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核心观念、发展核心素养的主题教学整体设计

2020-05-28卢晓平张贤金王晓聪

福建基础教育研究 2020年2期
关键词:必修课程有机性质

卢晓平 张贤金 王晓聪

摘 要 为促进学生核心观念构建和核心素养发展,对选择性必修课程模块 3《烃及其衍生物的性质与应用》的主题教学进行整体 设计:分析主题《烃及其衍生物的性质与应用》的教学内容和地位,对主题内容进行知识结构化、认识结构化和核心观念结 构化设计,提出主题教学整体设计思路以及"教学内容―内涵理解―教学目标―活动设计―评价目标”“教-学-评”一体 化的“五环节式”的主题教学路径,最后对主题教学整体设计进行了总结。

关 键 词 主题整体设计;核心观念 核心素养;烃及其衍生物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 课程标准):“结合学生的已有经验,对学段、模块或主 题、单元和课时教学目标进行整体规划和设计”,强调 教学内容的组织应关注内容的结构化,尤其是“应有 目的、有计划地进行‘认识思路'和‘核心观念'的结构 化设计”。[1]由此,要实现学科核心素养在具体的、特 定的课程内容中得以循序渐进地发展,先要厘清模 块、主题、单元之间的关系,进而对教学内容进行结构 化分析,提炼主题核心观念,通过整体教学设计构建 核心观念、发展核心素养。下面以选择性必修课程模 块3有机化学基础《主题2烃及其衍生物的性质与应 用》为例,就如何梳理主题教学内容,设计主题内容的 结构化、主题教学的整体思路和主题教学路径,对主 题教学进行整体分析。

一、主题内容分析

  1. 主题内容分析

作为化学学科核心知识的有机化学教学内容,分 别在必修课程《主题4简单的有机化合物及其应用》和 选择性必修课程模块3有机化学基础以不同的层级要 求出现。必修课程中的有机化学课标要求是:通过个 别典型的简单有机物,初步认识有机物中碳原子的成 键特点、官能团和立体结构,认识常见有机物的性质、 应用,认识有机反应基本类型和有机物的相互转 化[1]。必修课程对有机物的认识要求限于个别代表 物的“点”的认识,涉及个别“线”的认识。选择性必修 课程模块3课标要求是从原子的连接顺序、成键方式 和空间排布等微观视角深入认识有机物的分子结构, 从官能团的视角对有机物进行分类研究,从孤立的简 单官能团有机物的学习进入到系统的复杂官能团的 有机物的学习,从共价键的类型、饱和性分析有机反 应机理,推测多官能团有机物的性质,进行简单的有 机合成,认识有机物的应用[1]。选择性必修课程对有 机物的学习将“点”连成“线”、由“线”织成“面”。对有 机物学习的认知水平从必修课程基于典型代表物的 认知层级,上升为选择性必修课程的基于官能团和基 于化学键的认知层级,从必修课程宏观的、孤立的、静 态的认识角度进入到选择性必修课程的微观的、系统 的、动态的认识角度[2]。而在选修课程的3个主题中, 主题2烃及其衍生物的性质与应用》是有机物主题学 习的核心内容,这一专题的学习是在主题1对有机物 组成和结构进行整体分析,了解有机物研究的一般方 法的基础上,进入有机物核心内容类别有机物的学 习,在学习过程中是将主题1的整体分析,细化提升, 内化核心观念,发展核心素养,提升高阶思维能力的 过程。

主题内容的结构化分析 为实现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从课程标准建议[1] 的知识关联、认识思路、核心观念三个维度对主题内 容进行结构化分析,厘清主题内容与学科核心素养、 核心观念的关系。

按照知识结构的逻辑关系,主题内容可分为烃及 其衍生物的性质与应用、有机反应类型的特点和规 律、有机物的合理使用三个部分。后两个部分内容融 入到第一部分内容中,即有机反应类型的学习和有机 物的应用,在不同类别有机物性质学习过程中顺次推 进。烃及其衍生物的性质与应用包括常见类别有机 物的组成、结构、性质、主要应用等四个方面,随着类 别有机物的性质由简单到复杂,递进式从化学键视角 认识有机反应机理和常见基本有机反应类型,从而认 识类别有机物的性质,理解官能团的转化,了解常见 类别有机物的安全使用及其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进 行给定有机物的性质检验和推测、结构推断、制备提 纯、有机合成等。

从主题内容的知识结构化分析中可以提出主题 的认识思路是建立有机物结构、性质、应用的关系。 参考课程标准以及王磊团队提出的有机物结构分

析模型[2-3],对有机物结构、性质、应用的关系可以进 行不同认识层级和认识维度的分解。有关认识模型 如图1、2所示。通过上述有机物结构、性质、应用的 认识或分析模型,形成有机物结构、性质、应用分析的 一般思路,实现认识模型和分析思路的简单运用,构 建“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应用”的学科核心观念 (以下简称核心观念),发展学科核心素养。

