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史料实证的历史深度学习

2020-05-28谢品雷

福建基础教育研究 2020年2期
关键词:福鼎史料深度

谢品雷

摘 要 信息化时代推动了教育革命和学习方式的改变,深度学习正是时代的呼应,而基于史料实证的历史课堂教学活动,如深化 知识内涵、提升思维能力、重构历史认识、渗透唯物史观,也正是对深度学习的具体诠释。文章以校本课程《“鼎卦”的历史 智慧》的教学试加阐释。

关 键 词 史料实证;深度学习;校本课程

史料实证 是《普通高中历史课 程 标准(2017 年 版)》(以下简称“新课标”)中五大历史核心素养之一, 新课标提出:“史料实证是指对获取的史料进行辨析, 并运用可信的史料努力重现历史真实的态度与方法” “是诸素养得以达成的必要途径”。[1]史料实证对于培 养学生史料意识和实证精神,塑造现代公民素养具有 深远的意义。

深度学习( deep learning )是指在理解的基础上 , 学习者能够批判地学习新思想和事实,并将它们融入 原有的认知结构中,在众多思想间进行联系,并将已 有的知识迁移到新的情境中,做出决策和解决问题的 学习。[2]深度学习是相对于依赖性的机械学习而言, 是现代社会发展和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它是对学习 方式、过程和结果的一场革命,更是对学习者素养的 渗透和立德树人的回应。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呼唤 着深度学习的践行。

校本课程开发是对国家课程的有效补充,是学校 特色办学的重要内容。笔者所在学校历史校本课程 开发是历史学科成为省级优势学科和省级学科基地 校的重要条件之一,它在培养和推动教师专业成长和 学生个性发展上独具优势。现结合学校历史校本教 材《〈易经〉历史的智慧》中的《“鼎卦”的历史智慧》一 课为例,谈谈基于史料实证的历史深度学习。

一、借助多元史料,深化知识内涵 新课标强调:学生通过历史课程的学习,掌握必 备的历史知识,能够了解史料的多种类型,并从史料 中提取有用的信息。但如何理解史料的内涵、原则和 方法,精准使用史料加强概念教学,传递知识的本质, 实现高效课堂。这在中学历史课堂教学中的情形不 容乐观。课堂上,史料与课题主旨无关,史料堆砌泛 滥成灾,史料使用不严谨的现象比比皆是,影响了对 知识内涵的理解过程,也严重制约学生史料实证素养 的培育。

本课中,为对“鼎”这核心知识进行精确解读,给 之后讲解本课重点内容“鼎卦”的内涵提供知识铺垫, 教师出示了四则互补文献史料,如下:

材料一:鼎,三足两耳,和五味之宝器也。

——许慎《说文解字》

材料二:禹收九牧之金,铸九鼎,皆尝鬺烹上帝鬼神。

《史记*孝武本纪》

材料三:禹收九牧之金,铸九鼎,象九州。

——《汉书*郊祀志》

材料四:禹铸国器,以安邦治;邑立宝鼎,乃励民志。

——薛宗碧《福鼎铭》

通过以上多元史料,引導和帮助学生解读并提取 相关信息,得出鼎的功能由宝器上升为国器,不仅为 祭祀用的礼器,并且代表“九州”,是国家和权力的象 征,并为世人所共识。同时,课堂上教师展示了鼎的 直观教具,鼎的形象跃然纸上,对知识的掌握避免了 传统的机械灌输,增强了学生对知识主动汲取、润物 无声的自然了解。深化了学习方式,也较好地把握了 知识内在本质,为之后鼎卦的学习,做好了先行概念 的铺垫,符合认知规律,提高了学习功效。

二、创设问题情境,提升思维能力

“情境”是新课标的关键词,“以新情境下的问题 解决为重心”是学业水平考试命题的主要原则。遵循 教育规律,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和提高学生的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使学生通过历史课程的学习逐步形成具有历史学科特征的关键能力。当然,史料情景 只有在问题的关照下,才能闪现史料实证的素养。正 如卡尔·波普尔(Karl Popper )所说:“知识的增长永远 始于问题,终于问题——越来越深化的问题,越来越 能启发大量新问题的问题。”[3]深度学习亦是如此,只 有通过不断解决问题,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 , 建构知 识体系,提升原有的认知水平,才能丰富自身的基本 素养。没有问题情境,史料不将成为证据,史料实证 素养难以落地生根;没有问题解决,学生的深层学习 动机就难以激发与维持,学生就不会有切身体验与运 用高阶思维的机会,深度学习就无法真正发生。

