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跨栏跑教学跳栏现象的应对措施研究

2020-05-28张清林

读天下 2020年7期
关键词:心理素质身体素质

摘 要: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观察法以及访谈法对跨栏跑教学中的跳栏现象进行研究分析提出有针对性地措施。结论:(1)掌握正确的跨栏技术动作,加强练习,提高动作的熟练度;(2)在课上合理安排时间进行专项素质练习,提高学生的专项身体素质;(3)采取多样的教学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关键词:跳栏现象;身体素质;心理素质

一、 引言

通过分析我国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普修课的教学大纲表明:多数院校按照跑、跳、投三大类选择开设了短跑、跨栏跑、跳高、跳远、推铅球和掷标枪6个主要项目;跨栏跑作为田径普修项目之一,技术性要求较高,主要包括起跑至第一栏技术、过栏技术、栏间技术以及终点冲刺技术四个部分组成。通过教学观察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在学习跨栏跑项目时跳栏现象较为严重;不仅影响运动成绩,而且容易造成损伤。因此,本文针对学生的跳栏现象提出合理的应对措施,为消除学生的跳栏现象提供理论依据。

二、 掌握正确的跨栏技术动作是关键

(一)提高起跨点的准确性

起跨点的准确与否会产生跳栏现象,因此在练习时有针对地提高跨栏跑起跨点的准确性是至关重要的,所以在练习时教师应在合理的起跨点范围内摆放标志物或用粉笔在地上划标志线来提醒学生在此处进行起跨攻栏,提高学生起跨点的准确性。

(二)增强过栏技术动作的稳定性

在学习跨栏跑技术动作时应着重提高过栏技术动作的稳定性,尽可能达到自动化的程度;由于跨栏的技术动作较为复杂,可安排学生进行分解动作的练习,如跨栏坐练习、对墙起跨腿和攻栏腿动作练习以及行进间由慢走到慢跑再到的栏侧过栏技术练习、再逐步过渡到栏中的练习;让学生掌握基本动作后再将各个动作衔接起来进行练习,通过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断增强过栏技术动作的稳定性。

(三)保持良好的栏间跑节奏

栏间跑节奏也是跨栏跑的核心技术之一,在跨栏跑教学中普遍采用栏间三步节奏过栏,这样有助于学生跑步速度的最大利用,保證一定速度的前提下跨越栏架,才能取得优异的运动成绩;栏间跑节奏对跳栏现象造成较大的影响,保持良好的栏间跑节奏才能确保准确踏上起跨点顺势起跨攻栏,否则,栏间拉大步或步幅太小会造成起跨点太近或太远以及重心后仰从而产生跳栏现象。在练习时教师主动提醒学生有意识保持稳定的栏间节奏,可安排学生沿着摆放标志物的跑道做50-60米的加速跑加强学生跑步的节奏感。

三、 提高专项身体素质是基础

(一)发展力量素质

在跨栏跑教学中必须采取有针对地方法和手段提高学生身体各个部位的力量,可安排负重提踵和沙池原地纵跳提高学生踝关节力量;负重半蹲快起和深蹲以及十级蛙跳发展学生的大腿伸肌和屈肌力量;快速仰卧起坐和仰卧两头起发展学生身体的腰腹肌力量。

(二)发展速度素质

在跨栏跑教学中必须采取有针对地方法和手段发展学生身体的动作速度和位移速度,可安排快速高抬腿练习、50~60米加速跑、下坡跑、顺风跑以及牵引跑发展学生的速度素质,由于跨栏跑对栏间节奏要求较高;可以让学生沿着跑道摆放标志物加强跑步的节奏感;反复进行对墙攻栏腿和起跨腿的练习提高学生完成技术的动作速度。

(三)发展柔韧性

在跨栏跑教学中必须采取有针对性地方法和手段发展学生身体的柔韧性,可安排纵向劈叉和侧向劈叉、在肋木上拉伸韧带以及反复进行跨栏坐练习发展学生身体的柔韧性。

四、 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保障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在授课前通过播放一些国际比赛视频,并对该项目讲解分析,并介绍当前跨栏跑比赛的国内外著名的运动员,如刘翔;使学生对跨栏跑进行全面的认识和理解,激发其内心的求知欲,激发学生对学习跨栏跑的兴趣。同时,在课前设计一些与跨越障碍物相关的游戏活动,让学生提前接触类似的游戏活动,从而提前有一个心理预知,增强学生心理的承受能力。

(二)树立克服困难的信心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采用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通过成功的体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同时以鼓励学生为主。教师巡回指导、语言提示动作要领、并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动作,主动了解和关心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其心理障碍给予引导和帮助,使学生树立信心,积极参与练习。对有进步的学生及时给予表扬和奖励,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树立克服困难的信心。

(三)营造轻松愉快的教学环境

只有当教学活动对学生的心理发生作用时,学生才产生一种积极地参加学习活动的内驱力,才会寻找自我发展的途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建立融洽得师生关系,与学生多交流;营造轻松愉快的教学环境,在使用语言、表情动作以及教学方法和手段具有趣味性,缓解学生的心理负担。

(四)改变产生跳栏现象的刺激物

在跨栏跑练习中为了防止学生产生跳栏现象,可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和技术水平,在初学阶段适当降低栏架高度,缩短栏间距离,待学生逐步掌握基本的技术动作后在逐步按考试标准进行练习;如可采用76cm或84cm栏架高度,采用8m或8.5m栏间距离,同时也可以利用橡皮、泡沫制品以及软胶制品替换栏架的横板等软式栏架,从而减轻学生心理的负担,增强学生练习的自信心;还可以利用学生的视觉错觉,如在三条跑道上摆栏架,左右两边跑道摆放高栏架,中间跑道摆放低栏架,让学生在中间跑道进行练习,从而利用学生的视觉错觉克服心理障碍树立信心,并且这样有助于学生掌握正确的跨栏跑技术动作,通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待学生建立信心后,再逐步过渡到标准栏架的学习。

五、 总结

通过研究发现,在跨栏跑教学过程中为了帮助学生消除跳栏现象;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认真分析学生产生跳栏现象的原因,究竟是技术、素质以及心理原因;因此,教师要有针对性地采取教学方法和手段去帮助学生克服某些消极因素,使学生掌握正确的跨栏跑技术动作;在教学过程中合理地安排时间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以及采取有效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从而帮助学生消除跨栏跑跳栏现象。

参考文献:

[1]文超.田径运动高级教程[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4.

[2]邵瑞珍.教育心理学:修订本[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

作者简介:

张清林,广东省广州市,华南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

猜你喜欢

心理素质身体素质
本期话题:如何有效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
针对性身体素质训练在标准舞技术中的应用
关于提升高中体育生身体素质的方法及策略研究
浅谈心理素质课程的重要意义
锻炼
新发现
幼儿心理素质与良好行为习惯、问题行为的关系
地方高校学生干部心理素质提升探析
心理素质在语文教学中的培养
我国普通高校国防生心理素质研究:现状、问题与展望