二、  主题教学整体设计思路

本主题学习是在必修课程学习和选择性必修课

程模块3主题1学习后进行,根据已有学习经验和学 生能力发展要求,在主题知识的第一部分烃及其衍生 物的性质和应用和第二部分有机反应类型的特点和 规律,在设计上可以有两条路线,路線1是由有机物的 性质实验,推测有机物的性质,归纳出官能团与有机 物性质的关系、有机反应类型与断键、成键的关系;路 线2则是通过分析有机物的结构,判断反应活性位置, 推测有机物性质和反应类型,继而通过实验加以验 证,理解有机反应的实质;通过两种教学路线设计实 现基于官能团和基于化学键视角认识有机物结构与 性质的关系,进而解释日常生产生活中各类常见有机 物的应用,初步建立核心观念,建构有机物结构认识 模型,发展学生的“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证据推理 与模型认知”“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的素养水平。主 题知识的第三部分有机物的合理使用,通过设置复杂 有机物的性质和应用推测、有机物结构推断、有机合 成路线设计、有机物的制备等不同情境,深度理解核 心观念内涵,建构有机物应用的分析模型,进一步发 展学生的“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科学探究与创新意 识”“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的素养水平。

三、  主题教学路径设计

主题核心观念的构建,核心素养的发展,需要依

据课程标准,通过活动设计,设置具体教学目标和素 养评价目标加以落实,实现“教-学-评”一体化。因此 主题教学可以进行如下的路径设计:由教学内容提炼 教学内容反映的核心观念,形成教师基于对核心观念 的内涵理解进行活动设计、制定教学目标、设置评价 目标,落实核心观念的达成情况和核心素养发展水 平,即“教学内容f内涵理解f活动设计f教学目标 一评价目标”的“教-学-评”一体化的“五环节式”主题 教学路径。下面以主题教学的第一和第二部分—— 烃及其衍生物的性质与应用,有机反应类型的特点和 规律为例,说明主题如何设计“五环节式”主题教学路 径,具体列于表1

四、结论与启示

  1. 厘清教学内容的地位是进行主题整体设计前 的首要任务

主题整体教学设计前,首要任务是需要厘清教学 内容在整个高中化学课程体系中的地位,也就是弄清 主题学习前学生的已有经验,包括初中和高中前期的 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分析主题学习前后学生认知层 级和能力水平的变化提升,从而明确主题教学要实现 的学生发展要求,为主题教学整体设计提供重要的分 析基础。

  1. 主题内容的结构化分析是主题整体设计的重 要组成部分

主题内容的结构化分析是主题整体设计的重要 组成部分,主题内容的结构化包括建立知识的逻辑关 系,提出认识思路的结构化设计,构建主题的核心观 念结构化,厘清主题教学内容的知识逻辑关系、认识 思路的构架联接,核心观念构建与核心素养发展的内 在联系,实现“知识内容-认识思路-核心观念-核心素 养”的、对主题教学的整体构架。

3“. 五环节式”主题教学路径是实现“教-学-评” 一体化的有效形式

在主题内容结构化分析基础上,从主题整体架构 出发,提出实现核心观念构建和发展对教学内容的内 涵理解,针对内涵理解进行有效的活动设计,结合课 程标准和活动设计内容,制定教学目标和评价目标, 设计“教学内容-内涵理解-活动设计-教学目标- 评价目标”的“五环节式”主题教学路径,从教学内容 到活动设计到教学和评价目标制定,实现在教、学基 础上的素养水平评价,是“教-学-评”一体化的有效 形式。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S].北京:人民教育 出版社,2018.

[2]         周冬冬,王磊,陈颖,等 . 基于核心素养的有机化合物 主题学业质量水平模型构建及评价研究[J]·化学教育(中英 文),2018(19).

[3]         唐劲军,王磊,陈颖,等.有机物结构分析模型建构的 教学策略研究[J].化学教育,2015 (11).

[4]         盧晓平,张贤金. 重整教学主题 挖掘教学素材 培养 科学精神[J],化学教学,2017(3).

[5]         林深,王世铭.大学化学实验[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 社,2009.

(责任编辑:万丙晟)

猜你喜欢

必修课程有机性质
弱CM环的性质
彰显平移性质
有机白菜
喝有机
基于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音乐教学创新探索
创新课程设计 实现快乐军训
独立学院信号与系统课程教学改革分析
2016年高考“有机推断与合成”试题例析
双曲线的一个性质与应用
有机选择题的八种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