课堂教学应以学生实际存在的迫切需要解决的 问题作为课堂教学的起点,引导学生进入学习,并通 过围绕核心问题的解决帮助学生深入思考与合作探 究,让学习真正发生。本节中,为说明鼎卦的正面影 响,校本教材精心选择了三则典型的文献史料。一是 摘自西汉司马迁著《史记·魏世家》中的一段:魏文侯 客段干木,经过其乡,凭轼示敬。任西门豹治邺,号称 大治。二是摘自北宋司马光著《资治通鉴·周纪》中的 一段:魏文侯派乐羊攻克中山国,以封其子,任座直言 相谏,却被奉为上客。三是摘自曹大为、赵世瑜《普通 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中 的一段:魏文侯先后任用一批有识之士进行改革,使 魏国迅速崛起,开启了战国大变法运动的序幕。

课堂上,教师根据新课标和学情,通过问题导向 驱动,要求学生思考:“根据材料并结合鼎卦和所学知 识,概括魏文候举贤鼎新的表现,分析其历史背景和 影响。”学生从三则材料中分层提取有效信息,即魏文 候坚守正道,知人善任;善于纳谏,用人不疑;任人唯 贤,举贤鼎新。从材料和所学阶段特征中分析背景与 影响。这样,让问题为抓手,以典型的深度活动来加 工学习对象,引导学生从多层次进行思考,培养思维 能力。并启发学生活用所学知识,挑战已有认识,让 知识与问题通过思维桥梁,到达学习目标的彼岸,并 以此成为学生自觉发展的素养。

通过指引学生在陌生的、具体的历史情境下思 考,教师分解提问和方法点拨,调动了学生主动学习 的积极性,学生较好地联系了校本教材中鼎卦解读部 分的内容,从三则材料中提取了魏文候举贤鼎新表现 的关键信息,并结合有关春秋战国的阶段特征,分析 了战国时期最早进行改革的魏国,推行变法图强,有 效地革新了旧制度,增强了国力,使魏国迅速崛起,成 为战国前期最强大的国家,开启了战国大变法运动的 序幕。

由此,通过“新史料、新情境、新问题”,教师做了 用好史料、用足史料的功课,课堂上学生在教师的方 法引领下,回到“历史的现场”,全身心投入史料问题 情境中,把史料、问题、知识紧密结合在一起,通过探 寻问题的渊源,提升了学生思维张力和学科能力。

三、  开展史料探究,重构历史认识

史料的探究式教学,指的是教师在史料教学的过 程中,营造历史研究的情境,让学生通过对史料的搜 集与分析,学会怎样处理历史信息,分析和判断历史 的真相,提升思考和创新的能力。[4]正如深度學习,挑 战自己的知识与能力,实现对已知认识的迁移、运用 和重构,强调“言必有征,论从史出”,注重极具清晰思 辨、严谨逻辑的论证过程。并能在正确史观的指导 下,自觉地运用历史学科技能,高质量地发现问题、解 决问题,重构历史认识。

本节校本教材在论证鼎卦反面教训时,选用了西 晋陈寿著《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中一段“马谡不堪 大用”的经典文献史料:“魏明帝西镇长安……谡违亮 节度,举动失宜,大为郃所破。 亮上疏……自 贬三 等。”为便于开展史料探究,建构认知,提升学生历史 探究能力、组合应用能力和学科素养。课堂教学设计 如下:“根据材料并结合鼎卦和所学知识,自拟论题阐 述(要求:围绕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观点明确,史论 结合。 )”由此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究活动,鼓励学 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在个人深入思考基础 上,积极与小组合作探究,大胆表达自己的见解。通 过生生、师生观点交流和碰撞,学生最终得出:马谡不 堪大用,骄傲轻敌,最终失街亭,诸葛亮用人失察,也 是重要因素。从而论证了《鼎卦》所强调培养人才,更 要重视善于用人;否则,用人不当就会“鼎折足”有 “凶”的结论。

