工程、终端产品等在卫星应用发展中起到了引领和示范作用,对卫星应用发展功不可没。

《卫星应用》采访赵文津院士

十年来,《卫星应用》发表了李德仁院士、童庆禧院士、赵文津院士、蒋兴伟院士、陈学庚院士、张履谦院士、杨千里教授等国内知名卫星应用专家的文章;采访了中国资源卫星应用中心、中国卫星、中国卫通、欧比特、西安航天产业基地、固安航天产业园等行业领军企业的领军人物;编辑出版了气象卫星应用专辑、海洋卫星应用专辑、陆地观测卫星运行服务20周年专辑、卫星导航应用专题、卫星通信应用专题,集中呈现各领域卫星应用的系统性成果;重点介绍国土资源普查、西部测图工程、渔业监管与海上救援、精准农业、卫星广播电视村村通、卫星移动通信等具有带动性、引领性的国家重点工程和典型示范项目,为应用的推广普及提供示范引领。

开拓创新 融合发展

创新,是刊物持续发展的动力。《卫星应用》紧随媒体发展大势,不断创新、完善,持续发展。

十年来,《卫星应用》采用全彩色出版,改善了视觉效果,提高了图片内容表现质量;适应卫星应用迅速发展的需要,提高时效性,由初期的双月刊改为月刊,及时展现当前卫星应用领域发生的大事、要事;为使读者准确深入了解当前热点,开辟了时事述评栏目,约请领域专家进行解读、评述;为使读者更准确地领会期刊内容,由每期编辑撰写卷首语,概述当前形势,导读当期内容。

适应媒体表现多元化、融合化发展的大势,《卫星应用》创立了微信公众号,及时推送热点事件和刊物精彩文章,同步报道重要会议动态;建立了不同主题的微信群,根据各群主题推送相关的文章、资讯;与相关媒体建立密切联系,扩展文章的传播范围。如此,快速反应与综合报道结合、简要报道与深度分析结合、电子文本与实体期刊结合,形成了立体、高效的综合性媒体系统。

在建设航天强国的大势下,《卫星应用》将进一步扩展报道领域,创新资讯传送形式,尝试与AI技术、视频技术、移动通信等相结合,更加贴近读者和市场需求,提供多种类型的信息产品,做到精准、高效地发送。在新时代的征程中,《卫星应用》将再接再厉,持续打造全媒体融合平台,更好地服务和推进卫星应用健康快速发展。

猜你喜欢

航天卫星发展
我的航天梦
航天梦,我的梦
miniSAR遥感卫星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国企发展如何提高“质感”——以陕汽党建引领发展为例
静止卫星派
逐梦航天日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我心中的航天梦”画作展
Puma" suede shoes with a focus on the Product variab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