课堂上,教师以多媒体手段将个别小组讨论成 果,进行全班展示与共享,通过讲解、点拨和鼓励,营 造宽松的学习环境,增强学生学习热情与信心,使学 生实现了在对历史和现实问题进行独立探究,同时, 培养了能够恰当地运用史料对所探究的问题进行论 述的能力,学科能力与素养得到进一步增强。这样, 既通过团队协作和有效沟通,实现人际领域的能力提 升,也实现了拓展学习、深度学习。

四、  关注史料感悟,渗透唯物史观

唯物史观揭示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趋势,是历史

学习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的

指导思想。其研究的核心要素是“人”,“以人为本”思 想是对马克思主义发展史观的终极解释。《管子》曰: “夫霸王之所始也,以人为本。本理则国固,本乱则国 危。”道出了人才是社会发展的源泉和动力。鼎卦的 内涵是举贤鼎新,也是强调人才的重要性,正是唯物 史观的最好体现。深度学习只有在正确史观指导下, 才具有生命力和时代感,才能体现深度学习最本质的 特征。

本节课末,引用了如下三则乡土历史的图文材 料,让学生围绕“举贤鼎新”的主题,谈谈认识。

材料一:福鼎历史大事年表

约前4千年尧帝时商周 南宋 明朝 1739 1819 1930                  1949        1995 2017

先民太姥马栏石湖书院程张抗倭福鼎兰社员当中福鼎解放 播县太姥之足迹传说遗址朱熹讲学成军歼敌设县书略共小组巽城战斗设市子开播

——摘编自《福鼎县志》[5] 材料二:福鼎的鼎文化公园中的鼎图片(略) 材料三:薛宗碧为福鼎的鼎文化公园的鼎题写《福鼎铭》的文 本(略) 通过福鼎历史大事年表和图文材料,向学生展示 了本地古往今来曲折而辉煌的历程,也从中体会到不 同时代的当地仁人志士为福鼎发展所做的艰辛努力, 通过反思而深刻地认识到:社会形态由低级阶段到高 级阶段发展,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是社会发 展的源泉和动力等唯物史观。自我感悟家国情怀,自 觉承担奋勇拼搏、为家国争光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 命感。

反思本课,教学目标明确,以“养贤鼎新”为重难 点,并与培养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相结合,能在唯 物史观的指导下,关注培养学生时空观念、史料实证、 历史解释等素养,培养学生家国情怀。教学设计科学 合理,从说鼎话贤、探鼎释贤、论鼎思贤三个部分展 开,由表及里、层层推进,并结合福鼎地方史材料,把 学生身边的鼎文化资源有效结合起来,激发学生兴 趣。教学方式灵活多样,充分体现学生为主体的教学 理念,化繁为简,深入浅出。通过教师讲述、学生自主 学习、小组讨论、合作探究,师生互动,教师评述,并结 合多媒体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热情,培养学生唯物史 观、史料实证等素养。由此,学生明白了鼎新的关键 在于养贤,感受了《易经》内涵丰富、博大精深,领略我 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提升了文化探究能力,认为 自己不再是简单的听众,更是整节课的主要参与者, 激发了乡土情怀、爱国情感,加强了自身的历史核心 素养。

可见,本课中史料实证素养培育的方式,正是引 导学生走向深度学习的重要路径。在新一轮课程改 革浪潮中,教师只有不断加强理论修养和实践探究, 努力改变教学观、学生观、课程观,才能顺应教育发展 的洪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S].北 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 张浩,吴秀娟.深度学习的内涵及认知理论基础探析

[J] 中国电化教育,2012(10)

  1. 波普尔 . 科学知识进化论——波普尔科学哲学选集

[M] 北京:三联书店,1987:(184)

  1. 张丽明.高中史料探究式教学探究[J]中学教学参 考,2016(34)
  2. 林守元.福鼎县志[Ml].福建:海风出版社,2003.

(责任编辑:徐小敏)

猜你喜欢

福鼎史料深度
江小波
四增四减 深度推进
深度思考之不等式
走马史料赠故里 川渝民间文艺添新篇
福鼎举办第九届白茶开茶节
简约教学 深度学习
福鼎白茶王 白毫针刺芒
史料教学讨论征文
史料教学讨论征文
深度挖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